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为何萧条?供给什么?——中国当代艺术近况分析

2016-09-01 14:35:23来源:共识网    作者:杜曦云

   
艺术家 艺术作品,是人 行为的一种。艺术,是生存在现实中的人,对他的生存体验、思考的特定表达方式。

  有价值才重要


  艺术是表达。


  表达是人的自然需求,每个人都在表达。


  根据已有的现象来归纳,所谓“艺术家”,大致是这样的人:擅长用富有感性魅力的方式来表达,而且他的表达有自觉性、系统性、持续性。但这种看法也会只是临时的。


  艺术家/艺术作品,是人/行为的一种。艺术,是生存在现实中的人,对他的生存体验、思考的特定表达方式。人类的思维方式不愿接受杂乱无章的东西,于是在学科、领域、系统的划分中,把某一类人的某种表达、实践方式定义为“艺术”。但随着社会文化的流动变化,“艺术”和“艺术家”的内涵也不断变动着。

1.jpg
1965年,美国费城:法国艺术家杜尚坐在其争议性杰作《大玻璃》后面,《被求婚者剥光了衣服的新娘》是杜尚的未完成作品,保存在费城美术馆。

  Artist Marcel Duchamp being viewed throughglass of his major work The Bride Stripped Bare by Her Bachelors.'' (Photo byMark Kauffman/The LIFE Images Collection/Getty Images)


  小便池被杜尚放入美术馆成为《泉》,揭示了“一切都可成为艺术”的规律:1,当下的艺术系统承认做这个物品或行为的人的身份是“艺术家”;2,他宣称自己亲自做的或自己指认的物品或行为是艺术作品;3,人们认为这个物品或行为确实有价值。


  关于第1点,和当下的艺术系统有关。本质上,一个人自认为他是艺术家,他就是了。但在当下,一个人需要在艺术机构里展示作品、在艺术媒体里宣传,被策展人、评论家、艺术史家、收藏家等认可,他才能是“艺术家”。而一旦拥有被认可的“艺术家”身份,他就获得了这个身份所具有的特权:他做的物品或行为,可以被视为艺术作品。在这里,艺术系统是个话语权力系统,个体和这个权力系统的关系,在不断变化着。


  关于第3点,是最重要的。只要一个人亲自做或指认的物品、行为确实被人们认为有价值,即使不是“艺术家”、“艺术作品”,也无所谓。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文化系统。文化系统也在不断流动变化着。无数个体在不断的触摸未知、探寻新的可能性,主观和客观上改变着既有的文化系统,也就改变着人们的认知和判断标准。


  当代艺术是当代文明的艺术表达


  在国际范围内,以探索艺术自身形式规律为主的现代主义艺术,在1960、70年代完成任务。从此,艺术不断向曾经不是艺术的领域拓展、渗透,泛化为“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既是艺术的终结,也是艺术的解放:生活就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把自己的生活做成艺术,把自己做成艺术品。它回到了艺术的原点后再次出发:生活最重要,可以没有艺术,不能没有生活。艺术家首先是人,他的生活状态比他的“艺术作品”重要的多,因为“艺术作品”只是艺术家生活的副产品。生活中是不是个当代人,才是最重要的。


  艺术是艺术之外。政治、经济、文化从来都是一个紧密结合、互相作用的整体,只有放到政治经济的结构中考量时,才能看清文化的实质。


  当代艺术是“当代文明”的艺术表达。当代文明是以追求个体权利为中心展开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相互作用的整体。文化上强调个人主义、经济上强调自由市场等,是当代文明的基本范畴。不了解、不认同当代文明、日常生活中不是当代人的“艺术家”,即使表达方式富有感性魅力、大量使用国际流行的媒材和方式、也只是虚有其表。


  直觉、技巧、知识结构


  可以这样表述:中国当代艺术=当代文明+中国现状+艺术表达。当代文明的基本立场是前提,中国现状是生存处境。立场的丧失或偏离,生存处境的逃避或粉饰,都会让炫目时尚的艺术表达经不住起码的质疑。而表达方式从来都是和具体的问题共生的,在有感而发的表达过程中,有效的艺术表达自然会推进艺术语言的发展。


