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夫林
与韩书力相识已有多年,但只是神交,相互间仅限于鱼雁传书之中,却总是没有机会谋面。一直到去年的“五一”,韩书力终于奇迹般地来到绍兴。这一来,使我意外感奋。见了面,我对他说:“把您请来了,您真够给我面子。”韩书力连连摆动双手谦逊的作答:“不不,绍兴历史上有那么多文化名人,我早该来朝圣。”韩书力在绍兴只小住3天,又匆匆飞回北京。这3天,对韩书力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全知道。几十年来,他深居简出,很少参加应酬活动,不喜好作应酬画。尤其在许多人把金钱看得至高无上的今天,韩书力甘于寂寞,不为功名是非、物质拜金所困扰,实在难能可贵。记得1997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播放韩书力时,他对记者说的一段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韩书力说,有人要买我的画,我把自己的作品当作爱人一样,我没地方需要花钱,现在我需要的是时间,时间对我来说实在太宝贵了。至此我完全明白,韩书力当年为什么选择西藏,远居高原,鞭长莫及。这才是真正的谜底。
平心而论,在当今数以千计的中国美术家中,韩书力无疑是一位高深莫测的实力派人物。他有艰辛坎坷的人生,更有辉煌灿烂的历史。韩书力1948年生于北京,1965年考入中央美院附中,1969年毕业后赴北大荒兵团劳动,1973年进藏,1980年复又考入中央美院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一年后又毅然返回西藏。韩书力的作品,在70年代后期开始引起画坛注意,之后屡屡在国内外大赛中捧得奖杯,其中最为人瞩目的是1979年他的国画作品在第五届全国美展中获得三等奖,1984年连环画《邦锦美朵》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获金质奖,1992年《佛印》获枫叶杯国际大展金质奖。自80年代中期以来,他数度赴法国、加拿大、美国、日本、台湾等地讲学并举办个展,1994年以他的名字命名设立“韩书力创作基金”,用于支援藏域画家艺术活动。韩书力现任全国文联委员、西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西藏美协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他在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展中连任评委。上述经历足以使韩书力吃够下半辈子,但是他没有,他还在不断拼搏,奋发向上,攀登下一个居高点。
下一个居高点在哪里?也许,今天的韩书力自己也不能回答清楚。他曾说过,他好象一只游荡的蝌蚪,变幻不定。作为一个关注他的人,我感觉,近几年韩书力的画路在变,变得禅化了。1996年台湾出版的一本《韩书力画集》,画了一批可观的写意禅画,看似偶尔为之,漫不经心,信手拈来,但细读之,幅幅寓意深刻,有思想,有境界。由此看出这或许是韩书力苦心经营的一部分。
韩书力深爱西藏,久居西藏,也为许多人不理解,对此我也试探问起过他,什么时候能回北京?韩书力毫不犹豫地回答:“再过几年吧,西藏虽然生活艰辛,可我经得起磨难,西藏给我有一种诱惑,我无法摆脱。北京当然条件好,但容易浮躁,僧多粥少,即使你是一块料子,也燃烧不起来,更谈不上充分燃烧。”“人生苦短,一个人能集中精力,在世上做一二件事情,留下一点痕迹就足够了。”这便是韩书力一个平常人的平常心态。在西藏数十年,他足迹遍踏全藏,采风、写生、探险,他要在藏汉两种不同的文化中寻找结合点,作为一种神圣的艺术推向世人。我想,这条路会经历多少曲折?韩书力还将付出多大艰辛?我真钦佩他的毅力。
也许是被韩书力其人其艺所震撼,我对韩书力的作品尤为厚爱。或许天底下也真有缘分,早几年我就求得他的墨宝,以后随缘分加深,他的多幅精品以至画集上的原作也时不时地进入我的珍藏。我粗略数点一下,在我全部200余名画家的藏品中,要数韩书力的作品为之最,竟达20帧之余。我突发奇想,等我收藏韩书力的作品达到一定规模时,我要开一个韩书力作品个人珍藏展,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一睹这位才智超群美术家的艺术风采。我已把这个想法告诉韩书力,他点头表示要给我配合。
还要顺便提一件事,早先传闻韩书力在婚姻上也遭遇逆境,曾两度婚变。此事,一直来我没有问,也不便问。还是韩书力自己向我坦言。他还告诉我,经朋友牵线正认识一位,河北籍人,从医的。不过他又立即补充一句:“结果怎样还难说。”显然他把话留下余地。这对我是一个意外的消息,我欣喜有加。我祈盼韩书力早日事成,圆一个好梦。
(编辑: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