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理论家专栏 文艺理论 百家分析 每周调查 主编瞭望 著述连载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易英:《偏锋》阅读人生——谈朝戈的肖像画

2009-09-16 11:58:36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易英

  在摄影艺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传统绘画样式的肖像画确实处于萎缩之中。从塞尚以后.肖像画日益失去其功利的功能,在—些现代艺术家手中,肖像画是被作为西方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进行现代艺术的搬用和实验,它需要表达的不是作为被描绘的对象,而是他们自己的艺术观念。

  在中国的当代油画中,除了在某些具有现代艺术形态的绘画中将它作为表现的母题外,肖像画也大致可以分三种类型:其—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绘画传统中肖像画,在观念上基本上是领袖人物与工农兵形象的翻版,不同之处是更加注重技巧的表现力,追求真实的记录和再现;其二是与艺术市场联系较为紧密的风情式肖像画,这种画风缘起于80年代初的乡土现实主义,和商业价值挂上钩之后,除了画风趋于甜俗之外,在题材上也完全局限于少数民族人物和偏远乡村的农民形象,但同时细腻精致的写实技巧也是一个基本条件;其三就是在朝戈的肖像画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倾向,在传统的现实主义肖像画的形态上注入一种强烈的个人感受,对象实际上已经游离于主客体之间,其主观性并不体现在作者对形式的把握,而是作者的精神和心理在对象身上的投射。从历史上看,朝戈的肖像画使人们想起西班牙画家埃尔·格列柯,如果要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司找某个对应的人物的话,那就是英国的新表现主义画家卢西思·弗洛伊德。

  —般说来,肖像画无主题可言,因为它的题材受到限制,对象即画的内容,如实地记录对象。历史上最优秀的肖像画即是深刻地描绘出对象的形象特征、个件特征和内心世界。从后印象派开始,肖像画开始脱离逼真再现的轨道,成为艺术家观察人生、表现自我的工具。在某种意义上说,对象己成为一个主观性的媒介,通过这个媒介,观众看到的是艺术家自己的世界。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朝戈的肖像画。

  肖像画是描绘人的艺术,尽管肖像画发展到今天它原有的一部分功能己被摄影所取代了,在整个美术领域内它也只占很小一块地盘,但它仍然是关于人的艺术,是艺术家透视人生的工具和自身人格的显现。朝戈的肖像画仍然具有纯艺术的特征,因为它首先是出自艺术家的一种内在需要,不是迎合市场的要求,也不是从某种预定的题材以发。选择肖像画作为创作的题材,首先足自己对人的兴趣,每个人都是一本打开的或封闭的书,要阅读这本书,就是艺术家与人生的对话。这个对话的过程也是艺术家不断从对象来反观自身表现自我的过程。朝戈并个是一计姑就选择了肖像画,甚至在最近他参加的“具象画展”中,他送去的也还是他那些具有象征主义因素的半主题性绘画。他在这类画中似乎总是在无休止地探索自己那捉摸不定的人生经验和一种由被压抑的情感所引发的漫无边际的幻想。象征主义可以是一种自觉选择的风格,也可以是一种无意识的意向借助客观的形象流露出来。但基本形态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隐喻或暗示画中没有直接出现的含义。朝戈的象征性手法属于后者,来自他内心的一种无人诉说或无法诉说的被无意识所制约的情结。他的肖像画便是这种情结的延伸。

  从这个意义上看,如果朝戈由于某—契机而选择了静物或风景画的话,那也可能成为他内心世界的一个写照,他对肖像画的选择起初也正来自一个特定的契机。他对肖像画的兴趣始于素描教学。头像素描是学院教学的基础,一般要求是掌握头部的结构和体积关系,更进一步是画出对象的个性特征,由于模特儿的功作与表情早已变成一种职业性的麻木,就像我们平时所看到的课堂作业一样,几乎所有头像都是千篇一律的呆滞神情。侗朝戈也正是从这样一种关系中找到了自己的机会,他不把对象看成一个无生命的物,而是把自己的生命赋予其中,以自己对生命的体验来重塑一个对象,因此当朝戈的肖像画第一次以创作形式间世的时候,就体现出—种鲜明的个人风格,一种感情的投入和生命的律动。