  在中国,自称“当代艺术家”的人很多,大量使用国际流行的媒材、方式的人很多,但他们是否了解和认同当代文明,在日常生活和艺术表达中,是否能守住当代文明的基本立场,是相当令人怀疑的。相反,巧言令色的指鹿为马、含混暧昧立场中的卑贱奴性、用简陋的文化民族主义做幌子的虚妄玄学……都在时尚的画皮下缺乏当代性的内核。貌似完全不重要的基本立场,其实是最需要坚守的底线和路标。立场一旦丧失或偏离,所有的聪明都沦为花言巧语和奇技淫巧。


2.jpg
黄锐 关键词铭 综合材料 290×175×110cm×4 2011-2012年

  作品说明:

  2012年是墨西哥日历上的世界末日之年。黄锐制作了这5组音乐装置迎接这一时间。

  Huang Rui,Keywords,Mixed Media,290×175×110cm×4,2011-2012

  Description:

  2012 is the year which was predicted asa doomsday in the Mexican calendar.Huang Rui created these five sets of musical installations to welcome thisyear.


  和经历形式主义蓬勃发展后向生活彻底开放的西方现当代艺术发展史不同,中国当代艺术不可能从现代主义开始,以线性的方式有序推进。因为,文革后的中国社会,一旦面朝发达国家打开国门,本该依次吸收的当代文明成果,同时涌现在面前。让彼时彼地的历史再次有序重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面对身处社会现场的迫切需求,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应对,根据具体的需求来借鉴、创造。回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路径,主要是围绕个体和生存处境的关系展开的。当然,在有感而发的表达过程中,必须解决艺术语言的有效性,因此推进了艺术语言的自然生长。


  当代艺术追求的彻底解放(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一切都可以成为艺术,让自己的生活成为艺术、让自己成为艺术品),也带来材料的无限开放。在表达方式上彻底自由开放的当代艺术,实质是观念艺术。作为当代艺术家,重要的是贡献出智慧,而不是手艺人的较量。智慧来源于对真相的了解,是否去面对真相、对真相的洞察力和表达能力,在这个游戏中是关键。


  直觉、技巧、知识结构,或者说感受力和表达力,对当代艺术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直观感受是智慧的最主要来源,敏锐的感受力是难以言说的才能。巧妙的表达方式才能引人入胜,技巧的重要性,对艺术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但知识结构的重要性,最容易被人忽略。知识结构如同隐形的导航系统,它渗透在肉身之中,深刻的影响着直观感受和表达方式的可能性。艺术离比拼手艺的游戏规则越远,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就越紧迫。此外,年少气盛时的敏锐直觉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容易让年轻艺术家轻松登场。但年龄越增长,知识结构的重要性越凸显出来。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越接近中年创造力越衰竭,这往往是知识结构狭隘滞后导致的能量耗尽。


  本土文明遭遇当代文明


  中国当下的重要问题很多,而且,很多是从遭遇当代文明的冲击以来悬而未决、一直延续至今的顽症。快乐或痛苦,很大程度上是在和别人对比中产生的。中国人当下的很多痛苦,是在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对照中产生的。


  中国传统文明以“人生而不平等”为基本假定,以压制人欲和科技发展甚至牺牲国民尚武精神的方式冻结社会进步,来达到社会的静态稳定。而发达国家所倡导的当代文明,以“人生而平等,其一系列基本权利不容政府或其他任何群体剥夺”为基本假定。当古老的中国遭遇这种核心价值观和自然科学技术后,带来的最大麻烦是史无前例的精神困扰。


  当代文明的冲击,使得中国既有的生活方式不但在国际社会中没有竞争力,而且在本土民众中失去了吸引力。但大多数中国人又没有愿望或能力迅速引入和接受西方当代文明,据此来迅速调整、改造自己。于是,中国人便失去了既往的运行轨道,徘徊在两个文明的隙缝中,在和平改良和暴力革命之间反复摆荡。而磨合、缔造出一种既适合自己的具体处境、又能与西方文明交融的幸福生活方式,就成为很多中国人魂牵梦绕的理想和目标。


  1979年2月2日,美国德州: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牛仔故乡美国德州头戴牛仔帽观看牛仔竞技表演。


3.jpg
黄锐 关键词铭 综合材料 290×175×110cm×4 2011-2012年

  作品说明:

  2012年是墨西哥日历上的世界末日之年。黄锐制作了这5组音乐装置迎接这一时间。

  Huang Rui,Keywords,Mixed Media,290×175×110cm×4,2011-2012

  Description:

  2012 is the year which was predicted asa doomsday in the Mexican calendar.Huang Rui created these five sets of musical installations to welcome thisyear.


