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作家莫言现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该校师生进行了一场名为“文学创作谈”的主题演讲。演讲会上,莫言称,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以来,他一直对文本进行探索,试图不断突破,惟恐重复自己,“因为重复自己比抄袭别人更可耻。”据莫言透露,他的最新长篇小说《蛙》将在最新出版的《收获》杂志首发,12月初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演讲中,莫言在谈到创新这一话题时称,每一个人的经验、经历、才华都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作家不去不断地学习,向外界积极地获取信息,不论是演讲还是写作,都会面临重复自己的困境。“对我们这茬1985年开始走上文坛、创作生涯将近30年的中年作家来讲,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断地重复自己’。因为我们写了这么多的作品,也不断地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讲,不可能每天都有新的话题和思想,所以,重复自己是一个既让别人讨厌,也是让自己感觉到不好意思的事情。当今文坛抄袭事件频发,对我来讲,无意中重复自己比抄袭别人还要可耻。”莫言说。
莫言以新作《蛙》为例,讲述了自己的创新之路。《蛙》以“姑姑”的一生经历为主线,讲述施行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民间的影响。《蛙》的主要人物是乡村医生姑姑,她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让已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她在乡亲们心目中成为魔鬼似的人物,但姑姑毫不动摇。步入中年的姑姑和专捏泥娃娃的手工艺人郝大手结婚,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忏悔。
莫言称,写完《生死疲劳》后,他一直在努力突破自我,对小说文本进行着各种探索,因此新作《蛙》可以看做是他探索的成果。《蛙》共分五部,分别以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的五封信引出,引出的内容是蝌蚪受杉谷义人的鼓励,创作出了以姑姑的经历为素材的小说。从不少地方可以推断,《蛙》中五封信的接受者“杉谷义人”应是当代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蛙》既是书信体,也有“原小说”的意味。此外,《蛙》的第五部,也就是最后一部,竟然是一部戏剧。信件、小说及戏剧融于一体,大大丰富了小说的空间。莫言表示,由于《蛙》在题材、思想,以及表现形式上进行了不同以往的处理,“我想这个小说发表之后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论。”莫言预言道。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