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尧《神牛》
东涞艺术中心要做“画家的推手,藏家的顾问”,负责人叶光华直言——
做“画家的推手,藏家的顾问”,这是东涞艺术中心给自己的经营定位。与广东大部分艺术机构不同的是,它还拥有一个纸质杂志的媒体平台——品尚艺术。
媒体与实体展示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推广模式
作为一个艺术品机构,东涞艺术中心的部门设置较为细化,叶光华表示,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把整个艺术推广活动做到专业和系统,目前东涞艺术中心分有外联部、策划部、展览部、设计部、采编部还有市场部等部门,“策划部完成展览规划和出版的计划,设计部则完成画册、展览场景、展厅以及出版物的设计,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具体分工,这样就能系统地针对不同艺术家进行策划展览。”叶光华说。
一般地,画廊与画店的区别主要在于,画廊除了为艺术家举办展览、直接售卖作品之外,还会培育市场,例如签约代理艺术家,并有计划地举办主题展、出版画册,甚至举办学术研讨会等系统性的推广行为。而东涞艺术中心除了具备画廊的这些特点之外,它还拥有一个媒体平台。
当实体的展览形式碰上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时,其传统的单一性无疑无法完全满足当下的艺术推广需求或信息传播的需求。因此,媒体与实体展示的相结合,对于叶光华来说,是目前艺术机构推广艺术品必不可少的混合模式。在他看来,媒体的平台与实体展览场地的相结合,是为了能够给艺术家提供更加立体的推广。“这是我们暂时跟别的画廊在运营方式上有所区别的地方,我们的定位是做‘画家的推手,藏家的顾问’。”他更强调,与其说东涞艺术中心是一家画廊,不如说是一个艺术品经营机构。
一方面,杂志通过文字信息深挖艺术家思想,在思想层面诠释艺术家不为人所知的一面;另一方面,则通过展览的实体形式,直观地展示艺术家的作品;这是一种全面地推广艺术家的方式,也是让藏家能更系统地认识艺术家的途径之一。“例如我们之前做过的展览,‘马说——陈真真马相油画艺术展’,她画的作品就是几个马头,属于带点观念类的作品,对于一般藏家未必能马上理解,但是结合我们杂志上的一些评论文章或者理论分析,观众就可以一目了然,或者更清晰地理解艺术家的想法。”叶光华说。
应以板块和集体的形式把年轻艺术家推广出去
在叶光华看来,“学术和市场两边均受认可”的大师级画家,现在价格已经基本达到饱和,如果是20年前的时候,还可以考虑。“因此,对于现在,我觉得我们应该看未来,看现在的中青年画家,或者学术地位高、但是市场价值还没完全对等的画家,他们作品的价格上升空间会比较大。”他说。
据了解,东涞艺术中心每年将举办10个左右的大型艺术展览。代表性的有“大家风景”系列以及去年举办的首届“南方青年艺术100”等。从1996年创办东涞艺术中心至今,具有近十多年行业经验的叶光华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推广模式,他表示,年轻人不利于松散地推广,应该以一个板块和集体的形式推。
叶光华说,“对于一些学术地位非常高、水平得到较多人认可、但是在市场上还没为人所知的,我们就会包装成一种系统或一种风格,例如目前已经做了的有‘大家风景’系列展的‘经典写实’,画家包括陈建中、郭绍刚、冯玉琪、杨尧等,我们都会以一个板块的形式推。以后还可能以不同题材进行分类,例如肖像或者人体等,以一个个小型的专题的形式进行滚动式推广,这个是我们的策略。而在青年方面就有‘南方青年艺术100’,这些艺术家基本是从长江以南的美术院校出身、毕业时间在五年以内的艺术家中挑选出来的优秀画家。”
对话
“单打独斗”现状严重亟待商会进行资源整合
记者:您认为“艺术机构式”的画廊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叶光华:第一,专业性,就是在策略、流程安排、布展、出版等等事务上都要做到专注到位;第二,规模性,就是指无论是哪个板块,都得有一大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掌握在手。第三,广泛的推动力,这里就要看你作为一家机构,如何最大限度地推广艺术家,推动艺术家市场。
记者:目前东涞艺术中心所面对的收藏群体的年龄层是集中在哪个阶段?
叶光华:基本上是20多岁到50岁以下的人。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合作的艺术家里面也有不少已经成名,甚至是地方的一线画家,例如郭绍刚、杨尧等。他们的作品风格较为写实,比较容易让中年藏家接受。另外,这几年我们都做了不少推动年轻人的画展,也因此培养了一批20到30岁的收藏家,而且数量不断增加,因为我们推的年青艺术家的年龄与这些藏家基本相仿,他们所创作的题材更加与时俱进,容易与这些藏家产生共鸣。
记者:东涞艺术中心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叶光华:“大家风景”系列展,我们会持续下去,另外,我们将考虑把人体艺术展以双年展的形式做;经典写实的板块则会以不同的形式做不同的个展,明年会在我们代理的成名艺术家中抽几个出来有针对性地做。而对于第二届“南方青年艺术100”,我们可能会以博览会的形式做主场,再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一些外围展,包括市场和学术两方面的。
记者:您感觉我们广东目前还存在怎样的行业问题?您最近到过台湾交流,您感觉台湾的艺术行业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叶光华:广东“单打独斗”的状态还是比较严重,但成立了商会之后,比以前有所改善。希望艺术品商会明年可以有一些举措,例如整合不同画廊之间的优势举办一些展览活动。目前对于大型展览的成本,企业赞助仍然不够,需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推动,但企业收藏方面可以感觉到开始慢慢变好。市场发展的话,近年岭南画派的作品价格确实升得比较快,对于我们广东艺术行业从业者来讲是一种鼓舞。我觉得国画能走好,其他油画、版画、雕塑也能走好,只是时间问题。
两岸交流方面,我觉得台湾的艺术行业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例如他们的敬业精神、专业水平,还有展位的布置以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大陆包括北京、上海的博览会在场景布置方面都缺乏高度和档次。相比之下,台湾的当地政府对艺术行业的支持力度比较大,当地的政府官员会把行业的理事长(会长)地位摆得相对比较高,而且政府会认为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
藏家方面则比较成熟,买画的热诚会更强烈,博览会方面也会整合日本、新加坡的画廊,以提高国际性的交流,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实习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