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捡漏大王:最大藏家乌利·希克的“中国生涯”

2018-01-11 10:19:25来源:FT中文网    作者:刘裘蒂

   
对于大众来说,艺术收藏很有新闻性的一点就是“捡漏”。从这个角度来讲,前瑞士驻华大使乌利·希克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捡漏大王”。

1.jpg


  对于大众来说,艺术收藏很有新闻性的一点就是“捡漏”。从这个角度来讲,前瑞士驻华大使乌利·希克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捡漏大王”。


  1980年代他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时候,一件作品几百块美金或是免费就可以拿下,有些作品甚至没人要;1990年代变成几千块一件作品,2000年开始有些作品要上10万美金。


  2012年乌利·希克决定把他的收藏部分捐给香港的M+美术馆,当时对1450件捐赠作品的估值是1.55亿美元,另外50件作品是以2200万卖给M+。这些艺术品的时间跨度将近40年,在希克经过多年的研究思考后,这是他实现多年来的承诺:“把这段完整的档案历史还给中国。”


  连归属M+的藏品在内,目前希克收藏了超过2700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而且还在继续增加。


  去年10月在亚洲协会举行了纪录片《乌利·希克的中国生涯》的纽约首映会,我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第一次看这部片子,但是看了第二次,我的感觉还是一样震撼:这部片子应该成为中西方学校讲中国当代历史的教材!


  这部电影成功地交织了历史的纪录片、希克到历史地点的回顾重演、与艺术家的访谈、以及镜头聚焦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作品,可以让人在93分钟的时间里,透过丰富的视觉形式,了解过去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美术史,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与西方的“相遇”过程。


  但是希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传奇经历并不是这部电影的唯一亮点,借由档案视频和希克的回溯和旧地重访,讲述了他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扮演的重要角色。1978年起他代表了瑞士迅达电梯公司,在中国促成了第一个中外合资合同,把技术和知识带到了中国,成为后来中外合资的模范。


  商业、政治、艺术:这是乌利·希克的三重人生。


  德国导演暨美术史学者迈克·辛汉德在拍摄《鸟巢》影片期间遇见希克:“我立刻注意到,这个人并不只有一个人的生涯,而是同时经历至少有三个人的生命。他生活在三个特殊的生涯。” 辛汉德在2014到2015年间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关于希克的“中国命”的作品。


  辛汉德挖掘了片中很多关于改革开放初期商业发展的纪录片,甚至找到希克当年在天安门前慢跑的短片。这些并非希克本人提供,连他看到了都很惊讶。


  希克回忆当时要到中国去做一个中外合资的项目,很多人都觉得他疯了,因为要让外国人介入中国的改革开放,这在当时是非常新的想法。但是这不是乌利·希克唯一的“异想天开”。


  这个艾未未形容为“看起来像40岁到100岁之间,没有人知道他有几岁”的希克,在学生时代,便是划船比赛健将。当他看到同村来的选手瓦瑟兄弟能够拿到世界杯奖牌时,突然有种感触:即使来自小村庄,只要有意志,也可以成为世界的顶尖。


  不论是商业、外交、或艺术收藏,我所认识的乌利·希克总是散发出一种专业凝注的态度,总像是准备参加一场世界级的比赛。


  2005年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的终身荣誉董事长艾姬·岗德邀请我加入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咨询委员会。在十个专家成员中我结识了希克,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当代艺术最早和最大的藏家。


  十多年来,我在中国、欧洲和纽约不时见到希克,也经常透过电邮联系。不论是谈艺术或是商业项目,希克最大的人格特质就是平和、质朴而专注。许多人喜欢追逐当下爆棚的艺术作品,或是簇拥着卖相最强的艺术家,但是对于希克而言,这些只是次要的表象,真正重要的是想法、创意和真诚。


  有一回希克和夫人丽塔到纽约,我请他们上我家吃饭,邀请了一群纽约艺术界和金融界的朋友。当晚的压轴好菜是我用德国快锅精致的红烧蹄膀。后来希克回到瑞士以后常常叫他的中国阿姨给他做红烧蹄膀。


  因此,在我心目中,这个没有架子、对于艺术和中国有无限好奇的希克,就是冯梦波描述的:“对我来说,希克并不是一个公众人物,而是和我喝茶聊天的朋友。”


  往天空爬升的电梯


  电梯几乎象征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方向:上不封顶,天不设限!当时希克的瑞士迅达同事在片中表示,希克能够成功地完成中外合资的使命,很多归功于他不但能够跟中国的政治领导沟通,也能够跟技术层面的人员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认识了江泽民,后来成为希克当瑞士驻华大使时很重要的关系。


  导演辛汉德认为,希克以冒险家的精神说服共产主义控制下的中国政府,市场经济有它的好处。他成功了。经过十二个漫长、艰辛、动人、甚至荒谬的年头,他在北京领导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当瑞士迅达和中方开始策划这个中外合资企业的时候,有18个月由于对员工薪水的争议而停滞不前,因为瑞士经理的薪水是中国工人的120倍。中方代表搞不懂:一个瑞士人怎么可能干得了120个中国人的活儿?


