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不能把批评艺术市场看作“幸灾乐祸”

2009-01-18 10:34:28来源:    作者:

   

作者:朱其

  最近有一些绘画明星和艺术市场的操作人认为有人批评艺术市场是“幸灾乐祸”。在2008年末以来各种专业和公众媒体展开了对于艺术市场的批评和反省,其中绝大部分还是中肯和切中问题的,不存在幸灾乐祸的普遍气氛。

  过去三年的艺术泡沫导致的问题客观存在的,比如拍卖的天价做局和价格发布的“谎言”,明星画家的生产复制和带头商业化,艺术圈的拜金主义,艺术市场的短期套利行为。尤其是一些八五新潮成长起来的艺术家违背了八五新潮早期的价值观,即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文化反省,与主流社会保持距离,坚持独立边缘的文化姿态。这些明星艺术家实际上已不是当年的前卫青年,而是热衷于成为社会时尚明星和利用早年的前卫名声发财致富,艺术作品的精神内容也越来越空洞和虚无化。

  而绝大多数所谓艺术投资人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抱着支持学术和承担文化责任的目的而来的,他们基本是唯利是图讲究商业盈利的商人。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但也没有什么伟大之处。当代艺术圈当然欢迎热爱艺术的投资人,但比起为艺术奉献的人,投资人只能排在受尊敬行列的第二位。近年大家都把投资人排在受尊敬的首位,甚至大有把投资人气跑了就是“罪过”的意思,这就是媚骨滋生了,真正的有钱人也不会看得起他。艺术圈人士对艺术市场的批评本质上并不是在讨论经济问题,实质是讨论价值观的困惑,即为什么这些年当代艺术圈充满了对金钱和市场权力的崇拜?

  最近我接受了不少媒体小记者的年终采访,发现很多“80后”最近都推崇两个人:安迪·沃霍尔和达米恩·赫斯特。我想主要原因是这两个艺术家能够把“做艺术”和“做富豪”结合得很完美,而且还能够成为主流社会的明星,有足够的金钱和光环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各种艺术媒体最近也在热衷于做各种“权力榜”、“明星榜”。就安迪·沃霍尔而论,他内心是一个很伤感很对现实感觉痛苦的人,精神实质带有一种基督教的情怀,这是很多学安迪·沃霍尔的人不具备的,大家现在只关心他有本事把艺术当成工厂一样生产的畅销品,把艺术当作摇钱树,把艺术投资人的口袋当“提款机”。

  这可能是三年艺术市场泡沫和当代艺术的商业化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这种对金钱和市场权力的崇拜甚至还不止是体现在80后一代身上,有一些八五新潮成长起来的曾经为艺术理想坚持不懈的知名艺术家也在向这个方向变化,这是比较可怕的。安迪·沃霍尔和达米恩·赫斯特这两个人在他们自己的国家也未必是如此被津津乐道的对象。在西方社会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共识,即艺术家很有钱并不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关键是看这个艺术家有没有为社会提供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灵魂样板,并在艺术语言上有创造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代艺术圈这些年正在形成一个很匪夷所思的集体无意识“舆论”,即如果资本不大量进来,艺术的资本市场不建立,中国艺术就没有希望。艺术市场和资本被看作一种保证体系,好像艺术市场一繁荣,艺术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种体制可以保证促进学术和艺术的进步,国家体制、江湖体制和市场体制都不可能保证什么。欧美是世界上学术体系和艺术市场最健全最规范的体制了,但近二十年艺术也还是处在徘徊状态。

  重要的还是个人的学术和艺术探索过程。对于优秀的艺术家、批评家和知识分子而言,他的艺术和学术创造跟时代好坏和有钱没钱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好的时代或者坏的时代,有钱或没钱,优秀的艺术家总会在条件不好的时候找出解决办法,在金钱和权力面前保持节制。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些艺术家群体对市场如此关心呢?我想主要原因是他关心的是以艺术的手段获取商业财富,你也不能说这类艺术家不爱艺术,但他们的前提是:先趁着天赐良机成为富豪再说,反正成为世界一流大师不可能了。但他们并不纠正有人吹捧他为一流大师,因为这是卖到天价的必要招牌。