  当实践这一理想时,现实状况摆在面前,遭遇到的问题非常具体,牵涉的因素非常繁杂,与秩序和文化都有紧密关系,远不是能一蹴而就或毕其功于一役的。每个个体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其中的关键,这是点点滴滴的持久积累和磨炼,难以迅速改变。这些年层出不穷的现实事件,给人的印象是:因为历史、结构、文化等原因,在全球范围内早已获得普遍认可和验证的一些基本常识,在中国依然有严重分歧,或者避而不谈:比如人性、自由、权利、个人……对真相的忽视和掩盖,让愚昧的反智和短视的野蛮继续存在。


  具体到中国当代艺术界,很多关于当代艺术的常识性问题依然在纠缠:是在“重要的不是艺术”的基础上“重要的是艺术”,还是在坚持“重要的是艺术”时不考虑“艺术如何才能重要”?是关注现实、承担当下,还是在粉饰景观、玄学冥想中避实就虚、自欺欺人?是在面对流动、变化的问题情境时不断开放,不断的重新定位,还是执守于随时会僵化、滞后的艺术观念和手段?是亲身投入瞬息万变、难以名状的现场中去脚踏实地的独立感觉、实践、反思……,还是叶公好龙式的想象和推导,甚至用先入为主的概念推导来否认直接体验到的事实?是务实的摸索、创造准确的表达方式和有效的传播渠道,还是停留于浮泛的批判姿态和口号上,却在表达和传播方面低能或无效?……


  中年人:立场坍塌


  生存在中国本土的个体,欲望、诉求、体验、思考等都被中国当下的现实境况塑造、制约着。同时,这些个体的欲望、诉求、体验、思考等,也在生产、塑造、制约着中国当下的现实境况。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中,现实境况和个体都在流动、变化着,无限丰富复杂。


  在当下的中国,与现实生存相关的问题层出不穷,从当代文明的角度看,很多问题堪称“奇观”;从本土亲历者的角度体验,很多问题难以忍受。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这些问题越来越不满时,它们成为正在或将要影响所有人的重要问题,让所有人都越来越难以忽视或回避。面对现实并尝试解决的人,会关注这些问题,通过个体方式来了解、反思这些问题,并进行表达或其它实践。


  在当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们认为哪些问题是重要而紧迫的?他们有没有面对这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时,他们能做些什么?……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与这些疑问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着具体的现象,触发着丰富的可能性。


4.jpg
1979年,“星星美展”成员游行时高喊口号。前排左起:王克平、徐文立、马德升、黄锐、曲磊磊、杨靖、池小宁/刘香成摄

  The protest marchers from The First Stars(Xingxing) Exhibition shout slogans in 1979/Photographed by Liu Heung Shing


  中国当代艺术,在1979年的“星星美展”中浮出水面,大致经历了这样的阶段:1980年前后回顾文革伤痕,1980年代热切学习西方,1989年冷战结束后关注本土问题并走向国际,2005年市场井喷后遭遇资本和权力的考验,2008年金融危机后民族主义的潮涌……当然,这种划分是粗略的,变化每一刻都在酝酿和发生着,从来没有过一成不变的前行;独立的个体往往不追随群体潮流。


5.jpg
1989年11月,德国柏林:民主德国决定打开东西柏林边界后民众聚集在被拆毁的柏林墙前。

  BERLIN - CIRCA NOVEMBER 1989: People gathernear a part of the Berlin Wall that has been broken down after the communist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s (GDR) decision to open borders between East andWest Berlin circa November 1989 in Berlin, West Germany. (Photo by CarolGuzy/The Washington Post/Getty Images)


  以1979年的“星星美展”为明显标记的中国“当代艺术”(以前称为“新潮美术”或“前卫艺术”),在出现的那一刻,其实很明确:在求真的基础上追求个体自由。在这种目的的驱动下,反抗压抑、欺骗性的各种权力秩序、经济模式、文化意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明显表现。在这些方面有精彩表现的艺术家,以“冷战”的结束为背景,进入国际当代艺术系统,在获得国际认可后,出口转内销,被国内艺术市场接受并继续推广。


