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希拉·贝歇走了,用镜头留下工业建筑

2015-10-15 08:53:16来源:新京报    作者:

   
作为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摄影学派的鼻祖人物,贝歇夫妇两人的名字总是相连,如今他们或能在天堂继续切磋。

1.jpg

  希拉·贝歇(1934-2015)


  1934年生于德国,1959年开始与伯恩·贝歇共同创作,拍摄了日渐消失的德国工业建筑,包括水塔、高炉等工业设施,成为工业构成摄影领域的先驱。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任教时,围绕夫妇二人,逐渐形成了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摄影学派。


2.jpg
高炉也是贝歇夫妇喜欢拍摄的主题之一。

3.jpg
贝歇夫妇《水塔》系列作品。

  作为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摄影学派的鼻祖人物,贝歇夫妇两人的名字总是相连,如今他们或能在天堂继续切磋。据外媒昨日报道,德国著名摄影家、摄影教育家希拉·贝歇10月10日去世,享年81岁。贝歇夫妇是极具影响力的概念摄影艺术先锋与老师。尽管与中国的近距离接触只有2012年草场地摄影季一次机会,但希拉·贝歇还是给中国摄影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始人荣荣告诉新京报记者,希拉·贝歇对当代摄影的贡献非常大。除了其自身的摄影成就外,围绕夫妇两人,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摄影学派也出了类似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托马斯·鲁夫、托马斯·斯特鲁特等名家。


  钟爱拍摄工业建筑


  贝歇夫妇从1959年起常年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以古典而又缓慢的方式记录着正在消亡的工业建筑。他们坚持用黑白照片,用大构图的相机,在阴天拍摄,以获得清晰完美的影像,从而为纪实摄影建立了一种新传统。谈到贝歇夫妇,其类似工业考古学的类型学摄影是永远都绕不过的话题,2012年来参加第三届“草场地摄影季——阿尔勒在北京”活动时,希拉·贝歇在面对媒体时话题也是从此开始。


  希拉·贝歇曾向新京报记者回忆其夫妇两人开始工业建筑摄影的缘由。她说,自己曾在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师那儿学习摄影,其摄影非常古老,画幅极大,摄影技法传统而简洁,“他教会我注重细节和视角的精确。”希拉·贝歇称当时喜欢拍摄火车的各种部件,她第一次产生了以黑白底片拍摄钢铁材料的念头。之后历经各种曲折,希拉·贝歇和伯恩·贝歇(1931—2007)最终来到了鲁尔工业区,“当时,这一地区生机勃勃,是真正的重工业区,我一来到鲁尔区就兴奋地想:上帝啊,这太疯狂了,我应该怎么拍摄这些东西。”


  希拉·贝歇曾向记者讲述重工业题材对于夫妇两人的吸引,这是因为重工业从未以图像的形式存在过,而即使人们长时间地研究这个主题,也绝不会感到无聊。因为如果人们拍摄那些本来就作为“美”而出现的对象,就会很无趣,“我们像科学家一样,将我们的主题归类分组,就得到了不同的组以及不同的现象。”


  成就了一个摄影学派


  与目前摄影界对其认可不同的是,当时的摄影界并不接受贝歇夫妇,“我们当时所倾心的是19世纪的直接摄影,但当时的摄影界认为我们从事的并非一项艺术工作。但我们想,人们不能就这样把它弃之不理,然后彻底遗忘。这种摄影方式非常珍贵,人们可以使用它来精确地重现对象。”


  围绕夫妇两人,不少学生成为摄影界的名家,也成就了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摄影学派。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最初并无摄影系,而是于1976年才开始设立。希拉·贝歇回忆称,当时的摄影系只有一个班,教室非常小、非常差,“简直就是悲惨世界,更别提什么资金了。”但渐渐地除了贝歇夫妇,不少学生也逐渐成名了,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摄影学派成为一个现象被谈及。


  “最好的学生一直是那些有自己想法、独立创作的学生。”说起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摄影学派的影响,希拉·贝歇也有自己的见解,当时其正处于摄影艺术的转折点:老旧的、传统的摄影方式尚未过时,而彩色摄影随后开始兴起。前三代学生的成功,部分是因为他们的创作在当时出人意料,“但即使是获得成功的学生,在他们开始摄影之初也没有想过功成名就的时刻。他们谦虚地开始学习摄影,勤奋地工作。”


  北京之行


  希拉·贝歇说拍摄重工业题材时就希望来到中国,但此前一直没有成行,直到2012年4月担任草场地摄影季的评委。对此,荣荣告诉记者,贝歇夫妇是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摄影学派的鼻祖,对当代摄影贡献非常大。由于草场地摄影季与歌德学院合作,便有了邀请希拉·贝歇当评委的契机,“歌德学院出面邀请,没想到她竟然同意了。”在荣荣回忆里,当时的希拉·贝歇非常健谈,身体也非常健康,“那次的北京行给她留下了好的记忆。”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