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什么是物派?:观“东京艺术工程”展览

2007-07-28 15:51:31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来到798艺术区,不知是艺术节后的审美疲劳,还是798经历了几年风雨后,有些萧条的意味?原来树木参天,鸟鸣声声中的宁静消失了;艺术区的寂静和冷漠被工厂日见繁荣的景象替代;艺术区让人屏息静声的气氛好象在渐渐消散----原来厂区里的机器轰鸣被有些市井气穿着制服的老油条工人师傅的大声喧哗替代;原来在艺术节里穿流的人群被穿着各色休闲服装的青年技术人员的身影替换----在那一瞬间,我有些迷惑和大脑迟钝。

  而最早在三版工坊”----看见艺术作坊散乱中透着浓浓艺术气息的氛围好象一下子消失了----那间,我曾经拍摄的工作坊好象已经不复存在。它的空间被分割得狭小拥挤,似乎堆满各样的生活杂物。也许它已经更换了主人。一刹那间,我有些感伤也有深深的遗憾。

  果不其然,798的大好时光已不复再现。虽然,无人管理的现状有了改变,无名的厂区被树立上许多后添的街名,厂区门口树起了鲜红的Logo。但是,数月前798最初的发起人之一黄锐被798物业驱赶的间接后果,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那就是最初的无人工的颓废氛围和不经意间的艺术创意场已经不复存在,自由的散漫的透出灵光的废弃工厂车间和模仿欧美Loft的艺术氛围正在开始渐渐消散。我一路感叹着厂区里新开张的画廊浓重的商业氛围,一路试图再寻找一些可能的痕迹。在原来黄锐工作室旁边的空间里好象灯火闪亮,有人头攒动。而那间充满神秘意味的黄锐工作室标牌已经被一家国外的著名颜料公司的销售名称替代。我在探询----

  还好!这个雪白的空间里,几乎没有什么人,只有几位似乎是画廊工作人员的年轻女性,在埋头电脑案头工作。一两个参观者似乎对她们的出版物更感兴趣。

  我侧身进入展厅。看了看雪白的墙围上几个黑白的文字什么是物派?what is Mono-ha ”,有些迷惑。再低头看一看石质展示台上摆放着几册简单的印刷文字,上有第一会场 BTAP (北京东京艺术工程) 李禹焕 关根伸夫 夏仓康二 小清水渐 管木志雄 吉田克朗 成田克彦 高松次郎几乎没有认识的人,全是四个字的名字,猜想是韩国人和日本人的展览。但是,简介上的第二会场 BTAP之蟹岛:隋建国 施慧 朱金石则让我想起他们是中国人熟悉的现代艺术家。
我打算认真地看一看此展览。

  那个雪白的空间倒是宽阔,高大的天顶墙上还残留着文革的红色标语。而展品也数量不多,只有数件。但不同的则是,那几件有限的作品体量相当的大。一件作品占用的足够几件架上绘画作品的空间。

  我想:这到底是关于什么的展览?题目既抽象而作品也更加不富涵义。我仔细打量作品,精品一般的玻璃陈列柜里陈放着一小段焦黑的木炭,上面浅浅地撒着些许白色的粉末。另一件作品是数块树立的钢板,放置成为一个有些迂回的小空间。另有几段没有处理的树状截取物,上面用缠绕的铁丝钉上了痕迹。而几段经过截,裁,锯,凿,刨,裂,切,----的大立方树材整齐地依墙码放,显然这是一件大型作品。而紧靠展厅里位的,则是好象还没有完工的泥性雕塑,看不出形态和将要被赋予的形态,但可以清晰地看出油泥在被摔,被甩和被砸在体积上的步骤痕迹。更有意思的是一段长长的钢管里塞着柔软的白色絮状棉花,一个大大的超出想象的纸信封里包裹着一块方方正正的大石块 ;二楼的小空间里则是:一架类似人造牦牛的整体块状物,在外表白色的柔软絮状棉花的纷扬里,露出卵石的粗砺和圆整-----