  当文化价值转化为实际的货币价格时,这些艺术作品所携带的文化信息,通过市场运作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但很多艺术家在获取经济利益时遗忘、背离了初衷,在迎合市场的过程中走向谄媚。以关注现实问题而获得文化价值的当代艺术家,一旦因为商业原因不再关注现实问题,只是不断复制原有产品时,随着现实情境的流动变迁,这类产品就失去源头活水而成为文化化石,并不断贬值。在2005—2013年这“黄金八年”中,这个逐渐衰竭的轨迹非常明显。曾经关注现实问题并有精彩表达的一些艺术家,如今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彻底销声匿迹,国内的市场神话也成为过去。


  在维持和扩张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多曾经的旗帜性艺术家,谄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主动,包括迎合自己曾经不认同的各种文化、秩序。这种行为应该能够暂时获利,但也主动抽离了自身的文化合法性。过量的复制让作品的市场价格贬值,但立场的丧失或偏离才是最尴尬的。放弃了当代文明的基本立场(当然,可能他们从来都是暧昧的,或者主动与民族主义媾和)后,带来的后果是釜底抽薪的,即使表达方式可能依然精彩,但再也遮盖不住内在的坍塌了。


  青年人:远离公共问题


  当下所谓的“青年艺术家”,大致是指出生于1980、90年代的艺术家。中国各个地区的发展非常不平衡,青年艺术家成长和生活的环境差异非常大,再加上其它具体而微的复杂因素,“青年艺术家”们彼此间的差异甚至可能大于相同之处。


  与中年艺术家相比,年轻的艺术家们成长于由强制性政治社会部分地向市民社会转型的时代(中国的这种市民社会,是在政府主动而适度出让支配权后形成的),中年艺术家们痛切的历史记忆和政治伤疤,对他们而言是比较隔膜的。他们更倾向于关注相对而言“非政治化”的私人生活领域,从自身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即使它是琐屑的、私密的)是比较明显的取向,远离政治纷争,回避社会批判,疏远抽象理想。


  同时,他们也成长于文化资讯发达、交流便利、当代艺术从地下转向地上的时代,可获取的文化资源更为丰富、视觉趣味更为国际化。在他们的作品中,艺术语言的时尚化、国际化得到了更好的解决。但政治诉求的放弃、对公共社会的不介入,使这些语言上可供反复玩味的作品,流于矫饰的小情小调和雅玩的视觉游戏,在与市场结合后成为新兴中产阶级文化客厅中新的沙龙艺术。而这一点,在当下的中国艺术界已经是事实。


  这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围绕个人的日常体验,但经济压力、政治反思、文化困惑往往是暗藏的主因,由此而综合成迷茫、怀疑、失落、忧伤等百感交集、一言难尽的情绪。如果经济、权力秩序、文化的困境是关键因素的话,这些远不只是某个青年艺术家的困境。种种情绪也就并不只是某个青年艺术家个人独有的,而是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尤其在既非官二代、又非富二代的中国年轻平民内心之中。所以,很多青年艺术家的看似强调个人化的作品,反而是很集体化的。到目前为止,寥寥无几的青年艺术家与这个时代的重要问题发生关系,当然,这个现象本身可能就是这个时代的重要问题。


  青年总要继续成长,欲望、诉求会让人身处现实之中不断产生问题意识,一旦有了新的问题意识,也就有了新的可能性。。这些青年艺术家作品中传达出的迷茫、怀疑、失落、忧伤等复杂情绪,如果是基于自身现实处境的真切体会,可以对这些体会进一步追究和反思,进行现实溯源。这将是更为漫长而持久的过程,也将面对更为丰富、广阔的领域。这令人期待……


  东方美学:逃避现实


  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让中国“崛起”被大多数国人所认可,并对本土文化传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自信。由曾经的大量学习、借鉴西方,转向对本土文化传统的反观和推重,成为越来越高涨的艺术潮流之一。一时间,“东方智慧”、“东方美学”、“转化传统”等口号此伏彼起。”


  这种文化取向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具有当代文化视野的基础上,更为自觉和清晰地汲取本土文化中具有普世性的思想成分并进行当代性的转化,在此基础上更因地制宜的处理本土问题。


