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读吕岩作品有感

2010-11-02 15:17:38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作者:夏彦国

   

  吕岩是一个执拗的人。

  执拗是一种持久的冲动,一种持久的热情,一种病,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某种追求的极端、苛刻的爱,也是一种精神洁癖。这种执拗对于艺术家来说绝不可少,我们看到但凡有创新的艺术家,无不执著于自己的想法,固执的探索,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更大的创作力去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诉求。熟悉吕岩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他经常为了一些小问题纠缠很久,如果你跟他去聊天,你会发现他对这些小问题描述地极其细致,丝丝缕缕,以至于让人觉得复杂起来,但是在最后你总能清晰地知道他想说什么,他其实有答案,而且他一直在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判断。吕岩善于“控制”画面,在他的每幅画中,几乎没有多余的东西,从色彩到笔触,再到构图,他完整地建筑整个充满执拗性情的画面。在吕岩的作品中,画面看似自由、洒脱,但又非常地结实、精致、笃定。他的每幅作品都气场独立,浑然一体,而在画面的背后,有着他更多来源于对生活和这个时代的思考、体验,以及个人诉求。

  艺术家的创作必然和生活体验、生命感悟关联在一起,尤其在创作的诉求上。吕岩将他在生活中敏感、细致的性情带到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极致追求中。艺术家要创作有价值的作品,固然需要具备杰出的才华、深厚的功底、以及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基本的文化素养,但根本的出发点肯定是创作中的真情流露。真情流露是艺术创作的出发点,艺术创作要来源于真情流露,这是老生常谈、尽人皆知的道理。而这个出发点在我们现如今的当代艺术创作中被严重忽略了。情之真伪虽然不属于审美范畴,但它确实是艺术家在创作中不容忽略的品质。很明显,这种重要的品质已经在现在的资本环境中渐渐被抹掉了。在现如今当代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更多属于“胸有成竹”的类型,先有观念尔后有题材,将题材和观念、内容和形式进行了简单地对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经常看到一些没有情感表现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在创作之初就是营养不良的,又如何能打动观众呢?在这个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多元化的时代,创作上的丰富和多样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因着观念的表达而失去视觉艺术表达的一些重要品质。我相信一个好的绘画作品,一个有价值的作品,必然能“黯然伤人”,而“伤人”的前提即是艺术家对画面语言的准确把握。好的画面在语言上自成一体,那是一种美,是让观者不得不驻足欣赏的情感倾泻。吕岩的作品就是这样,他能将自己的个人体验和感悟融入到看似简单的画面中,他将生活中的很多具体事物进行了抽象的再现,在画面中,他非常善于用减法,将很多生活情感浓缩到画面中不起眼的小事物中,一条小鱼、一只小鸟、一个马头等这些小的事物在他的刻画下有着非常独特的气质和意境。

  吕岩的作品虽然没有固定的题材,没有固定的符号,他描绘的事物也没有孰轻孰重,甚至画面似乎也没有什么中心可言。但是看他这几年的创作,我们不难发现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看过吕岩作品的人,一定会记住那属于艺术家自己的形式语言,一种属于他自己的“有意味的形式”。他将西方油画语言和中国传统的水墨语言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这种风格不是刻意和做作,而是艺术家在长期的思考和实践中忠实于自己感受的自然结果。或许有人觉得吕岩的作品像文人画,这是因为更多时候他的画面看起来有着传统文人的气质,但这并不是重要的,这仅仅是对于画面形式而言。吕岩确实在他的绘画中融入了很多他对中国传统语言的思考和认知,但他并不是从形式入手,而是从中国画传统的意境入手。谈到自己的风格形式,吕岩说自己并没有太多注意这些,但当他在现在有一个阶段性的风格后,他说这好像“回家了”一样,这是站在当代立场上的一种回望,而他的作品好像就是那蓦然回首的一瞬间的感受。而那一瞬间,集聚了艺术家多少个日夜的徘徊思索。所以,读吕岩的作品,必然要联系到他这个人,他和他的作品是一个整体。在他的画面中,很少有人物,即使有也只占据画面很小的一部分,这些人物在他的眼中跟其他生物一样都是大环境中的渺小物,这从一个角度可以看出,他对当下纷繁现实的有一种无奈。但是这种无奈和苦闷并没有使得他退缩和畏惧,相反,他通过画面营造了一种格格不入的诉求。他画面中描述的所有事物都是有性格的,也可以说是很执拗的。在他最近的作品中,有几幅作品是对马头的刻画,比如《执拗15》以及《肖像-马》等,他通过看似简单、略带抽象的画面将一匹马的倔强和固执从几个角度刻画出来。还有他刻画地那些落网的鱼,虽处死亡之地,但依然性格鲜明,丝毫不妥协。这些形象的刻画,无疑是吕岩个人心理的一种写照。将纷繁的现实这么简洁的刻画出来,让人不得不承认是艺术家的才气所致。

