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南京青年作家这样让文学“出圈”

2021-02-06 10:31:49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王峰

   
身着时尚女装,在镜头前侃侃讲述文学与写作的意义;著名诗人将人们常见的蔬菜,赋予抒情的优美;作家把私人性质的阅读带向具有普及和鉴赏意义的公众导读;期刊主编打破圈层,将文学话题引向更广阔的人群……

  身着时尚女装,在镜头前侃侃讲述文学与写作的意义;著名诗人将人们常见的蔬菜,赋予抒情的优美;作家把私人性质的阅读带向具有普及和鉴赏意义的公众导读;期刊主编打破圈层,将文学话题引向更广阔的人群……


  刚刚过去的一年,南京青年作家在创作之余大胆创新,积极拥抱生活,解读、展示独具个性的日常之美。


  擦亮“青春”名片:助推文学走向广阔的人群


  南京,是世界“文学之都”,而《青春》杂志是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2020年,时隔三十余年,“青春文学奖”归来,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建设添砖加瓦。作为《青春》主编,作家李樯既是参与者、见证者,也是组织者。


  “青春文学奖”的重启得到了北京大学等16所全国重点院校文学院、系、研究所,以及江苏省作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指导。评选一共收到了1200篇长篇、中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近600人次共3000多首诗歌投稿。参赛大学生的所学专业也是五花八门,除了中文系,还有来自计算机、物理、化学等专业的创作者,这让李樯充分感受到了当代年轻人旺盛的创作力和写作的广度。在此之余,李樯还积极与公众人物进行跨界对谈,助推文学走向更广阔的人群。


  2020年,李樯的个人创作也打上了深深的“青春”烙印。这一年,李樯不但收获了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并推出中短篇小说合集《喧嚣日》,以“青春”这一人生时光或概念为写作对象,用更为成熟和深邃的思虑,考察青春时代对一个人的塑造。


  牵手知名品牌:在国际舞台彰显南京作家态度


  不久前,八位中国女作家身着迪奥女装拍摄《T》中文版“女性写作特辑”纪录片,她们在镜头前侃侃讲述文学与写作的意义,探讨属于这个时代的女性写作,展现多元的女性声音与力量。当下炙手可热的这八位女作家包括笛安、周嘉宁、淡豹等,南京80后作家孙频也是其中一位。


  镜头里的孙频,依然保持着她经典的倔强神情:“写作是一件开放性和流动性的事情,它是一直在变化的,而作家本人其实也一直在变化,包括她的观点、思维方式、关注度,而贴标签就是意味着一种僵化”。


  8位女作家是应茅奖评委、评论家张莉的邀请,探讨属于这个时代的女性写作及其社会意义,一经发布,即引起了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她们的一组时尚合影,也成为视觉时代的一个注脚。图片有黑色和白色两个系列,既高贵优雅,又时尚魅惑,彰显出女作家的自信与活力。


  时尚的历史折射了女性地位的变迁,在评论家何同彬看来,文章的主题与照片的美学风格之间形成一种微妙的对话关系。


  生于1983年的孙频,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她的诸多小说叫好又叫座,当当网数据显示,她的一部《疼》收获了10多万的评价,对应的销售数据则达到数十万。2020年,孙频相继在《十月》《收获》《花城》等杂志发表新作,并推出长篇小说《我们骑鲸而去》。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海上孤岛的故事,岛上的三个人都亲近文学,也都是现代生活的失意者,小说先刊登于《收获》长篇专号,随后又推出单行本,引起读者和评论界的强烈关注。


  普及经典文学:让文学大师变得可亲可近


  “《伐桐》体现了一位精神生活制造者在传统和当代之间进行深度对话的努力。其诗是纸上山水与精神云林,也是冥想和介入的复合体。”不久前,南京作家育邦凭借诗集《伐桐》斩获江苏省第七届紫金山文学奖。


  在江苏众多作家中,育邦的写作独树一帜,领域涉及诗歌、文学批评和小说创作。育邦走过南京许多偏僻的街巷和城墙。每次走过那些古老的城墙,他会有所感悟,“我会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切实地感受到文化层的存在,他们就是时间的记录者,时时刻刻都在积累和诉说。”育邦将这些形成文字:八字山、牛首山、玄武湖、栖霞山……南京的许多风景都与育邦心中所思契合,成为他情感的寄托。用评论家杨庆祥的话说,育邦的独特性,在于他在写作中通过追忆来书写历史的流离失所,以知音的酬唱方式来再建“文统”。


  育邦更为大众称赞的一面在于,他把对世界经典文学带有私人性质的阅读,带向具有普及和鉴赏意义的公众导读,作品《从乔伊斯到马尔克斯》,在对31位西方文学大师及其代表作进行阐述时,育邦独特的洞见与方法论闪烁其中。为了写这本书,育邦读了很多作品和材料。写作时,基本上某一个作家能找到的中文作品和资料都看了,“卡夫卡、乔伊斯、普鲁斯特、巴别尔、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等这些被我私下称为‘超一流大师’的作品,与他们相关的中文书籍我基本都有。”单卡夫卡的传记,他就有十多种。“我熟悉他们的奇闻轶事,就像熟悉我身边的朋友癖好一样。”育邦说。


  2020年,育邦仍延续着这份针对公众的经典导赏和普及工作,他在不同的场合、平台述说着他心目中的大师,比如生前基本默默无闻、即便去世后也没有多少影响的佩索阿,最早引领他走进世界文学那绚烂迷宫的卡夫卡的作品……在这种深入浅出的阅读、解构和学习中,那些高不可攀的文学大师变得可亲可近;而育邦本人不但在碰撞中构建起自己的文学疆场,也在无形中搭建起江苏文学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展示日常之美:在生活中拓展文学话题


  “蔬菜之于人,日日盘里碗里相见,是家常过日子,是亲的熟的。但也因为亲和熟,反而欲辩无言,没什么话说。胡弦从无言中开始说,津津乐道,于蔬菜中道出深根厚味。烹小鲜如治大国,庖丁治菜而近于道,他成了蔬菜的国王、诗人和哲学家。”这是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对胡弦《蔬菜江湖》的评点。在这部作品里,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诗人胡弦用日常的食物进行抒情,展现了二十年来当代中国人的情感记忆。


  最普通不过的白菜,就像下凡的七仙女,在雪地里翠绿,在地窖里青白,她在为凡世坚持,为生活歌唱。在一般人眼中辣椒只有不辣、微辣、中辣和特辣的区别,但在胡弦眼中,辣椒的原辣有凌厉的成分,浮躁,愤怒,莽撞,不负责任;在合成后的辣中,香辣是聪明伶俐,家常辣是温良淳厚,红油辣是雄健放达,糊辣是大智若愚,酱辣是满腹诗书。大蒜则成为类似《水浒传》中的人物。“一帮兄弟呼啸下山去,干什么?自然是闯荡江湖,纵横人间,做惊天动地的事业。大蒜,带着点野气,甚至带着点匪气,但更多的是英雄气。”


  在《蔬菜江湖》一书中,作者胡弦选择了生活中最常见的近四十种蔬菜,以超乎菜类本身的感染力为着眼,挖掘蔬菜所蕴含的情趣、格调、人情、文化,以美文的形式,使熟悉的蔬菜重新给人以新鲜和陌生感,并激活其潜藏的“精神味蕾”。这种表述形式,并非诗人放下身段,而是诗人已完全将身心融入生活,从而让人在阅读中产生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感。也正因如此,常见的蔬菜、菜品即可拓展文学的话题,并以轻松、诙谐的笔法勾连生活趣味、感悟和文化传承。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