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诗人们在北京上苑艺术馆组织了一场关于“诗歌的传统及社会转型期的诗人生活”的研讨会。会上,诗人西川提及“身份危机”和“文化身份”的问题,他说:“当下出现了身份危机,需要在传统中重新寻找:我是谁?我有一次去巴西开会,都讲‘文化身份’,对他们来说,‘文化身份’是可以使用的东西。”
众所周知,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文明冲突”曾震动一时, 而在“传统热”掀起的当下,在各地域文化日益交融的今天,我们发现在人类共有价值上确立自我的独立价值又重新成为一个问题。
作为“舶来品”的新诗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作为同是“舶来品”的油画,尤其是中国的当代艺术,是否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当代艺术家把玩的“中国符号”,是否能代表“中国价值”?
中国油画的身份和传统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丁一林认为油画传入中国已有百年,它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没有中西之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提出要把油画民族化,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重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忻东旺说:“油画重要的不是身份问题,而是油画的语境,油画应该承载我们的文化信息和精神内涵。”
而当代艺术家王广义有不同的看法。他说自己虽然没有遇到过“身份”的问题,但这是个很重要的话题。
忻东旺也认为,油画在西方已经完成自己的使命,退出西方主流艺术是因为它已不能够表达西方当前的文化,而在中国恰恰相反,中国的文化多元化,人文越来越受重视,油画的包含量足以承载东方精神。他同时坚信,油画会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四川美院油画教授庞茂琨表示:“油画的民族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便会受到中国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逐步中国化。”他同时指出:“我们不能老把民族、传统挂在嘴边,我们更应该面向当代、未来,思考我们在今天和未来的事情。”
王广义认为,这个问题在10年、20年前很重要,在艺术手段多元化的今天,油画只是艺术的一个方面,这已不构成问题。
“中国符号”能否代表“中国价值”
当代油画的“中国符号”向来颇有争议。在谈到“文化身份”的时候,“中国符号”究竟代表的是一种形式还是一种精神内涵,这又是不可回避的话题。
丁一林认为,“当代艺术中的油画还在走以前的老路”,因为当代艺术的观念也是从西方引进的,它还处于一个消化的过程。他说,当代艺术不过20多年,比起中国传统油画100多年的中国化发展,西方观念已经基本消化,“当代艺术还走在后面”。
庞茂琨也认为,当代油画的“中国符号”,大多还是西方视角下的“中国”,这符合西方的要求。但这些符号只停留于形式,“并没有表达出我们的价值观”。忻东旺说,这些符号是中国人对西方的一种迎合。
王广义称,认为 “中国符号”是形式是因为不了解当代艺术。他说:“中国当代艺术的产生,是由于意识形态、社会的变化,是由当代艺术家所受的教育背景决定的,当代艺术表达的是我们的语境。”
2006年,批评家尹吉男策划“多米诺”画展时曾就 “中国符号”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说:“‘新国粹’出现的原因,在于中国艺术家与西方艺术家的不对等。一个西方新人出现,大家都很清楚他在反对什么,对什么有创新,对什么有挑战。但是,全球的艺术评论家对中国艺术都不够了解,他们完全是以看动物的眼光看中国当代艺术,而我们看西方是看人的眼光——我的说法也许有点刻薄,但事实基本如此。”
其实,更尖锐的看法早已有之,浙
受访的艺术家同时表示不能全面否定中国的当代艺术。忻东旺说:“当代艺术的创新是前所未有的,它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形式、新的手段。”庞茂琨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只是“我们接触世界比较晚,需要一个过程去认识世界,才能确立自我”。对于质疑,王广义坚持自己的看法。他说,中国的当代艺术在世界上已经有了它独立的价值,它“所引发的世界关注度和给国家带来的荣誉”是不可否认的。
“文化身份”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大问题,尤其是在今天,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于传统的讨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争议,只是我们思考着这一问题的一个部分,我们提倡“和谐”,而如何避免冲突,促进和谐,这个话题显然只是抛砖引玉,需要更多有识之士思考。
(编辑:萧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