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受害者”张卓良公共实证艺术项目

2015-07-30 16:36:04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追忆历史——以实证的物象还原、纪念历史、启示现在,是张卓良先生近些年创作公共艺术的主要方向。他持续实施着两个重要项目:即“华工历史背景的考证”和“-599——反烟草艺术项目”。

1.jpg

  展览名称:“受害者”张卓良公共实证艺术项目


  展览时间:2015-08-01-2015-09-01


  开幕时间:2015-08-01 16:00


  展览城市:北京-北京


  展览地点:白盒子艺术馆


  主办单位:白盒子艺术馆


  策 展 人:张海涛


  参展人员:张卓良


  展览备注:出品人:孙永增 合作艺术家:常炜 艺术顾问:李四达(北京服装学院教授) 项目协调:张圆


  展览介绍


  受害者


  ——张卓良公共实证艺术项目


  追忆历史——以实证的物象还原、纪念历史、启示现在,是张卓良先生近些年创作公共艺术的主要方向。他持续实施着两个重要项目:即“华工历史背景的考证”和“-599——反烟草艺术项目”。为什么张卓良会抓住这两个项目不放手,他曾严肃地对我说这两个项目都和“死人”有关,而这些“受害者(死去的人)”都不是自然死亡,这必然想要借以物象追忆他们的历史,了解他们受害的原因和证据,因此张卓良的作品里便具有了实证的特点。“受害者”往往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被害者,是受到个体更多是体制、环境不平等伤害的人。当下每个人时时刻刻都是在充当着一个“受害者”的角色,受到权利压制、生态破坏、种族冲突、食品安全、科技伦理等等侵袭。张卓良是居住在加拿大30多年的华人,因为亲人是清末华工的后代,还有一个英国亲戚是英美烟草公司(世界第二大国际烟草集团)创办人之一,所以作品必然性的与这两个项目发生联系,有自己切身的体会。


  记忆物象


  清末华工的历史在当下逐渐被世人遗忘,而追忆这段被忽视的历史,其实更多是在审视近、现代两个大时代的文化背景。清末政府闭关锁国、民主革命不断,百姓总是成为大时代中被人摆布的棋子,国内外腹背受敌,只要有丝毫的生存机会都不会放过,哪怕是一条不归路。就在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困境中时,而发达国家却以掠夺的财富大步搞建设,欲求出外谋生的华工便是在中国被廉价诈骗去“淘金”的对象。加拿大华工工作条件艰苦,身份卑微,不平等的人头税成为被欺辱的罪证。气候恶劣、白人不愿修建的险峻之地都会让华工前往。远在异国,即使报酬低廉、条件苛刻、种族歧视,但中国华工们没有任何选择,最终以牺牲掉数仟人的性命为代价完成重任,华工建设北美的贡献成为不争的史实。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加拿大华工后来还通过银行抵押方式资助孙中山发起的黄花岗起义,也为加拿大政府修建了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中最为艰险的路段,然而加政府事后不管不顾他们的死活,任其流离失所。提及这段历史让人不由愤慨,张卓良先生便不由自主肩负着一份责任,觉得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份子。追忆、考证这段历史,揭露加拿大政府的丑恶嘴脸,为华工们做些事情,还他们一个公道。


  这次展览艺术家张卓良将各种媒介混合使用,如装置、图片文献、录像、新媒体等跨媒介的方式最大化表达对逝者的纪念。华工系列作品中的材料及符号是华工日常生活和向往的物象,如二胡、船、棚户屋、三轮车、奔跑中的华工、洋布、当时的老照片、人头税证明、剧本等,这些符号和材料呈现出当时华工的生存状态,还有由乡愁生发的愿望,然而最终希望成为泡影,作品中影像如艺术家追逐火车,爆炸中奔跑的华工,深刻地表达了这个愿望的破灭。艺术家让观众绘制对华工生存状态的想象,是作为实证公共艺术的本质所在,借华工历史、启示当下人对历史的再思考。


  “-599——反烟草计划”,则模拟了几千万死于吸烟的烟民遗像,以死亡个案分析烟草的毒害,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网站上发布报告称,全球每年近600万人死于吸烟。1994年美国五大烟草公司提交给美国卫生局的一个清单上,揭露了政府与烟草公司为了利益需求,将香烟添加了599种对烟草依赖、对生命有害的添加剂(部分原材料被燃烧时产生至少69种可致癌症的化学物质),艺术家张卓良让身边的人群及公共展览的现场观众深刻了解反烟草的重要性,通过自媒体互动一起宣传反烟草理念,追忆那些逝去的“受害者”。


  结语:


  在加拿大政府收藏的唯一一张华工的合影照片中,惊异地发现有一个华工与张卓良年青时长得一模一样,这种说不清的灵异情节,更增强了艺术家张卓良的一份责任心,这一次展览对“受害者”的追忆,在严肃的实证中为他们集体的 “超渡”,愿远去的灵魂得到一些慰藉。


  张海涛


  2015年7月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