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布里奇特·赖利

2012-03-14 23:03:52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布里奇特·路易斯·赖利(Bridget Louise Riley 1931—),是一位有创造性的英国女画家。她是光效应绘画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欧普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欧普艺术”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瀑布第三号》(1967,英国国会罗曼美术馆)。

  赖利进入欧普艺术时期的原因与儿时居住的乡下饱受阳光直射的经历有关。在太阳的照射下,所有的景物非常融合,除去形体以外的能量(纯粹的能量),作品均在表达流动。在赖利的作品中,线条和色彩都表现为一种线条律动的美感,她认为反复是一种扩大器,可以增强这种律动的能量。

  孩提时代,赖利对自然现象有着敏捷的反应力,尤其是自然界的光和色。尽管她成熟时期的作品不来自于自然界的观察,然而却与对自然界的体验紧密相关。赖利花了二年时间临摹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的绘画,学习其点彩绘画技术和颜色的运用,她描述这个过程为关于颜色的启示。1966年赖利开始运用颜色达到新的光学效果,通过纯色补色的并置来影响各个颜色被感知的明度,赖利非常小心翼翼严谨的选色配色,以达到她想要的色调和亮度。她在树胶水彩画的研究中探索到色彩的交互作用,观赏者的视线很自然地随着并置的线条平行移动,并感受到爱抚和安慰,体验摩擦和破裂、滑翔和漂泊。这种艺术和自然界平行的联系是赖利作品不断发展的有力支撑。1986年她遇见了后现代主义画家菲利浦·塔菲(Philip Taaffe)和 罗丝·布莱克纳(Ross Bleckner),在她的作品中引进了关系元素概念,这增加了她对颜色并置迷恋的另一个维度。

  赖利的作品是律动的视觉魔术。她不仅自得其乐的设计着作品,更在其中注入了对人生与命运的思考。作品多以抽象的几何形及渐变的明暗和色彩不同组合,造成观赏者视觉上的错觉或幻觉效果。无论是想象的延续,还是存在的延续;无论是看得见的线条还是看不见的线条,从根本上说还是属于构成艺术。这充分说明欧普艺术的源泉还是德国的包豪斯。但是,赖利将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赋予了新的内容,延续并深化了这种构成。

  赖利的作品处处传达着一种律动的美感,画布成了无穷无尽思想相互交融的阵地。尤其是她独具特色的波纹绘画作品不论是它的外延还是内涵,最终都达到了一种效果--律动。曲线形态的变化和色彩的渐变都成为赖利作品中特定场合的视觉语言,不论向边缘还是向内部,都体现了视错觉。从表现的意义上讲,律动和时间的关系密切。我们生活在律动的环境中,四季的变化、植物的成长、动物的运动以及各种生理反应等都存在律动的现象,自然界中的海浪、沙丘、麦浪、炊烟、屋瓦等形象也都具有连续发展的反复,并呈现出视觉的律动美。而赖利常选用自然界作为创作主题,也许正是觉得它们有共同特点--律动。

  光、色、线、形的特殊排列,流动与韵律的结合,是赖利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的意境美。其作品在形式上,表现出的是“视觉律动”的效果,在内涵上,则是“心灵律动”的意境,最终给了我们一种“超以象外”的视觉享受。大量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波纹或几何形画面造成运动感和闪烁感,使视神经在与画面图形的接触中产生光效应现象与视觉魔术的效果。赖利以此证明视觉艺术与知觉心理科学之间并无严格的分界,用严谨的科学设计亦可激活视觉神经,通过视觉作用唤起并组合成新的视觉形象,达到与传统绘画同样动人的艺术体验。[NextPage]

  布里奇特·赖利那简洁、图形化的抽象作品充满运动的错觉,使这位英国画家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艺术圈中红极一时。到80年代,她那易于识别的、招牌化的“欧普艺术(一译‘光效应艺术)”作品便过气了,而过去的十年中,趣味再一次发生变化,市场为这位79岁老人补上了失去的时间。

  赖利在60年代早期的黑白绘画使年轻的她成为欧普艺术的先锋。并在60年代中期作为国际艺术明星一炮走红,参加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1965年的展览“响应之眼(The Responsive Eye)”,时装设计师(以及博物馆创立者)拉里·阿德瑞克(Larry Aldrich)将她创造的图像印在一款时髦服装系列的衣物上。而后的十年,赖利转向彩色绘画的创作,在1968年作为第一位女性艺术家和第一位英国当代艺术家获得了威尼斯双年展国际绘画奖。

  赖利那一丝不苟的作品在80年代因那些无法无天的新表现主义者(Neo-Expressionist)的出现而遇冷,然而1999年在伦敦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举办的一场其全盛期作品的展览再度激起了人们对其欧普实验的兴趣。2000年,她重出纽约艺术圈,在迪亚艺术中心(Dia Art Center)和佩斯威尔斯滕画廊(PaceWildenstein)同时举办了展览,2003年,英国泰特美术馆(Tate Britain)举办了一场赖利大型回顾展。

  如今,她60至70年代的绘画最为抢手。在威尼斯双年展展示过的《吟唱2号(Chant 2)》(1967)2008年在苏富比拍卖会上卖到256.125万英镑(510万美元)。

    关于欧普艺术

  欧普(OPArt)艺术,又被称作“视幻艺术”。这种艺术主要借助线、形、色的特殊排列引起人们的视错觉,从而使静止的画面产生眩目流动的动感效果。利用了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与观者的视觉感知作用紧密联系的一种抽象艺术。[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编辑:符素影)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