  对于过去三年的艺术市场进行批评是必然的,因为市场的大部分天价作品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大师级水准和艺术史,艺术市场没有培养起真正的藏家群体,画廊业也未能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最近有些群体把金融危机对于市场的影响渲染得有些过分,在某种意义上是在把批评市场炒作和明星画家的商业化说成是“仇富”,在金融危机来临前将批评说成“红眼病”,金融危机以后又把批评说成是“幸灾乐祸”。其实,当代艺术的几个富豪艺术家全部家当加起来还不如小房地产商一个人的财富多,有什么“仇富”可言。有一万元的人也可以说有一百元的人“仇富”,这就很土了。

  对艺术资本的批评也是正当合理的,艺术投资人又不是陈嘉庚、张静江这样的为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捐赠财富的慈善家,他们本来就是抱着不做赔本买卖的本意来的。真正为当代艺术做出奉献的商人,江湖圈还津津乐道怀念至今,但如果只是有助于一部分明星艺术家发财致富,并且这种致富之道有违商业甚至艺术准则,那么对不起就只能批评他了。有一部分艺术市场操盘群体近期似乎又在为“天价”浪潮的卷土重来制造舆论了,要求大家维护市场一起来过冬。

  重要的不是维护市场,而是当代艺术价值取向的反思。市场不是维护出来的,市场规律自己会来调节。真正的投资人不会因为你说市场好就投资,也不会因为舆论说市场不好就不投资,他们也不会按照学术标准来投资,中国的投资精英早就是身经百战训练有素,根本不需要我们艺术圈的舆论来教他们。画廊一级市场的不好主要因为过去几年拍卖公司和艺术家的工作室个人销售争夺一级市场的份额,价格过高导致画廊没有培养起中低端价格市场,并不完全因为金融危机。全世界的画廊业本来就是一个慢温细火的行业,如果天天门庭若市,那一定不是在卖原创艺术了,而是在卖复制品了。原创艺术一年能有多少可卖的。

  有一部分人号召维护的所谓“市场”,只是一部分人试图在维护一个“炒作市场”所必需的“舆论”,比如中国油画世界一流,明星画家已经是国际大师,已经商业化的知名艺术家现在依然是“前卫代表”。这种“一起来过冬”,说穿了无非要是建立一个“唱好市场”的新谎言共同体。难道现在收藏家真没钱买东西吗?我前几天还碰到一个买了不少大腕作品的收藏家,他前几天还买了上百万的翡翠玉石。但是当代艺术实在不想买了,理由是画面风格都差不多,内容又精神空洞,量又大,有些艺术家比商人还会做生意,这个事情实在不好玩。

  把艺术当商品重复生产和精神虚无,以及艺术家的“企业家化”,是使大部分艺术品买家暂停购买当代艺术的主要原因,并不完全是因为金融危机。只要随时出现有创造力和精神力量的作品,收藏家和投资人随时会购买,哪怕是金融危机这点钱总有人出得起的。近三年的当代艺术已经跟八五新潮没有什么关系了,但还带着八五新潮的光环。八五新潮的价值观是真正的艺术要与主流社会保持距离,批判现实,保持独立的文化态度,拒绝在权力面前丧失文化姿态。而今天当代艺术圈的流行观念则是充满着对金钱、明星和权力的崇拜。可能在借用西方现代艺术语言的这个外壳脉络上还与八五新潮有一点外在联系,但在精神实质上已经背道而驰。这个深刻变化有时代的原因,也有近三年市场泡沫的原因,更有八五新潮本身的人文基础不扎实的原因。

  批评和反省艺术市场,只有寻找其背后的价值观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当有人说,批评市场是出于幸灾乐祸,这同样也不是在讨论市场。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