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宋冬:艺术与生活可以相互塑造,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2018-05-30 09:50:11来源:参考消息    作者:王睿敏 陈雪莲

   
眼前的宋冬,没有了当年飘逸的长发,时间把他变成一位长相依旧俊雅、自称“吃货”的“普通大叔”(他叫嚷着打算出版一本菜谱)。

1.jpg
宋冬


  宋冬是一名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现场的艺术家。5月27日,在世贸天阶中信书店,著名艺术家宋冬先生被“Olé艺·述沙龙”邀请了作为主讲嘉宾,分享了他投身当代艺术领域30年来的多个代表作品及其背后的来龙去脉和创作观念。


  艺术就在您身边


  眼前的宋冬,没有了当年飘逸的长发,时间把他变成一位长相依旧俊雅、自称“吃货”的“普通大叔”(他叫嚷着打算出版一本菜谱)。须不知,他的艺术名言:“不做白不做,做了也白做,白做也得做。”“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竟也跟“吃”有关。


  1998年,宋冬在上海参加杨青策划的群展时,他做了一个名为《炸酱面》的作品。他把生面条铺满了杨青家可以看得见的台面上,开幕的时候拿去给大家做了北京的炸酱面吃。宋冬开玩笑地对朋友说:“我的面条比我做的艺术要好。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也得吃。”回到家后,宋冬一直思考这句话,他把那个吃字换成了‘做’,后来这句话成为他对待生活和艺术的态度——“白做”不能达到功利的目的,但是他能够让人感到快乐。


  宋冬认为,人通过吃可以获得对人生和整个世界的认识。宋冬选择吃作为其艺术形式的表现载体,正是其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极致体现。此后,他也创作了类似《炸酱面》这种和大家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吃城市”就是其中的一个作品,在世界各地都展出过。他选取当地的饼干和巧克力这些再寻常不过东西,并邀请当地的志愿者参与,花费五到七天搭建,最后邀请观众吃掉。宋冬一再强调,艺术不仅仅是用来看的,还可以吃。


  除了发掘“吃”,在宋冬多年的艺术创作中,他不断发掘日常生活中最具价值和意义的人、事、物。宋冬认为,艺术和生活是无界的,而他也很享受艺术和生活这种模糊边界的状态。

2.jpg
 主题为“艺术在您身边”的请柬


  宋冬的父亲祖籍辽宁,12岁来京,宋冬则是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北京永远是我心里最珍贵的地方,我也一直生活在胡同里,离不开胡同,但是现在因为工作,城里租不了那么大的工作室,所以又变成了郊区的人,但是心里还觉得自己在胡同。”


  在他看来,胡同里住的街坊邻里彼此之间都认识,都是熟人社会,四合院、大杂院里也是这样。回忆起年少时期的胡同生活,宋冬历历在目:“家里正炒着菜,一看酱油倒不出来了,到旁边大妈那里拿一瓶直接就用。过年的时候,我们家桌子上的菜和邻居家桌子上的菜是一样的,我们吃到好吃的菜,就会拿小碟装一部分送到邻居家,不一会儿就会端回一盘饺子。”


  宋冬特别喜欢北京胡同杂院里人和人之间的融洽关系。而这些胡同生活经验,也成为日后他创作艺术作品的灵感源泉。


  早在1992年到1993年,宋冬在胡同里做艺术,向大家传递他一直坚持的理念: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他把在胡同里看到的事物画好做成请柬,到复印店复印,然后再把请柬上填空的部分填好,比如说:“您走出大门口,向后看,有一堆大白菜,那是艺术。”宋冬说:“实际那一堆白菜就在那儿,是真的,因为我照着它画的,但是我留着这个就是说你向左看还是向右看,出了大门口怎么看,这个我会把它塞在大杂院的门缝里……”因为那时候广告还是新生事物,大家拿到宋冬的“请柬”一定会认真看。他希望大家拿着请柬就能看到画上的事物,为的就是告诉大家:艺术在您身边。


  宋冬后来做了不少跟胡同生活那有关的作品。他还曾做过一个展览叫“穷人的智慧”的作品,他管胡同叫“穷人的广场”,“那时候夏天天气热,又没有空调,人们就拿着小板凳,找一个通风的地聚着,大人们谈他们关心的话题,孩子们玩孩子们的,胡同本身是我们的广场。”又如,2017年12月,他为广州扉艺术馆创作的艺术作品《无界的墙》,通过艺术联系周边社区、通过艺术解决生活的困境,这件作品完美诠释了宋冬“生活艺术”的概念。


  上个世纪90年代,宋冬做了很多看似无用的作品,包括《无字书》,《扔石头》,《水写日记》,《哈气》,《宋冬走城》等等。但这些“没有意义的事儿”却是宋冬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作品和他的生活密不可分。