  我有些纳闷地看着这些超出中国现代人思维的作品,试图分析出创作者的思路。而依旋转铁梯,上到娇小的二层空间,我才顿悟到这些作品具有的国际性和前卫性。这些前卫性不是带有政治色彩的,不包含暴力因素的,而是进入物性层面的艺术化透彻领悟,让人在刹那间理解东京艺术工程带来的这个展览具有的余味深意。

  这个用木材,钢铁,棉花,卵石,油泥,木炭组成的展览,实际上是在运用自然界里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将的自然属性和自然审美放大成可以被欣赏的对象。作者在运用这些自然元素的基本语言,抛开人类赋予它们的各种意义和价值,直接而含蓄地将这些天然材料的真正属性,形态和内在含有的朴素原理,朴素的质素,朴素的美学展示出来。木炭在烧制中形成的自然纹理,钢铁的冰冷直观,木材的温暖接近人性,棉花的丝絮柔软,绵延,卵石的粗砺和率直,泥土的展延和可塑性,纸制的朴素和可控制性-----

  这些作者大多是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年轻人。这些来自韩国和日本的年轻作者在对自然物的发现,利用和扩大物性的同时,将自然材料放归于大自然,宇宙和天寰。让这些来自自然的材料,来自与人类共生的物质,来自与自然并存的物体放归自然世界,让它们没有隔膜地与自然共处,而不是被砍削成小块的物件,小块被人利用的改造物,而是充分尊重的自然属性,把它们当作宇宙洪荒年代的依存物,不加人工的愚蠢改造。在尊重自然物的前提下,尊重本身的属性,并将其恢复成自然的状态,保存并尊重其天然性,而使得物性被放大,被重视,被扩大,被展现,被瞩目,被尊重,被认真对待-----就这样,我们看到了来自自然的被尊重,来自天然的质素和品格,来自宇宙洪荒年代的物性被放大,来自与人类共处的自然被表达,被传递,被呼唤,被受特别重视与被目光期待----于是,我们不再看到真实世界的附属,而是看到被尊重的自然,被现代人现代眼光看待的真实世界,与摩天大楼,与成长的城市和高架桥,与城市森林一样被迅速成长和被高速砍伐的现实。

  大自然给予的天然,被现代人认真地对待。世界的组成部分和谐地出现于钢筋,混凝土和玻璃制造的新世纪中。与巨大空间并存的自然界和自然物不再被隔膜和被虚假伪造,而是真实地出现于人们的新视野中。在今天的世界里,年轻人开始重新对待被忽略的世界,被忘记的天然的属性,被砍伐的森林,被弃而不用的天然物,被忘却的自然记忆和被抛弃的生存依赖被重新唤起记忆,被人类巧妙地唤起属性的意义发现。我想这正是这个命名为什么是物派?What is Monoha的展览的旨归吧!!

  走出紧靠原来黄锐艺术工作室的东京艺术工程,我原来的遗憾稍微减轻一些,也在浏览巨大作品,读解大题材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主持者的深意。但是,在原来属于时态空间的长廊附近,我还是看见了衰败和萧条的景象:罗伯特的现代艺术书店屋顶被红蓝色的塑料膜包裹着,似乎屋顶破败不堪需要整修;在程昕东法兰西画廊看见艺术作品少而又少,不似原来有许多艺术家等待着被推荐和被宣传;路边的盛奇现代艺术工作室则门口罗雀;甚至原来在另一处很另类的玻璃橱窗被原封不动地搬到附近的另一个地点。

  似乎原来轰轰烈烈的798艺术区在委靡,也许是许多创意艺术家搬离了艺术区,进入的画廊则越来越远离艺术创意本身?还是经过几年的喧嚣和混杂后,798开始归于贫瘠平淡?艺术思想和空间不复存在,等待着越来越多试图被798吸引的观众的,可能是越来越铜钱味浓厚的商业化运作?还是从艺术区变身为创意园后,自然的蜕变趋势不可更改?

  我思忖着: 已经变化的798艺术区将向何处去?是我们仍然期待的那个充满玄机的宝地,还是另一个虽然名称相同但实质已经变化的新艺术区?还是将变成一个政府期待,798物业满意,而艺术家逐渐离去的空城记?我不得而知——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