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艺家言论 人物周刊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影视家 摄影家 戏剧家 舞蹈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卞小贞

2010-04-12 10:55:00来源:    作者:

   

  卞小贞,海政歌舞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世界语协会会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国资深著名老艺术家演出团成员。1946年生于安徽芜湖。1965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1969年,她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海政歌舞团工作。代表歌曲有:《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泉水丁冬响》、《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大雁情》等。

  长江边长大的女歌手

  卞小贞静静地坐在窗台前。

  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明媚的阳光从窗外照进屋里,使一切变得灿烂起来。钢琴上摆放着她身穿演出服的照片,背景是蓝天白云和一望无际的大海。四周的墙壁悬挂着一件件精美的小饰品,把不算很大的客厅点缀得活泼、浪漫、艺术而又温馨。

  已经退休的她,就住在这套四室一厅的房子里。17层,高了点,但正好可以上上下下地锻炼身体。

  她说,血压、心脏有些不好,但是精神很好。“经常和耿莲凤在一起,互相鼓励对方:保重身体,多为观众唱好听的歌,给人们带去美好的回忆。”

  卞小贞也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就像丁冬的泉水一样从她的心底涌起……

  “我出生在安徽芜湖,是在长江边上长大的。从小喜欢文艺。那时候,有什么好听的歌,我都学着唱。家里没有收音机,没有唱片,就跑到邻居家里听。我最喜欢郭兰英和邓玉华的歌。《白毛女》、《南泥湾》、《我的祖国》、《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她们的歌对我的影响很大。上高中时,她们演唱的歌,我几乎都会唱了。”

  把卞小贞领上艺术舞台的,是当时芜湖群众文化艺术馆的陈燕娟老师。“她特别喜欢我,只要文化馆有演出,就叫我参加,让我表演女生独唱。她说我的嗓子好,条件可以,是当演员的料。”卞小贞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就是陈燕娟老师带着去的。“她后来住到上海。每次到上海演出,我都要去看她……”

  30年在唱一首歌

  “文革”时,停课了,但卞小贞没有停止对艺术的追求。“我觉得要想当演员,不能不唱歌,所以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勤奋使她熟悉了舞台,也熟悉了人们的欣赏需求,明确了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演员。几十年的岁月中,卞小贞一直带着情感和承诺出现在舞台上,出现在部队和人民群众中间。她知道,观众喜欢的歌,就是她要唱的歌,“我是在为人民演唱。”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了,全国人民沉浸在一片悲痛中。出于对领袖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我写下了《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这首歌词,然后将歌词交给了作曲家王锡仁……”这一首歌,卞小贞足足演唱了30年。30年来,她一直在用同一种感觉“用心演唱”。

  在河北唐山曹妃甸首钢建设工地上,一个青年突击队员深情地说:“我是听着这首歌长大的。今天重新听到它,而且是当年首唱的卞小贞老师为我们演唱,感觉十分亲切。这样好听的歌,真是久违了。”那天的演出结束后,许多喜爱卞小贞的人纷纷围住她,请她在每个人的后背上签名留念。

  卞小贞同样被一次次的演出感染着:“我没有想到,时光过去几十年了,这些歌曲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有位置,仍然被人们熟悉。尤其是听着流行歌曲长大的年轻人和在校读书的孩子们,一样喜欢我唱的歌。这说明,只要反映时代的历史特征,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感情,这样的歌曲才有生命力。”

(编辑:邵钰杰)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