  其实从一开始,对于如何去读吕岩的作品,我思考很久。因为他的绘画从一开始映入观者眼中的不是精神上的诉求,而是一种形式的完整性。形式的完整其实已经被我们现在混乱的审美评价给淹没掉了。我们谈到画面的形式美,多说是笔触自由挥洒、在一种偶然性中寻找真情流露、注重笔触的表现性等,这种表述有时候会成就一些投机分子的得意。在吕岩的画面中,我们也看到他整个画面非常富有表现性,但是他这种表现是结构性的,是经营的结果。画面完整性是绘画者通过自己严谨的绘画技法将色彩、笔触、构图等形式语言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审美体验。久看吕岩的作品,他的作品也给人一种空灵感,宁静致远,不焦躁。作品是艺术家多次创作冲动的结果,而好的艺术创作,是艺术家非常恰当地捕捉到了那最适合自己表达的冲动。而一幅完整的画面,会让你感到艺术家的才情在画面中满而不溢,蠢蠢欲动。

  吕岩跟同时代的青年艺术家一样,没有宏大叙事,没有对西方当代艺术的模仿和演练,没有明显地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反抗,他所表达的也是他的个人生活体验,但是他的创作又是非常与众不同的。我想这大概有几个原因,一是他执拗的性格,他不喜欢随波逐流,积极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视觉表达和语言形式;二是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喜好,在他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他非常注重画面意境的营造,而且有的画面从传统书法中汲取了经验,整个画面像是充满意味的一笔,当然这一笔中有说不清的情感藏匿其中;三是他对艺术的真诚和执著,这是艺术创作的根本,艺术家在创作中必须忠实于自己的感受才能创作出有感染力的作品,吕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感受无对错,真实表达最重要;四,因为吕岩有着非常扎实的写实功底,这是画面完整营造,充分表达情感的前提。这是我个人对吕岩及其创作的猜测和总结,或许还有其他因素。这几个因素说起来都很概括、理论化,真实做起来,又是何等的难,我想任何艺术家都会对此有同感。

  近来,中国文化界甚至是艺术界有开始讨论“文化重建”。这是一种大国心态,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大国心态,以为经济、综合国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可以影响他国,于是逻辑出文化也应该有这样的地位。在这些讨论中,甚至有学者认为要摒弃西方,建立独立的东方文化体系,我觉得这应该也仅仅是一种梦想,绝对不是现实。“文化重建”是一个大命题,在当代也变得更加复杂,不是简单的理论分析。拿我们的艺术界来说,当代艺术依然在受着西方艺术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不能舍弃,反而是我们的文化独立存在的一种必需和补充。我们谈“文化重建”,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又了解多少,这世界已经融为一体,在一种混沌而复杂的世界语言中,能做到清醒的存在以及有自己的鲜明的风格已经很难了。从吕岩的创作中,我看到一个青年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尝试和实践,这是对当代文化的一种反思和认识。或许他没有想这么多,或许他也不愿意去承认,但在我看来,吕岩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有艺术现状的一种突破。对于他个人创作来说,这也仅仅是个开始。这已经让我们对他以后的创作充满更多的期待。

  (实习编辑:李九菊)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