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生铁
2008 年4 月5 日-7 月3 日,“卢浮宫·拿破仑一世”展,作为第三届“中法文化交流之春”活动的项目之一,在北京故宫午门展厅对公众开放。展品的主题无非是围绕着拿破仑自己、他的情人、他的士兵、他的仆从和他的艺术家以及他的死亡。
不知道拿破仑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对中国有了初步了解,是在布里埃纳军校学习时,或者是在他颁布《共和十年宪法》时?现在唯一可考的是,1817 年,大势已去、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的拿破仑在与来访的英国人阿美士德(William PittAmherst)交谈时,确实提出了著名的“中国睡狮论”。
中国是拿破仑生前从未打算涉足的东方帝国,然而在拿破仑逝世187 年后,他的遗物却有机会在庞大肃穆的故宫中静静展出。
众所周知,拿破仑自1798 年入主卢浮宫后对其展开了规模最大的扩建工程,随着他的政治和军事版图的不断扩张,许多欧洲国家最优秀的艺术品都被收入卢浮宫,这段历史一直延续到他政治生涯的结束。此次来到故宫的规模不大的展览,正是对卢浮宫这段时期艺术品的展示。
当人们提到拿破仑时,总不忘这样形容他:“那钢铁般的意志”。这整个展览也无一不带有这种强大意志的遗痕。展品的主题无非是围绕着拿破仑自己、他的情人、他的士兵、他的仆从和他的艺术家……以及他的死亡。
位于展厅中央最为醒目的,是拿破仑在杜伊勒宫的皇帝宝座。整个座椅为木质包金结构,虽然体积不大,但看起来舒适、精致同时足够威严。宝座靠背呈圆形,风格独特。在椅背丝绒靠垫的正中央,用金线刺绣着拿破仑名字的首字母“N”,周围环绕着皇家风格的纹饰,而座椅扶手上的两只象牙球,则是整个宝座的点睛之笔。座椅前的圆形羊毛地毯是由萨伏纳利工场制作的,地毯中央部分是荣誉军团项链上的罗马鹰饰,由桂花枝叶围成的圆环上,丰饶角和象征战争、正义、海军与艺术的标志交替出现。
在宝座的上方,还挂有一幅名为《身着加冕礼服的拿破仑一世》画像。这幅由弗朗索瓦·热拉尔(Franois Gérard)创作的画像,是法国官方拿破仑画像“招标”的最终中标者。它被无数次复制,以用来挂在帝国的每一间行政官邸内。画像中的拿破仑头戴金冠,身穿红绒长袍,披着白鼬皮披肩,手执雕刻着罗马雄鹰的权杖,威风不可一世。
参展的拿破仑私人物品还包括他的褚红色旅行箱。它是由拿破仑特约金匠比昂内(Martin-Guillaume Biennais)费时1 年制作的,箱体为桃花心木,外包摩洛哥皮,内置92 件由镀金银器、象牙和水晶制作的旅行用具,包括洗面盆、剃刀、茶具、咖啡壶、镜子、烛台和装杏仁霜的小瓶子,极尽奢华。这个旅行箱后来被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看上了,拿破仑索性送给了他。
本次展览还展出了若干为拿破仑制作雕像和绘制油画时艺术家所作的草图手稿。在安托万- 德尼斯·肖代于1806 年绘制的旺多姆圆柱的若干草图上,拿破仑分别被塑造成古罗马执政官、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和罗马皇帝的着装造型—这也是拿破仑意志的直接体现。在拿破仑的若干官方肖像中,他一会儿身着下士服装,表明他是民选代表;一会儿又身着立法者的服装,这意味着他是真正的行政官员;一会儿他又以古罗马君王的形象出现—他用这种形象来强化他在欧洲各君主政体面前的法性……这种“意志”被不断地神圣化、道德化和法律化。
本次展览中最美好和最富有艺术性的展品,是与约瑟芬皇后有关的。她一度是拿破仑最爱的女人,拿破仑一世的第一任皇后。《约瑟芬皇后像》的挂毯真实再现了这个命运坎坷的女人的容貌。画面中的她并没有露出笑脸。这是在拿破仑的命令下,由戈布兰手工工场根据同名画作制作的,但在挂毯完成的同一年,皇帝和皇后就离了婚。在记录拿破仑加冕大典这一永载史册的历史事件的官方油画《拿破仑加冕礼》中,描绘的却是皇帝正在给约瑟芬戴上后冠的场景,这也是出自拿破仑的授意。而约瑟芬私人音乐沙龙里那两把专供她和拿破仑使用的椅子,如今也穿越时空,端立在展厅灯光的照射之下—它们那不易察觉的一大一小的配对尺寸,似乎也是英雄与美女之间永恒故事的象征。
展厅里还展示了拿破仑手下诸位名将的雕像,其中包括摩泽尔军队首席指挥官、马尔索师长和掷弹兵长官的雕像,他们大都在那些由拿破仑发动的改造历史的战争中献出了生命。
在靠近展厅出口的地方,摆放着拿破仑的遗体面具。它是在他死后40 小时制作的。而与这个冰冷的面具相比,不远处拿破仑头戴桂冠的巨大青铜头像上,那饱满有肉的鼻头,显然是美化了这位帝王的形象,反倒是进入展厅后的第一幅油画—由拿破仑的随军画家安托万- 让·格罗1796 年创作的《波拿巴将军在阿尔科尔大桥》中的拿破仑,看起来和他死后的面具更为相似。
钢铁般的意志,它意味着什么?为了这意志,他最爱的女人可以因为没有子嗣而被逼退位;为了这意志,辅佐他征战四方的那些“强鸷壮猛,并作爪牙”的名将战死沙场;而他自己也因这意志而最终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孤岛上殒命,临死前忍受着严重的胃部溃烂的折磨。但是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这个专制者铁一般的意志,欧洲的民主进程可能还要延迟很多年。拿破仑付出了他的代价。
阿美士德是1816 年英国派遣赴华商谈贸易事宜的特使,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后打道回府。他打算向英国政府建议通过战争强制中国通商,但是拿破仑对阿美士德分析了中国的地理、物产和政权情况,他说虽然开战初期英国会取得胜利,但很快中国“会建造船只,用火炮把自己装备起来。他们会把炮手从法国、美国甚至伦敦请来,建造一支舰队,把你们打败”。在短短一席话的背后,显示出拿破仑早已经用战略家的眼光研究过中国。事实是这样么?我们现在还无从知道。
本次展览的门票的画面上,是意大利雕塑家卡诺瓦(Antonio Canova)为拿破仑创作的古罗马风格的裸体雕像。然而露出生殖器官的古典主义雕像恰恰是拿破仑本人生前所厌恶的,他认为它们有失体面。
(实习编辑:庞云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