  但一切美好愿望的前提是尊重事实、触摸真相。如果美好愿望和狭隘的胸襟、滞后的观念、虚妄的玄学等合流时,产生荒唐的可能性更大。这方面,在中国当代艺术界,最明显的是和文化民族主义的挂靠:试图“召魂”般总结出一种自古以来中国人独有的观念,用当代的材料和形式趣味来“还魂”,并梦想着把它作为“东方智慧”(“东方”其实远远不止是中国),在国际上叫板。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本质主义思维,主动的把个体挂靠在某一集体(比如国家、民族、地域)中,在寻找这种文化本质时,把文化和集体都固化成永恒、绝对的,却无视个体的丰富差异,而且低估了个体突围的可能性。这种思维进一步发展,把材料也拉进文化本质主义的队伍中来,这方面最明显的现象,是把“水墨”和“中国”结合起来,在总结和抽象出一种“中国特色”的观念和方式时,似乎“水墨”成了中国艺术家的专利。


  这种思维和做法,违背基本事实,要么是心知肚明的搅浑水,要么是在文化迷宫中转晕后自欺欺人,后者真诚而愚昧。


  民族国家是近现代的产物。人首先是个体,首先是“人”,然后身处于一定的集体中——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等。集体在不断流动变化着,只有个体是确定不变的。随着自由度的增加,个体可以主动选择集体,在民权意识越来越提升、全球化程度越来越深入的今天,这种自由度越来越大。


  “中国”的定义在一定历史阶段出现,一直在流动变化着,而且因人而异。当代文明的基本价值观,因为对普遍人性需求的契合,具有跨越国界和族群的、难以阻挡的感染力。被它打动的每一位个体,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推进着当代文明,生成着复杂的文化生态。作为阶段性的临时产物,“中国特色”不是不可以提,但应以正视普遍人性为前提。


  很多打着“转化传统”旗号的人,试图把流动的文化固化、在忽视普遍人性的前提下提取“中国特色”。其中的一部分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了在经济崛起的中国大陆市场中售出产品,乖巧迎合着某些买家的文化民族主义心理。另一部分人则刨出腐朽的盔甲披挂上阵,挑战并不存在的臆想风车。这些口口声声提取“中国文化本质”的人,至今对“中国文化本质”做不出清晰的定义,只能含糊其辞的说其中奥妙无穷,或者用类似“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样的说法,把烫手的热山芋抛给发问的人。


  在这种氛围中,彼此心知肚明却又心照不宣的人,共同编织着只在本土有效的温床,让伪当代艺术生成着新的中国当代艺术困境。从近期呈现出的实况看,所谓的“转化传统”,主要是用油画、装置、影像、行为等方式与中国传统的出世意识和玄学思维联接。既对传统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关系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又难与当下现实处境相结合。


  专注于传统文化中偏于出世、无为的“境界”,和沉溺于把玩性的“品位”,或在神秘主义的“空灵”中流连忘返,或许可能让个人获得片刻的精神慰籍,但也越来越远离正在发生持续性剧变的中国当代现场。希望以灵魂的轻盈飞升来淡化乃至摆脱沉重肉身所处的现实困境,但却往往将现实困境神秘化、超意识形态化,以及漠视紧迫的公共性问题,并进而失却变革现实的冲动。这正是权力系统乐意看到的。


  而且,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什么?能不能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在全球政治经济局势中,中国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文化复兴”中复兴的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难以回答,不妨回到自身:作为个体,在当下的真实生存状况和真切问题是什么?从中国这几年的政治、经济、文化氛围来看,在“转化传统”的旗帜下向出世思想靠拢的艺术家们,可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但这个好时机能维持几年?


  “古典当代艺术”遭遇互联网


6.jpg
2010年7月26日,英国伦敦: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就阿富汗战争秘密文件召开媒体发布会。

  LONDON, ENGLAND - JULY 26: Julian Assangeof the WikiLeaks website holds up a copy of The Guardian newspaper as he speaksto reporters in front of a Don McCullin Vietnam war photograph at The FrontLine Club on July 26, 2010 in London, England. The WikiLeaks website haspublished 90,000 secret US Military records. The Guardian and The New YorkTimes newspapers and the German Magazine Der Spiegel have also publisheddetails today. (Photo by Peter Macdiarmid/Getty Images)