  在朝戈的主题性绘画呻,往往体现出一种荒蛮的原始主义与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相对立的神秘气氛。在肖像画中,特定的环境背景消失了,人作为唯—的主体凸现出来。但人物在画中体现的不是事实的记录,而是—种观念的陈述。正是这种陈述才使他的肖像画具有超越客体的主观性与精神性。对于这种陈述性的精神内涵.朝戈本人认为是来自早年对文学的爱好和平时对—些社会问题的思考。绘画中的文学性是使作品具有陈述件的基础,也就是说,他要把潜藏于心底的想法用形象诉说出来。在肖像画中的这种倾向与他的象征性主题绘画有看直接的联系,他的一些作品明显处于两者之间,如《盛装》(1986)和《红光》(1989),这两幅画部无法作为独立的肖像画来看待。在《盛装》中是—个稍稍变形的目光忧郁的妇女形象,背景具有暗示性的意义,与他那些有关荒原与人的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出生于内蒙古的朝戈使荒原有着特殊的象征含义,尽管这幅面没有突出这个主题,但联系到他的那些作品,便能从这幅画的背景与形象上领略到人在精神上的孤独。另一幅画《红光》更像是一个有情节的片断,一个骑在马上的牧民,落日斜射在他的身上和脸上,他举起右手,似乎在遮挡阳光的照射眺望远方,背景仍然是苍凉的远山。情节在这儿不是含义本身,而是引发暗示和联想的媒介。这两幅画对于理解朝戈的肖像画是有启发性的,因为他所塑造的人物只有对象与自我的双重品格。[NextPage]
 
  朝戈本人并不认为他的肖像画完全使主观性的,他认为他是在真实地表现对象,表现具有个性的对象。他说,每个人的个性和阅历都不一样,因此在形象的强度上也不一样,目光敏锐的艺术家就能捕捉住这些不同的个性特征。画家的个性是能准确地把握住自己对对象的感受,他引用了一句塞尚的话:“每个画家都要寻找自己的色阶。”朝戈似乎没能真正解释自己的艺术,如果单独看他几件作品,可能会感受到画家只是一种对对象的主观感受与对象个性的融合,但如果把他的肖像画作一个整体的考察与分析,就可以看到一种凝重压抑的情绪笼罩在每一幅肖像上,我们很少在这些人物身上看到某种欢乐与热情。这实际上是他个人情绪的投射,所有的对象都被纳入他的思维与感觉的轨道,成为他显现自我的媒介,尽管他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笔下的人物又决不是概念化的符号,他是根据人物的外形特征与个性特征来注入自己的思想的。《戴眼镜的人》(1986)和《敏感考》(1990)在作画的时间上虽然相隔几年,但基调是相同的。前者是—个青年的侧圆像,黑色的眼镜架正好把眼睛遮住,微微昂起的脑袋和苍白的脸色好像是处在一个孤傲而又无所适从的精神境地;后者则像是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与他的环境形成一种孤立无援的紧张关系。在情调上与这两幅画十分相近的还有画十1990年的全身肖像画《靠墙的人》,由于有意强调仰视的角度,使人物的变形有了种逻辑上的依据,但也更加突出了人物那种愤世嫉俗的性格与情绪。这些人物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曲扭的五官、零乱的头发和低沉压抑的情绪。他们实际上是处在社会的边缘,他们与环境的对抗在实质上是被环境所抛弃。朝戈在他的肖像画上透露出来的哲理是我们每一个人实际上都是精神止的边缘人。

  如果把朝戈的肖像画作一个历史的回顾,可以看出一个演变的轨垃,亦即从客观的对象到主观的再造的过程。这其中可能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或者是把肖像画作为一种表现于段,他有—个逐步认识和掌据的过程,逐步摆脱对象的束缚,使肖像画成为表达白我意识的工具:或者是他在与人交往和与社会的深入接触中产生的一些有关人的存在本质的意识。在他的内心深处总是存在着个人经历中不可磨灭的精神记忆,人在辽阔的荒原中虽然孤独,却是一种真正的自由。而一旦到现代都市来寻找这种自由的话,却会陷入精神的孤独,被迫成为社会的边缘人。这无疑是他自己的生活与精神的写照。

  (实习编辑:魏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