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舞蹈编导家、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原副主任房进激教授,因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于2005年11月1日在广东湛江去世,享年73岁。
在房进激先生“舞蹈创作基础理论”的课堂教学中,“生活与舞蹈”成为了他课堂叙述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从“具体而微的社会实践”的角度,试图对房进激先生的“生活观”、“舞蹈观”进行一种寻思与解读,通过对这位一度被人误认为“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的编导和创作艺术家的探析。
40多年前的一个夏秋交际的夜晚,白杨树干撑起的“油葫芦灯”点亮了新疆南部“刀郎的故乡”,拉格拉鼓敲响震撼苍穹的呐喊,青春激荡的房进激踏着飞扬的沙土融入到歌舞的海洋……《刀郎舞》,一个“非虚构情景的想象”。实现了房进激先生最初从生活体验——舞蹈创作的欲望,积累了他“生活观”与”舞蹈观”的感性经验,奠定了他最初的理性基石。
对于50年代始从事舞蹈编导、创作的艺术家而言.“生活体验”无疑构成了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进入“创作状态”的一种自愿的、理性的选择。
上个世纪的80年代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的年代,一个激情于反思与思辨的年代,一个致力于”完善自我”、精神振奋的年代,在“舞蹈创作基础理论”的课堂,房进激先生对“唯一化”、“庸俗化”的“生活体验”的“极反”,对生活范围作出“返义化”的阐释,是那个特殊时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同步”表现,换言之,是挣脱“桎梏”、获得“解放”后的文艺家们的一种激情的释放、一种拥抱“回来的世界”的冲动。
(实习编辑:明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