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6次修改,不久前在国家大剧院落下帷幕的大型民族舞剧《红楼梦》正是他展现中国人执著探索精神的一个缩影。
美国3月 发现舞蹈无所不能
1986年,一个26岁的中国小伙子站在美国世贸中心双子大厦高层,俯瞰着荟萃世界文化的纽约,心中暗想,中国文化到底在世界占有什么位置?这个小伙子就是日后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创作室副主任、著名舞蹈编导赵明。那次美国之行让赵明最终将自己的人生道路定位在舞蹈创作上,那次他问自己的问题,成为此后23年间他不断创作的动力。
受美国亚洲艺术基金会邀请,赵明在美国花了3个月时间观摩现代舞节,去知名现代舞团学习,却彻底眼花缭乱了。赵明本来是学古典舞的,第一次接触现代舞,他异常惊讶,“我看到舞蹈是无所不能的,它什么都能表现,完全不是艺术世界中的陪衬品。”然而,作为中国的舞者,要为舞蹈注入怎样的内涵呢?
香港3年 找到主旋律舞魂
从美国回来之后的几年,赵明陷入一种盲目状态中。在国外看到的丰富形式无法和国内观众需要的表现内容相结合,到底舞蹈的灵魂在哪里?
1992年,赵明赴香港演艺学院深造和进修现代舞。他看到香港的中西方文化彼此共存却很难交融。中西方文艺表演各有各的观众群,这两个人群几乎从不发生关系。赵明意识到,要想让世界懂得中国的舞蹈,必须通晓世界都认同的舞蹈语言——芭蕾。于是,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他,竟然开始在香港芭蕾舞团学习芭蕾舞,甚至在卢森堡举行的世界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获得第四名。
学业结束时,他表演了美国现代舞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何赛·里蒙的《弥撒》。那是一个宣扬宗教精神的作品,却被何塞·里蒙创作得异常震撼人心。赵明感慨,同样是宣传自己心中信奉的主旋律,为什么美国艺术家可以把它演绎得如此深入人心?主旋律的东西是僵化的吗?当然不是。赵明找到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1995年,赵明回京,从此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的创作。他将古典舞、现代舞、芭蕾高度融合,创作出一系列内容积极向上、反映真善美的作品。《走·跑·跳》成为我国军旅舞蹈创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无言的战友》《士兵旋律》等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走出国门 让世界看得懂中国
从1999年推出大型舞剧《闪闪的红星》起,赵明将自己的创作延伸到大型民族舞剧领域,并把它们一个个推向国际市场。
现在,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所在地、伦敦文化圣地科文特花园里,每年暑期会演出赵明创作的杂技剧《天鹅湖》,该剧已经在欧洲巡演200多场。赵明的《霸王别姬》《杨贵妃》在日本长演不衰,每一部作品推出都要打上“赵明作品”的标签。还有民族舞剧《红楼梦》,去年春节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演出,竟让美国观众纳闷儿“中国还有这样的芭蕾!”
赵明推出大型作品的频率越来越快,他坦陈是整个时代“求快”的特点推着他难以十年磨一剑,但是正如当年他的成名作《囚歌》中表现的,人要摆脱束缚和枷锁才能获得自由。已经拥有的,和已经创造的,不能成为他继续前行的拖累。他说,自己还是在寻求用中国哲学和思想去诠释作品,用艺术去净化心灵。就像《红楼梦》中,宝玉被各种各样的爱包围着,却要挣脱爱的枷锁,寻找精神的净土。《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历经磨难,却有一颗纯净的心和对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念。去年汶川大地震后,正是潘冬子舞着红旗追梦的一段舞蹈,给灾区的人们带来莫大的鼓励和安慰。
赵明说,他会继续,无论用什么样的舞蹈形式,都要让舞蹈成为心灵之舞,都要让舞蹈成为心灵之舞,都要让世界看得懂中国。
(实习编辑:明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