  作为瑞士迅达电梯公司的副总裁,乌利·希克负责谈判。在瑞士迅达推进中国的合资项目期间,希克每次到北京要搭18个小时的飞机,这对他曾经因为划船训练而养成的背疾是很大的挑战。他一次在中国呆两三个礼拜。每次直到机门关了以后,他才会大大松一口气,因为他在登机前总会担心项目不会又出了什么问题,突然把他招回继续谈判。


  电影里捕捉了许多中外合资必须经过的文化碰撞:在头几年的时候,有几百名中国技术人员到瑞士接受技术训练。瑞士团队提供了社交娱乐活动,但却为了以春宫片和芝士火锅招待中国的伙伴们而闹出轩然大波!


  为了完成第一份中外合资合同的样板,双方经历了很久的谈判,直到最后十天才完成。在这个谈判过程中,希克记得中方永远有25人以上的代表团,不断抽烟,有时候烟浓密到连墙都看不见。并且中方的代表永远要相互讨论咨询,寻求共识。因此希克学到了从此受用无穷的教训:就是永远不要打断中方。


  希克回溯1978年他到中国时,住在广东最好的旅馆。有次睡觉的时候被窸窣的声音吵醒,看到一只巨大的老鼠,正在咀嚼他留在桌上的瑞士巧克力!对希克来说,最遭罪的是,北京没有咖啡,“只有茶:绿茶,绿茶,绿茶!” 幸好他下榻的北京贵宾楼的餐厅供应雀巢咖啡。


  当时外国人到外省需要拿特别的护照,在江南没有暖气,只好穿上好几层的保暖内衣。而北方到夏天的时候,胡同里面的热气可以达到40多度,居民穿着睡衣,把床抬到街上,在街上露天睡觉。


  中国的老百姓开始参与各种经济活动,包括开餐馆,但是不能够超过12个客人,因为超过12个客人就变成了一种“剥削的关系”。


  画家王广义回忆那个时代说,他乍听毛主席去世的时候,快要崩溃了。因为毛主席就像一个神话,神话是不会死的。王广义认为“文化大革命”事实上等到1978和1979年才真正结束,这个时候西方的文化影响,像港台和西方的流行音乐才慢慢进入。


  希克讲到有一次开会的时候,本来有两位女性参加讨论,她们和男性工作人员有说有笑,后来这两位女性就不在谈判桌上了。


  在希克看来,刚开放的中国感觉上还是一种完全的孤立。面对西方人,中国社会普遍弥漫着一种自卑又自傲的感觉。


  迅达(中国)的董事会通常一天要开上20个小时。晚饭以后大伙儿还要去卡拉OK吧开怀大唱,希克说:“就在这些时候,中国的企业领导才会完全流露出他们的性情。”


  “地下”的艺术活动


  1995年希克受派成为瑞士驻华大使,在他的任期(1995-1998),瑞士大使馆变成了文化沙龙,也是北京第一个非正式当代艺术美术馆。


  迅达(中国)的瑞士经理回叙希克一方面在中国建造了往天空爬升的电梯世界,另一方面又参与了属于“地下活动”的当代艺术,当时公众对于当代艺术没有认知。


  希克在大使馆工作到晚上六点半左右,先去参加与工作有关的晚宴,到了十点才有机会去访问艺术家的工作室。多年来,他至少拜访了至少2000多位艺术家的工作室。


  希克当时的助理玛丽安·海乐回溯当时她亲自飞到昆明拜访张晓刚的工作室,带回北京一件让她在飞机上费劲心思保护的作品。目前张晓刚单件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是8335万人民币!


