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苏桥
近日,曾被某杂志评为“中国十大画廊操盘手”的李苏桥的一篇文章:《土鳖画廊愁展览——我为什么要关闭展览空间》引起不小关注与讨论。文章中,李苏桥开篇即表示:在画廊的展览空间运营十年后去关闭它是个很纯粹的商业选择。而且他分四点来阐释了这个原因,总的来说是:虽然亲历过艺术市场的繁荣,也曾经是受益者,但曾近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经营画廊成为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好的艺术家已不需要画廊,画廊充当的是土鳖的角色。而艺术市场一旦被资本占领,则会成为大资本的领地。
文章中表明了当下李苏桥对艺术市场的担忧,对国内经营画廊的失望,他说这是一个累人的圈子,所以要做一个爱憎分明的人。究竟,他个人是出于怎么样的原因选择关闭北京空间,对画廊的经营,对艺术市场的前景又是如何的看法?李苏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为我们一一揭晓了他内心的答案:
早已不做画廊的事情了
“我们不是关门,只是关闭了一个物理空间,画廊的员工也都还在上班,只不过办公地点变了而已”。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李苏桥直截了当地说道。
李苏桥表示当初建立北京空间,主要就是为了画廊成立的文化公司。而且在两种画廊经营模式:做买卖还是做推广上选择了后者。画廊以主推70、80后艺术家为主。前一种或许是:十年不开张,开张一次够十年,做成熟的艺术家;后一种是培养和推广年轻的艺术家,画廊跟他们一块儿成长,最后都推出去。这是李苏桥最初的设想。
而在推广年轻艺术家方面,也做了许多的工作,目前市场最火的70后艺术家中,很多都曾与李苏桥合作,比如他为欧阳春、韦嘉、陈飞在欧洲举办的个展。李苏桥说:“我并不觉得这样的展览是获利的展览,但是这些展览有意义,可以做也无所谓了,跟我喜欢的艺术家保持这样的关系,或者是在他们功成名就未来的历史上,死活把我名字刻进去。”现在,画廊空间关闭了,不过公司依然还在。
“我觉得跟艺术家合作的未来是悲观的”,李苏桥表示:“我主要是以经纪人的工作为主,长期以来都是经纪业务大于画廊业务,所以我跟这些艺术基金,跟银行,跟美术馆的交往更多。画廊本身是做年轻人的,这个本来是我的一腔热情,也是我觉得做什么事情赌赌未来,但现在不做了。我经常讲我是靠交易一线艺术家的作品来养画廊,现在我是继续靠交易一线艺术家的作品,但不养画廊了,蛮好的,干嘛养这个展览?”李苏桥的语气中似乎是一种无奈。
关闭空间的事情,李苏桥已经考虑了很久,他说:“我在过去的两年时间把我所欠的艺术家的一些展览,还有我能够做的一些展览都已经做完了,到了9月份之后我不牵扯画廊的一张画,也不牵扯半分钱,我是有计划地把这个事就给结束了”。
李苏桥继续谈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也很少参加展览,或者张罗别人来我的画廊参加展览。你们看到我是在博览会、拍卖场或者是国外的美术馆做展览,我自己国内的画廊真的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今年的展览都是画廊的工作人员安排的,他们做了一年半的展览,我根本不知道是展的谁。在这个之前我也跟他们讲得非常清楚。我不需要你们多挣钱,但就是尽量找好的艺术家。我只是在05年画廊刚开业的时间里头亲历亲为,之后没有人能够在画廊找到我,我也不在画廊里”。
只是关闭了物理的空间 不意味着离开这个行业
李苏桥是理科出身,学化学的,但身上一直具备的文艺情结使他跨入了艺术的行业。“在百度里面搜索我的名字,你发现跟这个行业没有一点关系。”在采访时他自我调侃道:“以前我觉得是这个行业需要我,而在早期我也确实是一个获利者,尤其像我这样其他行业进来的,没几天就迅速获利的人,我都觉得有一点点害臊。但这也是通过我的劳动获得的回报,这些劳动我希望能够回到有一些艺术家的展览活动里边去,所以做了许多展览,也资助过很多年轻艺术家去欧洲的项目。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承诺,承诺了就必须去做,除非有某种转机”。
