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民营美术馆如春笋一样发展很快。但也存在一些隐忧,只注重硬件设施而忽视作为一个美术馆集收藏、展示、学术研究等多种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具有学术性的收藏,将是确立一个美术馆学术指向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美术馆能够确立自身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而在众多民营美术馆中,昊美术馆无疑是有自己明确学术目标的美术馆之一。去年,昊美术馆曾经在这里举办过一个主题为《品藏东方》的收藏展,今年,又以“中国表现”为主题举办了这个具有专题研究性质的学术展,进一步显示出昊美术馆所关注的学术话题。
展览以“中国表现”为主题,邀请了与这一主题相关的11位重要艺术家,意在展示和探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表现性倾向和表现主义的中国方式。
“表现主义”虽然是一个外来概念,但绘画中的“表现性”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甚至可以说,中国传统绘画在本质上就具有一种表现性,至少它的“表现优势”大于它的“再现优势”。有人曾将中西绘画之不同概括为“表现性”与“再现性”的不同,不是没有道理。当然如果从更宽泛的意义上理解,也可以说一切艺术都是“表现”,法国著名诗人、评论家波特莱尔就持这种观点。但“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一词又毕竟有其特定的涵义。它最早出现于1911年德国的《狂飚》杂志,为威廉·沃林格首次使用。表现主义作为西方现代艺术运动中的一个流派,其主要指二十世纪初出现于德国的“桥社”,“青骑士”以及稍后的“新客观派”三个艺术团体。但表现主义作为一种艺术倾向,却早在十九世纪末凡高与蒙克的作品中已经出现。这一发轫于北欧的艺术倾向,持续的时间很久,并且在社会危机和精神混乱的动荡年代日益强大。它不仅在战前的德国得到引人触目的发展,而且在欧洲各国都相应产生一批表现派大师,直至二战后又在美国兴起抽象表现主义运动,并于十年后演变成一种国际性思潮。50年代末台湾以“五月画会”,“东方画会”为代表的现代美术运动,就是以这一国际性思潮为背景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大陆,三十年代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就带有明显的表现主义色彩,在八十年代的新潮美术中,表现主义倾向也是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这股潮流也出现在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画坛,无论在油画还是在水墨画中,都有具有表现主义倾向的艺术家出现。
从艺术本体的角度看,表现主义既不是一种风格,也不是一种样式。表现主义在本质上是反形式的,不执意于形式营造的,甚至是非理性的,因此也是不可模仿的。表现主义艺术是一种直达心灵的艺术,或者说是以心灵为对象的艺术。因为表现主义艺术家多是一些极端敏感的人,他们的绘画均是一个个骚动不安的灵魂的自我呈现。因此,一种近于神经质的情绪状态便成为这种艺术一个十分普遍的特征。从梵高、蒙克、诺尔德、科科西卡、苏汀到德库宁,均是以激烈、尖利的笔法,如泉涌一般的神经冲动,一扫学院式的温文尔雅,表现出一种少有的生命激情与原始的魅力。因此,表现主义也是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现代艺术中最具生命活力的潮流。
从中国传统绘画这一脉系看,“表现性”始终是一个重要因素,水墨画就是带着浓重的表现意味登场。它的诞生,即已标志了传统绘画从具象向意象,从写实向写意,从再现向表现的一次飞跃。《唐朝名画录》曾记载王洽“脚蹙手抹,或挥或扫”的作画状态,以及“图出云霞,染成风雨”而不见“墨污之迹”的奇异效果,表明水墨画在其诞生之初即已显露出的表现主义倾向。但是,由于水墨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成为文人手中抒发感情的工具,于是便朝着文人的审美趣味的方向发展,文人雅士淡泊避世的精神内涵愈益成为水墨画的主导,水墨画在其初始显露出来的那一点“野气”也渐被“文气”与“书卷气”所代替,而王洽那种富于激情的即兴式的表现风格,更被看作是“不堪仿效”的“非画之本法”。自此,亢奋的激情被理性所取代,富于爆发力的即兴表现被程式化的笔墨所囿,水墨画也便不得不沿着文人遁世的心态走向空疏淡泊,温文而雅,萎靡柔弱,缺少视觉张力的境地。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强刺激下,传统绘画更显出其毫无生机的因袭颓败之风。为改变这种日见衰退的现状,一代大师曾作出种种弃旧图新的努力,无论是吴昌硕借金石书法开创出雄浑苍郁,大气磅礴的新风,黄宾虹上溯北宋的浑厚华滋以弘扬新的笔墨精神;还是齐白石融入民间的清新格调,潘天寿一味霸悍的大块文章,其目标都是在以一种新的雄强的精神取向和画面格局改变传统水墨画的柔弱无力。
八十年代以来,中青年画家更是在先辈们“创榛辟莽,前驱先路”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时空交汇点上寻求生路。如果说,德国表现主义的出现,是直接针对当时国内那种温情脉脉的自然主义和理想主义,是以笔法的激烈,尖利,如泉涌一般的创作激情向腐败的学院派绘画宣战,那么,在今天的中国画坛,表现主义的出现,无论其主观上有无外在的针对目标,在客观上显然是指向那些滥觞于学院写实传统的、矫揉造作的“功夫画”。表现主义绘画,以其深刻的文化批判意识,昂扬的生命激情和强劲的视觉力量一扫那些取悦于市场的“伪古典”,以其应有的精神力度和野性色彩张扬着艺术家作为“人”的主体精神。
从参展的11位画家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表现主义绘画的一般特征:一,画家一般是靠生命激情作画,既不受理性的干预,也不会做预先的设计,作画状态直接体现为一种生命状态和情绪状态,甚至表现为一种狂热的冲动和内在情感无所顾忌的宣泄;而这种情绪状态又是源于心灵的,是从艺术家的内心资源和情感积累中喷发出来的;二,表现主义画家是一群对生存环境极为敏感的人,因此他们的作品多以生命与人生为主题,作品风格极具个性色彩,其精神取向或雄强刚阳,或神秘深邃,或粗野奔放;三,在表现手法上,多以怪异的造型,碰撞的色彩,狂放的笔触,飞动的线条造成强烈的视觉张力。这些特点,在不同的画家的作品中各有不同的侧重,但其内在精神都与本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体现在他们作品中的“表现主义”,其精神是本土的,其方式是中国的。
因此,“中国表现”既有自己的文脉,也有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昊美术馆通过以“中国表现”为主题的艺术展及相关的学术研讨,将有利于在学术上就这一话题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理论阐释。
(编辑:符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