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当代绘画艺术研究报告之一

2014-05-06 09:57:49来源:艺术国际    作者:梅十方

   

  任何艺术门类实际都需尊守“文化艺术”的基本规律,在这里我是基于在绘画领域展开研究。

  绘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随着人类文明进步不断沿袭演化,从古代最主的要视觉媒介发展至今,由于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如影视、照相等更有效的视觉图像新媒介形式出现和普及,时至今日我们得必须承认,绘画已经变成比较边缘的图像媒体,与此同时人们也不断对绘画进行新释义,寻找其合法存在理由。今天绘画艺术在大众视觉媒介中已经无法做为主要媒体存在,它的直接社会功能性不断被剥离弱化,因此它的价值判断也在演变,同时我认为这也会促进绘画回到更本真状态。

  第一部分 绘画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理解

  绘画艺术家创作行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应该看到,人类历史以来就有精神交流的内在需求,因此任何艺术行为就必然包含主体向外散发交流意愿,否则从事艺术创作行为本身合法性将被质疑。进入现代主义文明之前,由于社会精神形态处于集权意识阶段,绘画也必然有很强的权力意志特征,但发展到现代主义文化后,人文艺术走向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自主意识成为个人认识世界的起点,绘画艺术也已转化成为相对独立的个体行为,同样,今天大多艺术行为也均是以个体经验为基本逻辑起点。现在看来前现代绘画基本语言逻辑应该不再绝对化,因而绘画语言构架也必须回到其传达个人经验的本位上来,甚至语意逻辑也只能根据艺术家个人案例展开。

  艺术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艺术是指含有精神意指的活动,例如:插花、茶艺、装饰等等。而狭义艺术是指纯粹以表达精神意念进行的行为,它应排除多数干扰性因素,一切围绕以传达作者意念本身展开,因此研究绘画艺术更多意指对狭义艺术概念讨论。

  做为绘画艺术家,实际我们必须问清自己三个问题:一,是必须要表达出来么?二,只有用绘画方法才最合适么?三,我的绘画表述是否准确有力度?

  基于上面的看法,我认为“绘画”是作者由于内部情感悸动而引发交流意愿,并由此目标促使作者进行的活动,而作品则是整个行为之结果。画家通过绘制图像并置入自身情感张力,进而以作品为媒介向外辐射情绪触点,其目的在于获得对外沟通意愿满足,同时这也符合人做为社会性动物所应有的沟通需求,因此绘画行为是人精神交流的通道。

  特别是今天,一定应注意艺术与社会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质上讲绘画艺术作品是不具备商品性的,商业行为与艺术之间并无必然关系,它们是各自不同领域的行为。

  艺术家和作品与社会构成紧密关系

  上面一段谈到今天的绘画艺术已经成为表达个体经验的载体,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在现代文化经验里,个体独立意识成为潜台词。如何理解这点呢?我是这样看的,它意味着艺术家进行表达时,个人“真实”的感受是前提条件,任何来源于非艺术家本人感受的文本经验将是非法语境,特别是直接进行文本图解会远离艺术家做为个体行为存在的意义,也会抹杀艺术的本质是来源于敏感情绪的特征,甚至这样也会消解艺术本身的独特价值。

  谈到当代艺术与艺术家构成的互生关系,这里我们还得面对另一个困境,即艺术家个体意识可能本身就存在问题。我们每个人都生存在社会化背景里,甚至艺术家自身就也是社会文化的结果,如果艺术家的意识就是代表社会现实的实际状态,那艺术家将成为社会普遍意识的注脚,难道艺术价值就在于如此么?下面简谈一下我的看法。

  任何文化艺术创作都会构成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交流,由于个人意识和社会文化及哲学思维之间相互影响,它们会在实践层面生成三种相互关系,在绘画艺术领域也形成了三种美学方法。

  第一种,“媚俗”,它是指艺术家创作行为是满足大众和客体愉悦心里的需求,这种艺术行为通常是利用一切成熟的社会美学经验,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标准化语系成为交流通道。

  第二种,“雅致”,它是指艺术交流过程中,形而上的文化意识成为语意主体,严肃文化意识成为双方交流的重点,客体在与艺术作品交流中获得精神触动。

  第三种,“病态”,这里所说的病态并非变态,它是指个体在生存过程中真实存在的内心感受,但又非现有文化经验可以合理解释的现象或状态,由于与通常的“合理”相背,因此这类精神体验呈现为病态或与常识相矛盾。

  出于当代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包括前面谈到的艺术家和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最值得探索和最具艺术价值的恰恰是第三种交流关系,即与社会文化和精神意识构成“病态”关系的艺术创作。它包涵两方面,其一是艺术家真实的感受,其二是无法用现有文化经验合理解释的感受。由于艺术家是表达出真实的“非常态”,它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探索,这样也同时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前进和发展,艺术的价值和意义于此就产生。

  为何我们对“病态”有强烈精神反映呢?这应该符合人类行为的基本特质,它正如我们在文化探索中所说的“悲剧意识”、“死亡美学”等等有关,当人在受到精神刺激时才最具情感张力和诉说需求。实际今天的艺术家必需得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如何找到内心中没有被文本意识影响的那部分就显得非常重要,任何基于个人利益和江湖谋略的行为将远离艺术本质,任何以设定结论为前提辅以艺术创作来解释也是非法艺术行为。

  由于传统绘画语言逻辑深入人心,甚至今天大多数“画家”的学院经历成为职业原点,个人很难走出传统绘画语言序列。其次现代主义艺术的影响,过度形式美学方式使当代绘画艺术家难以摆脱精英文化影响。另外也是最难的,艺术家个人由于受到各种社会生活的直接影响,我们通常无法回归本真状态和自我精神内核,于是艺术家经常表达出的是所谓“正确认识”,我认为这种“正确”多是被文本精神侵染的结果,甚至多数情况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在用别人的眼光感受世界。

  通过这段阐述,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艺术家创作的起点,同时也可以回答:“是必须要表达出来么”问题。由于个人在生存过程中感受到精神伤害,他需要通过向外抒发内在感受而获得精神抚慰,进而通过某种方式(艺术行为)寻求共鸣。

  (待续)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