  互联网,是人类至今为止在信息传播方面最具民主功能的技术发明。它导致了信息的自由传播和低成本:个体可以自由的获取信息和表达,个体与个体之间可以顺畅的交流……曾经的种种主观控制和客观局限,在互联网的普及和提升过程中被迅速消解。它激发的自由意志、个人觉悟、创造意识、对公共问题的参与、个体之间的联动等,对个体的改变是快速和深层的。原有的权力系统正在经受着越来越大的冲击,权力系统对个体的控制能力正在减弱。阿桑奇、曼宁、斯诺登只是众多个体中的先例。


  表达、传播、交流是艺术的内在属性。和移动互联网的自由、低成本、公众参与相比,目前的当代艺术更加显得霸权、高成本、远离公众。当移动互联网提供了自由而低成本的平台和渠道后,所有人可以同台亮相、发声了,“普通人”不再能被排斥在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尽情显露他们的智慧和意志;另一方面,是曾自认为当代、先锋的艺术系统的相形见绌,因为曾经的技术优势、渠道专供、平台垄断,被更开放、民主、低成本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所超越,艺术人作为“贵族”的特权在大量流失。


  如果艺术无法与今天的生活方式和技术相连结,它将会越来越萎缩。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当下已经迅速普及,当代艺术现有的主流方式和观念,已经被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滞后为“古典当代艺术”。面对多重冲击,当代艺术界原有的思想资源和表达方式越来越显得滞后和僵化,在这种窘境下进行调整和转型,只是时间上早晚的问题。当代艺术追求的彻底开放性(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一切都可以成为艺术,让自己的生活成为艺术、让自己成为艺术品),以及它所珍视的敏感、自由、创造性,和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精神更加契合。在移动互联网的激发下,“艺术”正在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实践,目前的职业艺术家越来越等同于手艺人。


  更“当代”的艺术,必然要和移动互联网发生紧密关系。它或者纯粹存在于移动互联网中,这将越来越多。或者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和交流平台,这是“古典当代艺术”的改造。进入移动互联网中,就有可能和所有用户平等的发生关系。它要求艺术家具有更开放的“艺术观”和更多样的手段、更综合的能力。这时,那些具有跨领域资源和跨学科能力,又在了解“古典当代艺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的人,更可能得心应手。


7.jpg
艾未未 痕迹 装置 2014年

  Ai Weiwei,Trace,installation,2014


  艺术该如何面对移动互联网?这是摆在所有艺术人面前的全新问题,目前谁都难以解答,但敏感者都意识到:这里蕴含着巨大的可能性,新的剧变正在进行中……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中国当代艺术家自觉、主动的将艺术和移动互联网结合,探寻更方便的表达方式和更开放的价值观念。在敏感者们的触摸和推动下,新的可能性在敞开着。艾未未是目前最成功的范例,他很早就清晰的意识到:不是利用互联网来传播艺术语言,互联网本身就是艺术语言。他的言行和互联网融合的非常自然,从而散发着高效的魅力。在传播思想、发起事件的过程中,他成为“巧妙”的社会活动家,并在“古典当代艺术”和互联网世界之间自由穿行。


  艾未未等人:持久坚守立场


  只有当下是最真切的,对试图了解真相的人来说,充分感受当下是如此的重要,它意味着面对真实处境、尊重基本情感。但对历史真相的了解、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把握,作为知识结构的重要部分,拓展着一个人洞察当下的程度。作为一个生长在中国的个体,中国近现代发展历史是挥之不去的背景,这方面的无知,让人很难自觉到自己在历史经纬中的位置并做出长远选择。


  因为文化环境和自身的问题,中国当代艺术界中,大多数艺术家知识结构相当局限,在一个狭隘的格局中,围绕着表达方式纠缠不休。尤其是青年艺术家,对二三十年前的历史都缺乏起码的了解,他们在文化工业的流水线上生产出大量产品,看似耀眼喧闹,但短视和贫血让这些轻浮泡沫和浅薄碎片总是短期内就被换季下架。中年艺术家,在权力和资本的利诱下,大多数人都放弃了当代文明的基本立场。


  如同此伏彼起的漩涡,现场总是众声喧哗、泥沙俱下的。十五分钟的明星不断划过眼帘,中年艺术家的放弃立场和青年艺术家的狭隘格局,让那些坚持住立场、在历史的经纬中自觉选择、并且有精彩艺术表达的艺术家,在现场的不断冲刷中逐渐脱颖而出。作为艺术家,艾未未在50岁时才全球知名,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至今依然充满好奇心的狂奔,是最明显的例子。


