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艺家言论 人物周刊 文学家 美术家 音乐家 影视家 摄影家 戏剧家 舞蹈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阿基·考里斯马基

2010-04-07 09:44:00来源:    作者:

   

  阿基·考里斯马基(Aki·Kaurismäki),全名是Aki Olavi Kaurismäki,芬兰当代著名导演、作家和制片人。他1957年4月4日出生于芬兰的Orimattila。代表作品是“芬兰三部曲”的第二部《没有过去的男人》(2002)。电影曾经获得了2002年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并且入围了2003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Aki·Kaurismäki在电影里总是采用默片时期黑白电影的极简风格和反复无常的音乐,结合幽深的空间感、缓慢的叙事节奏和精细微妙的反讽,通过呆滞凝重的人物表情,精炼极简的对白和一连串成就必然的偶然事件,来表现当代社会人类孤独异化的境遇;剧中简单近乎天真的底层人物往往兼有悲观的黑色幽默和无奈挣扎的痛苦,同时又是人性和良知的寄托。或许正如同时代天才导演Emir·Kusturica说的:“……我们必须相信电影,所需要的只是从那些所谓的主流中脱身而出。Aki·Kaurismäki这样做了。他的电影和我们生活着的歇斯底里的时代完全不同。他的人道观点让人难以置信。”

  阿基·考里斯马基是芬兰影坛的重量级人物,是欧洲各大电影节的夺奖专业户。他在1990年的《火柴厂女工》、1992年的《波西米亚人生》和1999年的《爱是生死相许》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三次夺奖;当代芬兰三部曲的首部、1996年的《浮云往事》在戛纳电影节获普通评审团特别奖,2002年的《没有过去的男人》再获评审团大奖和普通评审团奖,2006年三部曲的完结篇《薄暮之光》继续入围戛纳,足以证明欧洲影坛对阿基·考里斯马基的偏爱。

  在从影之前,阿基·考里斯马基曾作过邮差、洗碗工和影评人。随着涉身影坛,他同哥哥米卡·考里斯马基成立了制片及发行公司,取名Villealfa,意在向让-吕克·戈达尔的影片《阿尔法城》致敬。作为高产的电影人,从80年代初开始,考里斯马基兄弟俩制作的影片数量就达到了芬兰全国的五分之一,并且阿基的作品尤其吸引国外影人的关注。

  阿基的作品特点鲜明,首先是片长短,因为他曾说过一部电影不应该超过90分钟,他的电影大多接近70分钟;其次是充满对各种类型片的古怪模仿,其中包括公路电影、黑色电影和摇滚电影;再者往往根植于命运悲惨的芬兰人,并且音乐多取材于50年代摇滚。

  可以肯定的说,作为个性鲜明影片的作者,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不乏自大和专制的一面。早在《没有过去的男人》在戛纳拿到评审团大奖时,阿基·考里斯马基上台领奖说出的第一句感言就是:“首先,我要感谢我自己。”在影片创作过程中,阿基统管一切工作,各部门都要按照他的意愿行事,虽然演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一律平等,但他们必须遵循导演的轨迹。演员的即兴发挥是不允许的,哪怕是目光的方向都不准偏差超过几厘米,所以往往要做出标记才行。

  考里斯马基是个大烟枪,也因此认为电影最好在70分钟左右才不至于让他犯瘾难受。电影节期间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不来中国?”他慢悠悠地说:“飞机禁烟那么多小时,除非配个专机。再说中国还有‘文革’呢!”“‘文革’早就结束了!”“真的吗?我看不是。”这个对共产主义和左派抱着两面性态度的狡猾聪明家伙曾经在他的电影《哈姆雷特做生意》也用过同样的逻辑:“你娶我吗?”“你太瘦了。”“我能多吃些的。”“我说的只是个借口罢了。”

  (编辑:王骞)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