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当代语境下的美术馆公共性

2009-04-20 10:16:37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    作者:

   

作者:梁洁

   当代语境中的艺术环境和艺术市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扩展,今日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文化生活方式已经和世界趋于一致。文化生活方式包括艺术的发展特征或者说它的生态结构。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发生的重要变化,不仅仅是艺术观念、风格、样式的变化,而且是整个艺术的生态结构,特别表现在美术馆的迅速发展,艺术市场、画廊和艺术拍卖会的活跃,艺术家工作室、各种非盈利机构和空间的增长等方面,这些方面已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结构。同时,又表现出相互交叉混合的特征。这种生态结构内部的互动运行,显然产生了驱动当代艺术创造的活力。同时也为美术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从艺术的创造模式还是艺术的交流模式,无论是艺术机制的运转还是艺术家的选择,都必须面对越来越多样的文化语境。中国艺术市场的开放和不断求新的品质,使中国的美术馆必须面对不断变换的文化格局,寻找并调整自己的经营模式及理念,才能与社会文化心理和公众的审美趣味保持紧密亲切的联系。

  美术馆在当代语境下的角色

  在当代语境下的美术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美术馆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之一,国内各地兴建美术馆、博物馆的速度就像雨后春笋,而传统意义上的美术馆也不断地因新的观念和规则所升级,甚至美术馆作为艺术展示的主场角色正在被其他的社会空间和生活现实语境所消解。因此,美术馆在当下的现实生存中面临着多重的挑战。

  后现代社会语境中,美术馆逐渐被社会事实所驱动。当代艺术展览在形式方法上的不断更新和在展览现场上的不断变化,为剥夺美术馆传统社会领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美术馆逐渐被社会各个层面所认同,而并没有走向它自身的终结点,美术馆在当代社会中的必要功能和作用被主流文化所认同。另一方面,美术馆也纷纷把大门打开,美术馆的围墙再也不是牢不可破,功能不断输出。美术馆主动变身为“无墙”的美术馆,把美术馆的功能推广到社会各个方面。最近几年广东美术馆已经开始不断尝试着把展览做到社会各个领域,如2003年由广东美术馆策划的“劳动与人生”的展览,就是在广东的一间女子监狱做的,公共教育策展人跟监狱的劳动者共同做作品,请艺术家跟这些劳动者讲述、沟通,教他们用红色的纸张剪成一个人,绑在气球上飞出高墙,整个场面非常感人……

  美术馆的公共性

  如何使美术馆具有公共性,成为美术馆人共同探讨的话题。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公众的美术馆’是美术馆建设的最高阶段。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调动许多手段,比如展览策划上主题鲜明,展示上丰富多彩,并且要通过艺术教育打通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之间的隔阂。”

  传统的美术馆多注重典藏、展示和研究的功能,自20世纪下半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终身学习”观念以来,美术馆的教育理念也跟着产生很大的变化,构成社会成员学习活动的中心,并重视其自主性学习的观点,使美术馆重新审视及改善以往启蒙主义“传授”式的方式。相对而言,以往过于推崇艺术品价值致使一般公众产生疏离感的“艺术殿坛”型,或只将作品视为过去遗产予以收藏保存的“仓库”型和“宝藏”箱的美术馆,未能实现美术馆的公共性的使命,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文化的快速转变,这种模式已不再能适应公众的需求。现代社会讲求沟通、学习、思考、判断,强调美术馆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要求其所策划或举办展览的基本的出发点必须把公众的理解与参与放在第一位。美术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更主动积极的角色,需要进一步扩大公益教育的社会阶层,打破美术馆与社会大众的隔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美术馆的公共性,主要是指美术馆成为公共文化资源,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美术馆的文化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凸显美术馆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的教育功能和知识传播的功能。美术馆在实践公共性的职能中,承担起文化建设和传播的社会责任,为市民的社会文化生活和文化建设服务,并且通过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扩大文化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美术馆的公共性也是“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在当代语境下,美术馆作为社会文化传承与建设的一个载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共性成为美术馆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成为考量美术馆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就美术馆的公共性而言,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美术馆必须与时俱进,与更为鲜活的文化实践与理念交织在一起,我国的美术馆在当下语境中如何实现美术馆的公共性方面已经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中国美术馆在2007年举办的“美国艺术300年:适应与革新”大展,无论在策划、展示、学术、教育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亮点,这是中美艺术交流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深层次的合作,建立了美术馆与世界知名艺术机构交流的渠道。在这次展览中,中国美术馆广开思路,通过获得企业资金赞助,使10万名大学生免费走进美术馆、走近高雅艺术,实现了公益性机构、企业、观众三方利益的共赢。此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社会反响强烈,参观人数超过20万人,其中,大学生占到一半比重。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得益于此次公共教育项目的成功运作。“美国艺术300年”展览的公共教育活动为美术馆在当代艺术生态中,如何借助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各种活动支持公共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探索美术馆公益性活动资源与社会资金资源的对接,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凸显了美术馆的公共性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鉴。

  鉴于艺术的包容性和无国界性,广东美术馆还成立一个专门面向驻广州外籍人士的会员组织。为丰富居住在广州的国际人士生活,促进他们对艺术的接触,同时也为他们彼此之间提供更大的交流空间。20位“名誉会员”分别来自各大领事馆和重要商业公司要员。美术馆为俱乐部成员组织了不少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充实新颖的活动,既有艺术知识讲座,又有轻松交流的下午茶,还有各种酒会和庆典活动,特别注重向会员提供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外艺术知识和当前最新的艺术信息。通过一系列的公众推广活动和有针对性的展览,同时也在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宣传下,使社会对美术馆的认知度大大增加,美术馆与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近。

  随着时代而改变,美术馆的内容、功能及角色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现代美术馆的运作即是其公共性的实现过程,这就为美术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馆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艺术的普及、教育和推广上。这昭示着今天的美术馆已经从被动的展示转向主动的引领,由幕后转向前台,美术馆的公共性问题将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索。

  (编辑:范文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