  艾未未、黄锐、张大力、高氏兄弟、宋冬、毛同强、景柯文、孟煌等,在很长的时间里,这些如今已是中年的艺术家并不是最炫目的。但多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多变现场中,从艺术作品、言说、生活状态等方面看,他们一直坚守着当代文明的基本立场,不断刷新着自己的感受和表达。他们都有一种对直觉、技巧、知识结构间关系的自觉,把眼前遭遇的问题放到更长远的历史视野中审视,聚焦当下和环顾四周、回溯过去有机的结合着,为了洞察当下核心问题的幽深之处。


  智慧和真相的关系,意味着必须尊重事实。尊重事实,既是对生存处境实况的尊重,也是对人的基本情感的尊重。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用倡导改变的意志,表达着生存处境的实况,在现状和新的可能性之间酝酿张力,导向未知的自由。他们的很多作品流露着简洁有力的美学趣味,但观念和表达又相当严谨精致。这种趣味和能力,来源于对处境和诉求的清晰把握,对更有智慧和美感的生命状态的推崇。在回溯历史的基础上洞察当下的结构性问题,让他们的作品有厚积薄发的气场。表达方式随具体问题而生长,艺术语言自然贴切。


  在习惯于躲闪逃避、不知所云、掩盖真相、混淆是非、鄙视基本情感的文化环境中,大所属艺术家选择了妥协、放弃,并心安理得的归因于环境。相反,本文列举的这些艺术家们,多年来屹立不倒并精彩迭出,或者厚积薄发后渐入佳境,证实着个体选择的宽度。生活永远比艺术重要的多;或者,生活的更有智慧和美感,就自然迈进了艺术。在猥琐懦弱的人群中,如何维护个体生命的尊严?或许,这些艺术家能从“艺术”的角度给有心人启发。


  青年人的新动向:量力而行


8.jpg
李勇政 保卫祖国 装置(砖块、钢板) 530X130X10cm 2015年

  作品说明:

  从成都出发,往返7000多公里,用新的砖块将位于罗布泊中心一处军用机场废墟前用砖修砌的“保卫祖国”四个字置换。将“保卫祖国“四个字镶嵌在厚的金属板中,在美术馆中展出,并播放相关视频。

  释义:

  罗布泊(Lop Nor),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曾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在已经完全干枯,。被称作“死亡之海”,。西北侧的楼兰城为著名的“丝绸之路”咽喉,,在历史舞台上活跃了八百余年,在公元7世纪忽然消亡。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罗布泊地区成功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1964-1996年,罗布泊一共进行过45次核试验,其中23次是大气核试验。

  Li Yongzheng,Defend Our Nation,installation(brick,stainless steel plate),530X130X10cm,2015

  Description: The artists leaves fromChengdu, travels 7000 km roundtrip. Using new bricks, at Luobubuo Center, anabandoned military site, the artist replaces broken and old bricks in thewords, “Defend the nation”.

  Luobubuo (Lop Nor) is situated in XinjiangUighur Autonomous Prefecture, near a lake in the southeast. At the lowest pointin the Tarim basin, the Tarim River, Kongque River, Che’er River and the ShuleRiver all gather here, forming China’s second biggest salt water lake. It isnow completely dry, nicknamed the Dead Sea. Loulan city in the northeast isfamous for its Silk Road, active throughout eight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though disused by the 7th century. On Oct 16, 1964, Luobubuo detonated itsfirst nuclear bomb. On Jun 17, 1967, China detonated its first hydrogen bomb atLuobubuo. Between 1964 and 1996, 45 nuclear tes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23being large-scale.