  曾梵志说1990年代他刚到北京,面临一个新的环境,开始画人带着面具,后来他觉得这些人很像他自己,因此他画了很多这样带着面具的人。


  冯梦波回忆他最早接触到电动玩具便决定,如果他要制作自己的游戏,便要以“长征”为主题。后来冯梦波也把游戏融入自己的艺术。冯梦波是这部电影的音乐策划。


  影片中曹斐接受访问的时候说:在北京的时候,空气很脏,大家都禁闭窗户。回到广州,空气弥漫着厨房里面传来食物的味道。中国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世界工厂。


  在过去40年来,希克每年花几个月的时间在中国,也兼任中国发展银行的国际顾问。他很自豪的是从来没有卖过任何一件艺术作品,因此许多艺术家愿意把最好的作品给他。希克喜欢强调:在许多人的眼里,他可能是一个“收藏家”,可是他其实是中国艺术的“研究者”。


  1997年希克创立了中国当代艺术基金,首届(1998)最佳艺术家奖得主是周铁海。2005年瑞士伯尔尼美术馆展出了希克的部分藏品,展览目录《麻将》已经变成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宝典。最近几年来希克自己策划了两个展览,分别探讨受到中国山水和书法启发的当代艺术:一次是在他的家乡瑞士卢塞恩举办的山水主题展览,一次是在德国汉堡以字符为主题的展览。


  许多收藏家关注作品和市场的走向,但是希克花了很多功夫在与艺术家的对话和互动上。这些艺术家知道,如果当时没有希克的支持,那个时期大多数当代中国艺术将会被毁灭或永远消失。希克不但是一个收藏家,他也实际地参与了许多当代艺术作品的制作。他是曹斐的《人民币城寨》录像视频中虚拟城市的第一任市长。


  二十世纪的马可波罗


  导演辛海德认为乌利·希克非凡的人生结合了野心和运气,让他成为20世纪的马可波罗,到之前几乎没有其他西方人去的地方旅行、谈判、管理、流汗、受冻,学习和教学。


  谈到拍摄这部电影的动机,辛海德说:“当代中国艺术,正如我们在希克收藏中所看到的,是中国转型的独特见证。对我来说,希克的中国生涯也是关于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故事。他收藏的作品似乎讲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满经济、社会和生态变化的时代。这部电影让三代中国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发出了声音…… ”


  希克参与了北京奥运鸟巢国家体育馆的设计,当时他认为不应该拿起一个西方的标本直接拷贝,而需要一个能够反映中国现实的原创作品。他撮合了艾未未和瑞士建筑事务所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合作。


  或许是瑞士长久为中立国的基因使然,也可能是他的外交官经历,乌利·希克是顶级的亲善大使,能够在不同的文化语境和政治势力间作为沟通者的桥梁。1989年学生运动之后,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人在西方受到指责,但是希克认为中西合作应该继续。


  他一方面和在奥运后变得政治激进的艾未未保持了非常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在片中也对1989年的学生运动表达了他个人的看法:“学生们的初衷是好的,但从历史的进程看来,他们的行动使改革开放倒退了十年。”


  希克认为当代的中国艺术家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不喜欢中国的标签,急于融入全球的主流艺术;另外一类喜欢回到国粹的根源。这两个极端之间,没有所有的答案,这也反映了当前中国的社会。


  我问希克,在不同人的眼中,中国是否有迥然不同的当代艺术史?比如最近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开展的《1989年后的艺术和中国》,侧重的是观念艺术,而在中国又有一批与西方完全不接轨的传统水墨以及写实油画。我们会不会有很多不相为谋的艺术史?而他的藏品将会对这个“分裂的艺术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希克认为艺术史一定都有不同的版本,特别是在中国。他认为古根海姆的策展非常成功,但是也刻意避开了1990年代特别受到欢迎的政治波普和玩世写实主义。希克认为他捐给香港M+美术馆的作品,将会使中国的历史学者、美术学者和大众,看到许多在中国从未展出过的作品,能够让中国人在距离中国如此之近、每年吸引4000万中国游客的香港,看到中国艺术在过去40年来的发展,这将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希克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时候,为了弥补一个荆棘荒原中的空缺,他的收藏想要以镜子的方式来反映中国当代艺术的幅度。但是近年来,由于更多的中国藏家和国际藏家介入这个领域,希克觉得他的收藏已经转向另一个方向,侧重个人的品位,不像以前百科全书式的全面网罗。


  而现在希克收藏的标准,包括考量一件作品是不是令人惊讶,有没有达到让人思索的目的,艺术家是不是选择了最适合的媒介来表达,作品是不是带来视觉上的感官效应,等等。为此他必须看很多不同(包括不好)的艺术作品,来做完整的评估。


  我觉得我从乌利·希克的三重人生学到了不同的东西,但是最重要的是,正如辛汉德所说:


  “当代历史学家认为,中国从21世纪开始经历了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社会最重大的变革。希克不仅是这一变革的一部分,他也想了解它。他意识到,艺术可能是实现这一点的最佳方式,比所有的外交晚餐、商业交易、商务旅行或媒体报道更为恰当。”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