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文件精神,广州美术学院将主办“光之言说——2018年中国高校玻璃艺术展”,展示中国高校现代玻璃艺术优秀作品和科研成果,增强各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研究,促进该学科的创新和发展,并且共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技艺与现代玻璃艺术的融合和创新,增强中国玻璃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本次展览共展示100多位学生与教师的120余件作品,其工艺技术丰富既有传统也有现代,涵盖了窑制、吹制、浇注、灯工、热熔热弯、粉烧、3D打印以及多媒介混合工艺,艺术形式多样既有传统性也有观念性、平面、立体、装置、声光电新媒体等,展览强调:工艺与理念、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交互发展,期待碰撞出更多的创意、观念和价值等,这或许将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玻璃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玻璃艺术走向国际化产生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本次展览将于2018年3月23日至4月6日进行,届时将邀请中国高校玻璃艺术学科带头人、艺术设计理论家、教育家等出席开幕式并参加相关主题论坛。
研讨主题:
1. 高校玻璃艺术的回顾与教学改革。
2. 玻璃艺术的材料、实验室建设与工艺探讨。
3. 高校玻璃艺术如何推动产学研共同发展。
4. 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介与3D打印在玻璃艺术中的拓展趋势。
5. 玻璃艺术国际工作坊教学建设经验及发展。
6. 玻璃与当代艺术创作。
主办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
大学城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
协办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鲁迅美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
香港浸会大学
学术指导单位: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玻璃艺术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展览总策划:
林蓝 龙虎 郑念军
展览策划:王朝虹
学术主持:王朝虹
展览统筹:黄汉松 李向阳
视觉设计:麦绮琪
空间设计:雷鸣 李晓媛
展览助理:王东娜 莫惠雯 王超 赵尔东 谢汉文 李琳
媒体支持:
《美术》《美术观察》 张雄艺术网、北京雅昌艺术网、北京文艺网
《美术学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美术报》、中央美院艺讯网、网易艺术、透明书签、新快报、广州电视台、
展览日期:2018年3月23日-2018年4月6日
学术讲座:2018年3月23日上午9:30
讲座地点:J栋101
开幕时间:2018年3月23日下午15:00
开幕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研讨会时间:2018年3月23日下午15:30
研讨会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廊上咖啡
出席研讨会专家及师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建中教授、关东海副教授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庄小蔚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李文副教授、李玉普副教授
鲁迅美术学院胡金黎副教授
南京艺术学院杨美华副教授
四川美术学院张压西副教授
天津美术学院彭怡老师
香港浸会大学王玲蓁博士
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杨灿伟博士
《美术观察》栏目主持缑梦媛
《透明书签》主编汪付成
广州美术学院玻璃实验室主任王朝虹副教授
美术教育学院黄汉松、李向阳、赵尔东、王超等老师
广州美术学院师生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1、2号馆)
广州美术学院
2018年2月28日
中国美术学院部分参展艺术家作品:

郑闻卿《透明的声音-1》

郭小燕(方器之一)

韩熙《筑影望境-门 》

《平衡力量?》

《秩序2016三号》

《非洲印象系列之十七》
南京艺术学院部分艺术家参展作品:

于明涛—《未知的梦》

杨美华《微光之间》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部分艺术家参展作品:

罗小成《佛教造像空间研究二》

孙志浩《五饼二鱼的路》

吴昊《自画像》

庄小蔚《手工艺的诗歌》
四川美术学院部分艺术家的参展作品:

实惠雨《核》

张压西《形体1》

范易《拾觉》
郭桂林《石心》

染杨萍《游丝》
天津美术学院部分艺术家参展作品:

玉燕《琉璃·玲珑》

彭怡《The Roses》

王迪《尘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部分艺术家参展作品:

张翀《园》

关东海《长蛇座》

許文龍《山光》

李静《炳烛之台》

王建忠《创世》
香港浸会大学部分艺术家参展作品:

王玲莱《自在》

张嫣玹《伤口》
鲁迅美术学院部分艺术家参展作品:

姜昕《门神》

解玄《魔镜》

王宇宏《藕》

赵思汉《第二视觉》

胡金黎《藤香与高跟鞋》
广州美术学院部分艺术家参展作品:

李子扬《雷场》

梁进敏《思考》

王朝虹《海》第六届中国手工艺学院展览获得最高奖。30cmX8cmX40件.副本

王朝虹《回旋之一》

翁广文《龙九子》

吴德灏《无无明》

叶雅欣-《表面》

胡景彤 陈祺燊《粉饰》

黄汉松《琉光璃彩映敦煌之暮鼓晨钟》
(编辑:王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