  生存下来、获得更大的快乐,是生命与生俱来的本能需求。对生命需求的满足程度,成为个体衡量社会的根本标准。在多重力量的复杂作用下,三十几年来不断开放的中国社会,让越来越多的可能性被开启。开启的过程中,无数个体对生存处境的认识,和生命的需求,也在以各种方式旺盛生长着。由此驱动的利益博弈,让社会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新的变化一刻不停的涌现着。


  近年来,以经济增速放缓为最重要因素所导致的连锁效应,深重影响着很多领域的变化。正在发生着的丰富现象,以它极大的混乱复杂让人难以把握。但对身临其境的人来说,这些变化正体现在非常具体真切的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在利益格局中的境况出发,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反应。那些通过继续开放才能获得更多利益的人,在反观自身并环顾四周时,会敏感于生存处境的挤压,和社会的日渐固化。在带着开放的惯性寻找突围的可能性时,与真实处境相遇,产生着复杂的心理。


  这些正在进行着的新的变化,在一些青年艺术家身上也在积极反应着,并自然分泌为艺术作品。近年来,涌现出不少青年艺术家,例如:赵赵、乌托邦小组(邓大非、何海)、李博、刘伟伟、坚果兄弟、蒋立、厉槟源、李、李勇政、金阳平……这些艺术家承认自己是渺小个体,甚至自嘲自身的微弱;同时,他们并不放弃表达真相的权利,不放弃对新的可能性的积极寻找。他们正视自己的滞涩生存和尴尬处境,从问题出发来酝酿恰当的表达方式,还时常故意用变本加厉的“恶趣味”来反讽,只为有效的突围。成长于文化更加开放的时代,他们越来越熟悉国际范围内的当代艺术状况,也越来越能轻松把握多元的艺术表达方式,甚至在艺术和非艺术领域间自穿梭自如。另一方面,从自身感受出发,中国本土的状况和问题,一直是他们关注和表达的重心所在。


  废墟、底层、中产阶级、民营企业家、雇员、自由职业者、女性……这些艺术家作品中所聚焦的问题,在这个特定时期,和很多人利益攸关。野生的、这些作品的表达方式,和其它领域乃至日常生活中的新表达方式和语汇,在美学气质上时有相投。在一个裹足不前与蓄势待发并存的张力关系中,在一个晦暗不清和心知肚明共生的微妙情境里,这样的态度和表达,积极的参与其中,并再次重返中国当代艺术的出发点。


  结语


  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使得中国目前经济、文化的改革开放和权力结构结合,农业、工业、后工业社会交错,在这个“奇观”迭出、剧变不断的火热现场中,很多理应依次解决的文化问题都悬而未决并错位地交织在一起,容易令人莫衷一是。在多元文化话语的影响下,人们又容易忽视这些话语与其原初语境的具体联系,将中国的众多问题置于同一平台上给予同等重要性。于是,艺术家们可以“以他们希望的任何形式,为他们希望的任何目的,甚或不为任何目的”创作作品。


  但对中国这些年来所出现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追根溯源,不难发现:中国最为紧迫的公共性问题,依然是秩序的现代性转型,以及由此所生发的经济、社会、文化问题。中国当代艺术曾经致力于此,并在上个世纪产生了不少有力的作品。但在当下,在市场和权力的软化下放弃当代文明的基本立场,以及对公共社会的主动不介入,使中国当代艺术界在方向越来越多元、语言越来越精到的同时,失去了它曾经具有的力量。近年来,少数紧扣公共性问题、并有勇气和智慧地进行精准巧妙表达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得了相当高的认可,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骄傲;但坚持这一方向并达到相当水准的艺术家如此之少,又令人叹息。


  如果按年龄来宽泛划分,曾经从独立个体的角度出发,关注现实情境中的重要问题,并因其体验的敏锐度、思考的准确度和语言的精彩度,贡献出文化价值的当代艺术家们,如今已步入中年并裹足不前,甚至走向了当代艺术的对立面。但这个年龄段的艺术家中,依然有少数人继续针对现实情境发问,并有越来越更精彩的表达,为全球所瞩目。到目前为止,很少的青年艺术家与这个时代的重要问题发生关系,当然,这个现象本身可能就是这个时代的重要问题。这些为数“很少”的青年艺术家,也很值得关注。至于以回避当代文明为前提的“转化传统”、“东方智慧”,是文化民族主义者一厢情愿的借尸还魂。


  面对此时此地的问题,只是一个起点和动力,具体而微的现实摆在面前。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假想、假说,是容易自成一体、自圆其说的。但肉身感知到的现实却不断的流动变化、充满未知和不确定。相对于浪漫的诗意和无所指、不及物的“学术”,实用、实践、实证更令人信服。假想、假说随时可能被实践证伪,对尝试解决问题的人来说,积极主动的去行动,是唯一有效的途径。


  2016年8月20日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