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关于现代审“美”——那些经典

2007-11-10 08:41:25来源:(大美术)    作者:Maggic

   

  “那些经典”在张江当代艺术馆展出,那是艺术家张冕举办的新作展,而他在这十年里一直潜心研究、探讨着“美的标准”,这也引起了大家对于“美”这个话题的热切关注。

  美,自古以来没有定论;美,又是有所共论的,我们谁都知道中国有著名的四大美人。那么,怎么样才是美,才算美。在此,恐怕不能给以标准性定论。

  张江当代艺术馆馆长李旭在作品展出的前言写到:“‘美的标准’,是艺术家杨冕近十年来潜心探讨的话题。对于‘美’,本来是不应该有标准的,所谓‘各花入各眼’嘛。但现实之中,又的确有各种各样‘美的标准’,不同时代对美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古人认为羊肉最美味,所以造字时把‘羊’与‘大’两个单字合成为‘美’。唐代以丰腴为美,当时的绘画作品所记录下来的美人,基本上都是肥肥胖胖的。当下的时尚美女标准是高挑纤瘦、三围夸张的西方化身材,所以中国服装店橱窗里塑料模特的形象,也基本上都不是中国人。

  杨冕所要研究的正是一种全新的审美观。从2005年的“标准”展到2007年的“经典”展,我们发现他的作品与以往相比,不再仅仅是对时尚和流行的一种简单的态度和批判,他的目光转向了对于视觉文化的考察。“经典”是“标准”的延伸,在新的作品中,所关注的深度加强了。杨冕将学院绘画中的视觉丰富性简单化,同时也将简单直接的时尚摄影变得更加富有视觉趣味。其核心是在探讨我们视觉观念的来源和组成。如果说标准系列关注的是当下,那么经典系列则关注的是过去和现在之间的连接。从这个意义上说,强烈的观念性是这些作品的显著特点。同时相比“标准”系列,“经典”系列在视觉的组合上更加复杂和令人玩味。

  明星豪宅都是杨冕表现的对象,一直以来他通过转瞬即逝的标准固定放大这些特殊对象,从而塑造一个个可能令后世哑然失笑的“里程碑”。自从2006年,杨冕把目光转向“美的经典”之后,出现在他作品里都是世界级超级明星们的身影,梦露、赫本、杰克逊、麦当娜等,列宾的油画以及赫尔穆特?纽顿的摄影名作都开始成为他借用的对象,在借用过程中,他以改变比例和拼贴重组等手法,把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改造得有些面目可疑。

  此次,杨冕所要谈论的经典不仅是古典意义上的经典,而且也包括了消费时尚的经典。在这个过程中,他延续了原先的图示修正的做法。一方面,他对自身的知识背景进行了清点,把艺术史上的经典画面进行时尚化的修正。他把画面中的人换成抽象而平面的人,同时通过鲜艳的颜色和平涂化处理,使那些古典主义的画面开始变的单薄而肤浅。另一方面,他对那些时尚摄影的图片进行处理,使之变成立体。在这些雕塑的作品中,我们还是能感觉到强烈的平面化的趣味。

  关于在中国新的时期所产生的针对女人审美的“美的标准“系列,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杨冕提到“在中国人对女人的审美要求越来越国际化,也就是越来越西方化的时候,这样的美丽“标准“已经脱离了中国人本身的基因现实,因为在我们的基因现实中,我们的腿不会那么的长、我们的胸不会那么的大、我们的鼻子不会那么的高、我们的眼窝不是那么的深、我们的嘴唇也没有那么的性感。

  所以在新的作品中,杨冕的绘画中反复出现了北京天安门和上海浦东的形象,这恰恰是代表新的中国的两张脸,意识形态下的中国和经济奇迹下的中国,这恰恰是新中国的两个国际焦点,在画面前面出现的《 那些经典 》,或荒诞、或迷离、或亢奋、或苦闷……但这些都构成了我们二十年的整个精神焦点的榜样。

  在雕塑部分,杨冕创造了一种平面雕塑的概念,以对应我们对 《 那些经典 》的理解,在这些作品中,用麦当娜为形象的雕塑《宛如处女》,来让人思考中国社会中处女和非处女中灰色地带的形成的过程;用《罗马假日》来让人回忆中国相对象和谈恋爱的区别;《泰坦尼克号》之后,这船则成了奢侈和浪漫的代名词,好像不在船上不能见证永恒的爱情;作品《尤物》则是对奥黛丽?赫本由衷的赞赏,在中国刚刚要开放、价值观还不丰富的年代里,你不玩清纯,你还能玩什么?当我们知道了奥黛莉?赫本的时候,你看那满大街的百折裙,凉爽头,你才知道黑、白、灰只要简单的变化就大不一样了。赫本是中国审美的必由之路……杨冕通过他的思想和创造阐述了中国人心中最经典的美,没有标准和定论,却因为通过艺术上的时尚化修正,而把画面中的人转换成抽象而平面的人,又经由时尚摄影的图片处理,使之变成立体。让观者通过那一幅幅雕塑作品,感觉到强烈的平面化趣味。

  杨冕的作品代表了一种对于当代社会中视觉文化的更深入也更理性的解读。他没有如政治波普一般将流行文化简单化、符号化,也没有如卡通艺术家那样,在研究流行文化的时候把自己变得比流行文化更加弱智。 和艳俗艺术与政治波普相比,他对流行文化有着更深的了解,他不是将现成的图象作为一种手法,而是将它们作为自己工作的对象本身。这样他回避了某种危险,或者说是前几代中国画家的悲剧性命运:即为诸如西方的展览策划人、画廊老板一类的政治和艺术掮客所利用,将中国当代艺术中正常的,公正批判精神肆意曲解成针对某个非西方化意识形态的挑战,成为西方政治观念的注脚和文化侵略的借口。杨冕的作品展示的是一种双向性,他批判的是商业文化和视觉文化本身,他所研究的是观念,而转换的是视觉。问题其实往往就是这么简单。

(实习编辑:郭明坤)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