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了第659号国务院令,公布《博物馆条例》,自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博物馆行业第一个全国性法规文件正式出台,为非国有博物馆建章立制的同时,非国有博物馆也获得了“平等”身份。
条例中规定:国家在博物馆的设立条件、提供社会服务、规范管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公平对待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并在博物馆的定义、性质、宗旨、财税扶持政策、管理监督等方面,不区分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这对于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条例重新界定了非国有博物馆: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国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办博物馆,这主要是依据投资主体和隶属关系区分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的。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4165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811家,占比19.5%,比2012年度增加了164家。而2014年一年又有许多非国有博物馆建成,按以往速度,现非国有博物馆恐怕已接近上千家。
非国有博物馆如何走入正轨
然而,非国有博物馆的建设还存在很多缺陷。近日,全国政协委员、画家卢禹舜在两会上指出:“(非国有博物馆)部分机构的常设陈列不够丰富、有些陈列长期得不到更新,或未充分面向观众开放,内容单调、贫乏;临时展览相对数量少,尤其是基层机构,较少举办临时展览或有机会引进交流展览;展览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不能激发不同层面观众的参观兴趣;教育活动较少,范围较窄,教育服务功能仍有待进一步强化”。
非国有博物馆在运营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缺乏专业指导、政策支持和运营资金等问题,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于非国有博物馆的准入和保障机制尚有待健全和完善。这确实是非国有博物馆的现状,上海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教授吕建昌甚至称非国有博物馆现状“混乱无序、野蛮生长”。所谓“混乱无序、野蛮生长”的隐患是管理非正轨,在吸纳藏品方面还有可能触碰那些接近法律禁区的灰色地带。吕建昌认为,《博物馆条例》的出台为非国有博物馆的规范运行建立了章法。
非国有博物馆如何走入正轨,一是要看非国有博物馆的自律程度;二是要看《博物馆条例》的执行层面,尤其是财税扶持政策;另外还要看民众的监督。无论是《博物馆条例》的出台,还是民众的监督,都是希望非国有博物馆能够更加规范,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提高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加有效地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