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感恩中山带笑带泪

2009-11-14 14:08:58来源:中山商报    作者:

   

    这是一份迟来的获奖感言,《走进耶鲁》的作者苏炜于当地时间11月12日晨在耶鲁校园课前挥就而成的。虽然“中山杯”华侨文学奖颁奖典礼已经落幕,但这段迟来的文字中散发出浓浓的故乡情依然挚诚。
   
    《走进耶鲁》在首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评比中获得优秀作品奖。苏炜没有亲临颁奖典礼现场,记者用电子邮件跟他沟通后,他发来了一份获奖感言。这份获奖感言其实更像是一篇流畅的文章。苏炜为这份感言命题为《饮兰溪水长大的孩子》,他在文中写道,也许在所有获奖者中,他是少数真正喝中山故乡水长大、成长的幸运者之一。并且,他汲饮的,恰恰就是孙中山先生故乡——五桂山环抱的翠亨村边流淌的兰溪水。从1965年到1968年,他曾在兰溪边的中山纪念中学度过人生中立志、成型的最重要的三年。他的文学起步,最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就是从“纪中”时期的兰溪边开始的。苏炜还记得,1965年底,他获得了当时全校作文比赛一等奖,参赛的习作是一首叫 《我爱……》的诗歌,描述的是自己作为一个城市孩子在乡下参加农忙劳动的感受,被贴到了教务处楼前的公告栏里,这是他平生“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那时候,苏炜和纪中同学们在五桂山露营时诵诗放歌,到兰溪中冲浪,是伟人故里的水土奠定了他人生的基石和根性,滋润着他的灵性与胸怀;当然,也包括在“文革”动乱岁月给予他的第一次非常具体的苦难历练。“感恩”,今天已成为坊间常用语;但对于他,对故乡中山的感恩,永远是鲜活的,新锐的,同时常常是带笑带泪的。
   
    “还记得前两年回中山,我坐上纪中老同学的车子上五桂山,在车里放了一首旧歌,曲子一起,我们两个大男人就相对着,泪流满面。”获奖感言的结尾,苏炜这样写道。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