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故宫三部曲”:全景式呈现故宫的前世今生

2015-11-02 10:43:51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有关故宫的历史,虽然有许多当事人在几十年中写了一些回忆录和文章,但几乎都是零星的、片断式的追忆,缺乏全面、详尽的记述。


清末的紫禁城


南迁文物装车情况

  有关故宫的历史,虽然有许多当事人在几十年中写了一些回忆录和文章,但几乎都是零星的、片断式的追忆,缺乏全面、详尽的记述。由江苏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章剑华历时近10年创作的近百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之《变局》 《承载》 《守望》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首次全景式地呈现了故宫的前世与今生。


  “故宫三部曲”可谓首部文学版的“故宫通史” , 10月22日在故宫博物院举行了新书首发式。章剑华在书中用近百万字和404幅罕见的珍贵照片,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故宫近百年的动荡历史。记者就“故宫三部曲”的创作情况对章剑华进行了专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 )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故宫三部曲”用文学的笔触,描述了故宫博物院90年来的风雨历程和沧桑巨变,是一部非常难得的文学性“故宫通史” ,我们想知道您创作的缘起是什么?


  章剑华(以下简称“章” ) :这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2003年,我调任江苏省文化厅厅长,有机会多次来到位于南京朝天宫的南京博物院地下文物仓库,看到存放在那里的北京故宫的部分南迁文物。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并对故宫文物在抗战中辗转外迁的历史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我逐渐感到,这段历史、这个事件,其辗转万里的难度、其艰苦卓绝的程度,实际的作用和意义绝不亚于战场上的拼杀与流血。这促使我想更多地了解和深入地研究这段历史;但很快我发现,关于这段历史,文字记载得不多、不全,深入、全面的研究则更少。请教文物界的专家朋友,才知道其中的一些原因:


  一是当时兵荒马乱,加之故宫文物外迁是在十分紧急和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留下的资料很少。二是参加外迁的人,主要是故宫的专家学者和担负护卫的军警。军警不善写作,而专家学者们“重物不重人” ,他们关注文物的安全,重于文物的研究,至于外迁过程中的人与事则不太在意,更不愿意在世人面前表功。因此,他们在记述这个事件的时候,往往只是说明何时出发、走什么路线、带有多少箱文物、在何处落脚等等,就像他们写的文物勘察、研究报告一样,非常严谨和简略。三是故宫人最后分道扬镳,有的留大陆,有的去台湾,这对于他们来说有许多痛楚和难言之隐,加之两岸几十年的政治纷争,以及对故宫文物迁台的不同看法,故而大家都尽量避开这个话题,不愿过多提及。总之,关于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外迁这段历史,记述、反映得很不够。


  能否将故宫文物大流迁这段历史全景式地展现出来?我脑海里闪过这样一个念头,甚至突然间产生了一种冲动。


  记:书写故宫近百年的通史颇具挑战性。但很多专家认为,“故宫三部曲”史料翔实,挖掘深刻,具有很强的纪实性、文学性和可读性,既有一定史料价值,也有较好的文学欣赏价值。为写作“故宫三部曲” ,您做了哪些工作?


  章:有了创作冲动后,我立即动手,搜集了大量有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向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院长请教,采访当年参与故宫文物外迁的老人,与老一辈故宫人的后代进行交流;利用出差的机会走访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及当年故宫文物外迁的部分路线和贮存地;多次到朝天宫库房察看当年的南迁文物和原有的包装箱等。在此基础上,我着手写作,试图全景式地还原和展示这段鲜为人知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记:您的“故宫三部曲”第一部《承载》出版后反响非常好,是否超出了您的预期?


  章:在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的时候,即2010年,我完成了长篇纪实文学《承载》的写作,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没想到《承载》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原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等给予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为《承载》做了七档专题节目。台湾世界书局购买版权,在台湾出版了繁体字版,台湾多家媒体连载或发表新闻和书评,台湾诚品书店为《承载》开设专柜,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等政界、文化界人士高度称赞《承载》的内容及其意义。这是对我的极大鼓励,使我产生了新的写作冲动。


  记:写一部“故宫通史”其实是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的,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迎接这种挑战?


  章:我在写作《承载》的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采访和资料搜集,除了对故宫文物在抗战期间外迁这段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外,对这段历史的前端与后端亦有所掌握,即皇宫是怎样变成故宫的?“一宫”是怎样变成“两院”的?于是,我决定写一部“故宫通史” ,从故宫博物院的成立一直写到现在。我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在《承载》出版的第二年,就开始写记录辛亥革命后皇宫改造成故宫博物院全过程的长篇纪实文学《变局》 。


  这部写完后,因工作较忙,我将初稿放了放。一放两年过去了,时间如白驹过隙,实在溜得太快。我觉得任何事情必须抓紧,不然就会被时间甩掉,最终一事无成。于是,我在前年又启动写作反映两岸故宫博物院分离后人物与文物命运的《守望》 ,去年5月完成初稿。前段时间,又将《变局》 《承载》 《守望》统一梳理并反复修改,最终定稿。


  今年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我征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同意,将“故宫三部曲”之《变局》 《承载》 《守望》同时出版。


  完成近百万字的“故宫三部曲” ,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先后用了近10年的时间。虽然此书耗费了我许多的时间与精力,但我觉得非常值得。因为这部书首次大跨度、全景式地记载了故宫博物院近百年的风雨历程、发展变迁以及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同时较为深刻地揭示它所蕴含的重要意义。


  记: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故宫三部曲”的大体内容?


  章:“故宫三部曲”中, 《变局》以辛亥革命为起点记载北京紫禁城由明清两代皇宫变为故宫博物院的全过程:从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轰然倒塌,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内廷;从《清室优待条件》的废除到故宫博物院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大变局,预示着一个新时代、新社会的开启。 《承载》以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为起点,记载故宫博物院在“九一八事变”后,实施“国宝南迁”这段鲜为人知的悲壮历史:以马衡、易培基等为首的一批中国优秀知识分子,抱着“文化之根在,中国不会亡”的信念,在另一个战场上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没有硝烟的“文化抗日战争” 。 《守望》以新中国成立为起点,记载两岸分离以后形成“一宫两院”的发展过程与现状。


  记:这套书是长篇纪实文学,书中也有众多鲜活的历史细节让动荡不安的历史变得跌宕而丰富。这是否意味着它的真实性要打很大折扣?


  章:这里我要说明的是,本书虽然是采取纪实文学的笔法,但我尽量依据真实的史料,力图做到主要事实、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的真实性。当然,为了避免过去记述中“见物不见人”的情况,文中有一些还原、想象和虚构的内容,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属于纪实文学允许的范围之内。


  记:关于故宫这个选题,您在未来有没有其他规划?


  章:我计划再用10年时间,精心研究,精心修改,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时,修订再版“故宫三部曲” ,力争有所完善、有所充实、有所突破,使之成为一部高质量的文学版“故宫通史”和“故宫观止”。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