  艺术让他重新认识与父母的关系


  《抚摸父亲》和《物尽其用》是宋冬生命中最重要的两部作品。《抚摸父亲》的灵感来源于宋冬从日常生活中跟父亲的关系,他试图用艺术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这使得属于他的艺术之路成为独一无二的。


  宋冬很怕他的父亲,自从有记忆以来他的父亲就没抱过他。他一直特别想表达对父亲的爱,想去抚摸他或者给他一个拥抱,但是他很害怕。所以,在《抚摸父亲》第一部中,他选择了用虚拟的手去抚摸实在的父亲。2002年,宋冬的父亲突然去世,于是便有了《抚摸父亲》第二部:宋冬用自己带有体温的手去抚摸他父亲冰冷的身体。之后,宋冬尝试了第三次抚摸,他用带有体温的手去抚摸冰凉的水面,而水面反映了其父亲的影像。


3.jpg
宋冬1997年第一次抚摸父亲


4.jpg
 宋冬2002年第二次抚摸父亲录像带


5.jpg
宋冬2011年第三次抚摸父亲


  宋冬说:“《抚摸父亲》是我在我和父亲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因为我特别重视家庭,在家里出现的任何问题我都希望找到一个方式去解决。但是做完《抚摸父亲》后,我认为跟父亲之间的代沟不要试图去填平。因为没有了这个‘沟’,我和父亲就是一代人了,那是不可能的,就像让我成为我女儿这一代人,也是不可能的,并且我们之间的代沟随着她的成长越来越深。但是我们之间可以架起无数的桥梁,而不用去填这个‘沟’。”


6.jpg
《物尽其用》展览


  《物尽其用》是宋冬在父亲去世之后,和母亲合作进行的一部作品。这件作品由宋冬母亲存留的一万多件日常生活用品组成。


  宋冬说,“从我父亲去世的那天起,我妈妈就变了一个人一样:从一个非常开朗的人变得非常沉默,不看电视,不读书,不交流,不看报。”为了让母亲散散心,宋冬把母亲送到了她的朋友家里。与此同时,他扔了很多他认为是“垃圾”的东西,试图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以一个新气象迎接母亲回家。


  然而,母亲回来后却特别生气,那些宋冬认为的“垃圾”却是母亲心里的宝贝,更是这一代人的生存智慧——其中有物质匮乏时期母亲为儿子积攒的一箱未被用完的肥皂。由此,宋冬和母亲开始了对家中物品进行“合并同类项”的浩大工程。宋冬说,正是“合并同类项“这项工作,使得他和母亲有了更多的机会一起交谈,在这个过程中,他重新和上一代人学习,找到了第二次人生。


  三年后,《物尽其用》在北京进行了展览。在展览中,他特意给母亲留了一处空间,并鼓励她和大众进行交流。宋冬说:“在这个展览中,其实呈现了三重关系,第一重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如我和我母亲的关系,私人和公众的关系;还有就是人和物之间的关系,每一件东西都带着人的记忆和情感;展览开幕的时候,好多人说这不是你们家,这是我们家,因为看到我们使用的同样的盆、肥皂、床,这里又派生出第三重的关系,就是物和物的关系。”


  鼓励年轻人放手去做艺术


  宋冬很羡慕今天年轻人做艺术的环境。他回忆到,1992年2月8日,宋冬结婚,两家人相聚吃饭,就算是举行了婚礼,而他将等他们回门的新娘子家人晾在一边,自己忙着将婚礼做成艺术作品,虽然他的父亲很不理解,碍于当天是宋冬的“好日子”,才没有多说,2015年,这个作品还在国外展出。


  宋冬笑着说:“现在好多人都想做当代艺术,觉得挺时髦,还能出名,还有很多资金可以支持你,但是在我们那个时间段,在1990年代,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可以支持你,不但不支持你,而且还觉得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宋冬指出,他从事艺术工作这么多年,越来越发现艺术是无界的,艺术的边界模糊,是向外敞开的,“我特别讨厌跨界这个说法”,宋冬说:“艺术最大的特性,就是不同和自由,而不是限定在一个边界当中”。在他看来,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年轻人视野开阔,头脑敏捷,完全不必限定自己, “遵循着艺术的两项特性,你就去做了。用心做事一定能把事做好。” 他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


7.jpg
宋冬在沙龙现场


  近几年,迈入知天命年纪的宋冬,将自己50年人生的追问和反思做成了一件作品并展出,然而这件作品的名称却是《五十不知天命》。宋冬将他的人生概括为“十无忧,二十不羁,三十不立,四十有惑,五十不知天命”。他用嘲讽的口吻表达着自己五十年的人生智慧,这是生活与艺术的转化与融合。宋冬用他的作品告诉我们,艺术与生活可以相互塑造,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