而这种转机就在于,李苏桥发现,他更多的时间不是在进行中国当代艺术的交易,而是在进行西方艺术的交易。“这两年我发现我交易的这些利润跟中国没有什么关系,比如说我交易毕加索的东西或者是莫奈的作品,真没觉得这些钱还需要用来给当代艺术,这些钱干什么都行”。
所以对李苏桥来说,关闭的只是物理空间的一个画廊,并不意味着他要离开这个行业。在他看来,经营画廊的困境是一个行业的普遍现象:“100个画廊里面能有10个可以盈利已经很了解不起了。所以林松、田凯他们才会选择关闭空间”。
“但林松依然是画廊协会的副会长,田凯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艺术品经纪人。我觉得这些人是没有告知大家不做展览空间这件事而已。没有展览空间并不意味着不做艺术品的交易,如果只是推广才能叫做画廊的话,我就跟画廊没有关系,但肯定不是这样的定义。弗朗索瓦·皮诺的买手是全世界最大的经纪人,他就一个办公室,哪有画廊?我问过他,对他来说所有的画廊都是他的画廊,收藏家的收藏就是他的库存”。
“对我来说,第一,我只是把空间停下来,北京空间画廊本身关闭的是草场地的展览空间,是指物理空间,我们会有其他的办公地点,但我不会再选择一个798、草场地这样的空间做展览,我可能会选一个并不是更大的,另外一种类型的方式来做一些事情;其次我们的人员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的变化。大家还在上班,该处理库存,该做推广的,该进口的,跟谁联系的都还要去做,没有任何变化,这都是正常的;第三,我自己的事情也都还在做,没有任何变化。”
对未来的担忧:这个行业缺少真正的人才
李苏桥称自己选择关闭画廊并非对整个中国当代艺术没信心了,他说:“我只是对中国当代艺术急功近利的不断失败,又不断涌现出来的这种资本的做法,我觉得还挺傻的。比如今天又冒出一个观塘的艺术基金100个亿做当代水墨,这是我这十年对全球艺术市场有点儿了解之后,觉得这样真的很傻”。
就像李苏桥在他文章中所提到的,这是一个中短期缺乏大行情的行业,而且这个行业缺乏真正的人才。“我们画廊招一个画廊经理,招了半年也没有招到,索性现在不做了,也就算了”。之所以还有这么多人在这个行业内,他的原因分析看似一阵见血:“一种是因为对远期充满乐观的期待,另一种是因为爱面子,再一种是因为没有干其它行业的技能。因为当你没有能够选择其他职业的时候,画廊真是不太坏的一个职业,工作比较弹性,跟艺术相关,做交易的,可以以一种文化的面貌来做,比较高姿态”。
“当然,我不否认这个行业还有许多坚持的人,有些人把它当做谋生手段,有些人是真的热爱,还为了经营画廊把房子卖了。但是你看今天有几家画廊里面还是一番热闹的景象?而且真正靠做画廊挣钱的,虽然大家都天天摆红酒,坐头等舱,但这跟画廊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就如我整体的生存状态,艺术品对我们家的财富的支持1/10都没有”。
“大部分能继续经营下去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一些收藏,不管是自己买了一些东西,还是将早期的释出来卖掉,基本上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当收藏家,一方面当画廊的推广家。”李苏桥对现状分析道。
对于自己在一级市场中之后的想法,他表示:“如果大家需要我,我就会参加,如果不需要我,我就不参加。大家觉得老李也可以参加博览会,假如我有合适的作品就可以参加,假如没有,不需要就算了。新的一代人也该起来了,现在有一些做得挺好的,就是一点点做吧,当然有一些人是会永远做下去的”。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