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1940年6月22日生于伊朗首都德黑兰,毕业于市立美术学院。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走美术道路,为了生活,便暂且为交警局设计交通海报,同时给儿童读物画插图,后来开始拍摄广告和短片。对各种工作的尝试为他日后从影积淀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二十余年的从影生涯早已使阿巴斯在本国成为支柱型导演,但他真正登上世界影坛、确定了其国际大导演的地位,还是在进入八十年代末期以后。1987年,朴素的儿童题材影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第一次让他得到了西方世界的承认,在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上拿回了大奖。1994年的作品《生活在继续》成为阿巴斯首次携与参展纽约电影节之作,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罗西里尼人道主义精神奖和金摄影机奖。1997年,思索生死问题的哲理影片《樱桃的滋味》为阿巴斯赢得了更大的声誉,于戛纳电影节上夺得金棕榈大奖。阿巴斯成为伊朗首位获此殊荣的导演。1999年他推出了《随风而去》,荣获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对于电影,阿巴斯有以下的言论:1.梦想要根植于现实。2.我曾反复说过,我作为一个电影人,拍了一部电影的话,观众就应当从这一部电影中,看到100部他们自己的电影,每一名观众都可以看到他自己的电影,这就是我所力争做到的。3.我更喜欢让观众在影院里睡着的电影,我觉得这样的电影体贴得让你能好好打个盹,当你离开影院的时候也并无困扰。也曾有电影让我在影院里睡着了,但就是同一部片子又让我彻夜难眠,思考它直到天亮,甚至想上几个星期。这是我喜欢的电影。4.电影是一个立方体。我觉得,当人们拍摄立方体的一个面时,必须想到还有其它的面和其它可能存在的边界。道理很简单,不应该忘记立方体具有六个面。现实中的事物是立体的,具有六个面,尽管我们无法同时看到它们。
昆汀·塔伦蒂诺、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等都对阿巴斯推崇倍至,新浪潮猛将戈达尔甚至公然宣称:“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基亚罗斯塔米!”而黑泽明则说得更为恳切,“很难找到确切的字眼评论基亚罗斯塔米的影片,只须观看就能理解他们是多么了不起。雷伊去世的时候我非常伤心。后来,我看到了基亚罗斯塔米的影片,我认为上帝派这个人就是来接替雷伊的。感谢上帝。”同时基亚罗斯塔米也被与德·西卡(Vittorio·De·Sica)、艾里克·侯麦(Eric·Rohmer)等前辈电影大师相提并论,因为他的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简约的语言与深刻的观念并存。
(编辑:王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