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啊,长生天让我们生长在同一片草原上,于是,我们拥有同一个民族的血液,玩耍着同一个民族的游戏。我们在游戏的竞技中相识,在较量中相知,相依偎着仰望在蓝天白云间翱翔的雄鹰。我们在争扯什么?又为何相拥?在韧性中我们谁都没有输赢,因为你是我的安达,我是你的安达。
——中华共和国文化部 题
感情“铺展”之韵
如果说一个舞蹈的灵魂是心灵驾驭身体,身体表现心灵的话。这个舞蹈的精彩估摸就在这种感情的铺述下“成长”起来。《韧》是什么?是一种穿透身体纽带灵魂的感情,这种感情是舞线过程中要的说的”话“,要絮叨的”情“,要传接的“魂”。
两个草原上的“雄鹰”安达在一根代表着纽带与成长的环境中,按照玩耍、学习、互知的形式传达出较量与相依相偎。通过动作的第一层表现,人物关系是一种“张弛有力,合而不拘,张而不散”的形态呈现给我们,首先抓住我们眼球的是两人之间所构成的对抗性动作(造型),通过翻转,捻靠,拉伸来完成人物之间这种亲疏兼备的形态意识。
可能我们看到是一种是“对抗”也可能看到的是一种“较量”,更有可能看到的是一种“学习”。“对抗”是成长过程的催化剂,犹如这种感情注入给我们一种而后的一种血管沸腾的延伸。如果说动作与道具支点的新颖是这个舞蹈的突出点,不如事说掌握了画面空间的协调与感情的顺理成章。精神性的铺展是舞蹈最难掌握与表达的,但是我看到了,因为它的主心骨自始自终都延续,扩张般的流经每一个环节。
动作“突兀”之力
整个结构在一个成长中成长,在一个连接中连接,动作在此起彼伏中顺之。我们看到的很多通过特殊关系点与两人动作的连接不难发现,有了“第三者”的介入,合理利用“第三者”是整个动作承前启后的关键,开头做的很好,中间做的很好,只是到了末尾有点稍稍的遗憾。
这种遗憾就是突兀的不够强烈,浓妆过后必是淡抹,往往创作中都跳不出这种分比分的怪圈。感情宣泄都是一个点后转向另一个点。童年玩伴的成长到成长起来的“雄鹰”即将展翅翱翔之际,我们该想的是什么?动作的发展又是什么?编导没有收好这一笔。
《韧》的精神是什么?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凄戚戚吗?是战友间的生生死死吗?是走西口贯穿山口的离别之泪吗?不是!都不是!是开始成长中的兄弟之情。比起往年的双人舞《出走》而言,这种感情我略略的感觉到更加的亲切与回首。动作在这里从突起的山坳中滑翔至一个开阔的平原,翻滚,跌打,摔跤式,一一通过比拟展现舞动的画面,最后我们自豪对自己的安达说:”我们其实都很强“。编导说完了前面,草草的结束了后面,留下一个似是而非的表现。这里不难有点可惜之至啊!整个舞蹈的动作环节,充分运用了双人舞结构编舞的合理性接触点与对抗重复以及力量的相互依托,构成铺述的每个环节。蒙古汉子的洒脱,果断以及对这种“安达”之情的继承与传扬是这个舞蹈树立的中心思想,透过动作完全表达了这个《韧》的意义。
有人说,这部作品只是在形式上找了一个契口,远远没有算得上优秀作品可言。是的,我也承认,但是我可以坚定地竖起大拇指对着《韧》说,这个契口做的好,把这个“情感”契入进去了。
(编辑: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