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和在其作品前接受采访
4月10日,“关切的向度——当代水墨六人展”在中国美术馆落下帷幕,展览展出了梁占岩、刘进安、袁武、周京新、张江舟、刘庆和六位当今在当代水墨领域颇有影响力的艺术家的新作。刘庆和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他笔下那些眼神透露出抑郁、孤独的孩子是他童年的写照,他也毫不避讳地表现出他对女性题材的关注,“个性化的女孩让我有为她作画的冲动”。
谈作品
《娃哈哈》是童年记忆写照
在“关切的向度——当代水墨六人展”中,刘庆和虽然是年龄最小的一位,但其娴熟的技法、颇具个性化的画面表达获得了业内及艺术爱好者的肯定。此次展览共展出了刘庆和23张作品,除了8张特为此次展览创作的小幅作品外,一张去年创作的高2.8米,宽5米的巨幅作品《娃哈哈》颇为引人注目。画面中,八个孩子扭捏的笑脸、做着被刻意训练过的动作,将儿时的记忆重现。
在刘庆和作品中,他用水墨表现现代都市人的抑郁、浮躁、压抑与困惑,他敏感的内心表达他对当下生活的思考。对于为什么会创作这样的作品,刘庆和坦言,这与他个人成长经历有关,“那个时候,从小学到初中,时常参加在学校的文艺演出,推举出来参加学校文艺宣传队是个很光荣的事,舞台上载歌载舞地表演给老师和家长们,幸福地陶醉在掌声中觉得很幸福。回忆起来,好像除了文化课上得少以外,其他业余活动我都积极参加,沉浸在表演幸福的快乐之中是那个时候的主要学业。由于家庭出身的关系,孩子们也就自然形成了等级,想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却很难融入。如今用艺术表达这种心情,虽然已经是遥远的回望,但似乎并不轻松。”
“将个人完全置于集体的意识里,个人情感难免陷于痛苦,那些日子令人难过。但是,这些追忆也成为我今天创作的资本和经验。”刘庆和这样说。
谈教育
学生创作时应多一些疑问
作为科班出身的刘庆和曾说过“艺术创造和艺术教育有时候是相互对峙的”,刘庆和认为,如果把艺术塑造作为技术来培养的话,创造就会成为教育的对立面。但是如果把教育作为创造思考的前提来考虑教学,教学的意义就会放大了。所以当刘庆和成为一名老师时,他一直强调,学生在艺术创作时,应该多一些疑问,少一些肯定和听信。
多年的教学生涯让刘庆和深有体会,在他看来,年轻人一定要有个人想法和思考。刘庆和坦言,在当今,改变或改进教育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多的时候是在一个模板中。今天,大家通过快捷的方式想获取最大利益时,“模式”反而是行之有效的,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创造的乐趣往往被忽略,继而让大家都拥挤到现实的追求当中。
谈题材
女性形象是我偏爱的主题
空洞的眼神、忧郁的表情、裸露的身体,刘庆和的众多女性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女性形象一直在刘庆和诸多的作品中频繁出现,“外表的形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有时觉得这个女孩子如同画中走出来,有时觉得生活中的人完全可以进入我的画面。其实,这还是证明了艺术源自于生活这个道理。”刘庆和说。
提到选择模特的标准,刘庆和说,他并不是要选择大家眼中认为的所谓漂亮的女孩,而是关注于人身上所流露出的个人气息与当时自己的心态、心情能否通合交融,“或许这个女孩并不认为自己漂亮,但是我觉得她身上的特性足以打动我。”
在很多人眼里,写生是老生常谈,甚至被所谓追捧现代的人所不屑,但是在刘庆和眼里,写生却是创作中无可替代的,它完全可以融汇造型和精神世界两者的共同点而独立于水墨艺术之中。刘庆和在写生时,很少直接找一个模特坐下便动笔,“我不喜欢写生时,模特在那里完成任务似的摆放姿势。熟悉对象,与之交流、沟通是表达对象的重要前提。”刘庆和说。
谈市场
市场与每个艺术家都相关
由于当代水墨近两年风头正劲,刘庆和的作品也被市场竞相追逐,受到外界的关注,看上去刘庆和好像是不以为然。他说,多年的艺术实践也并非是在等待着水墨艺术有繁荣这一天,而是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方向和观点。“除了自我感受到的,其他都是身外的。迎合他人的心态不是我的性格,不喜欢被动地生活,虽然这一点很难做到绝对,但是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提到目前的市场,刘庆和坦言,市场与每个艺术家都有关,今天的艺术家也比以往更加在意自己作品在市场的表现,但他觉得不要过度在意,也不要过度迎合这个市场,还是应该自然形成,好的艺术品应该有好的市场。
记者手记
追求完美的巨蟹座
和刘老师相约在他环铁的工作室内,门厅作为朋友喝茶闲聊之地,工作间内一个隔断放满了书,一张工作桌、几把椅子、一台电视机、一些画作,还有一张乒乓球台,出奇的古朴简单。刘老师坦言,没想到一晃,自己就在这里待了八年的时间。
刘老师喜欢所有的事情都亲力亲为,无论是展览的设计还是写生创作,就连“智能”工作桌都是他自己设计的,“对别人讲述完做什么,但是又怕做完之后有差距,与其承受之后的痛苦还不如我自己受点累,自己做。”追求完美的刘老师让我一度以为他是典型的处女座,但是刘老师告诉我他其实是巨蟹座。
刘老师过着家、学校、工作室三点一线的生活,他笑称毫无跌宕刺激。但是他更喜欢远离喧嚣,独处在这个“唯我独尊”的空间里,尽情自由地创作。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