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2年11月09日 至 2012年12月25日
展览地点:台北市松山区长春路451号七楼
艺 术 家:王光林、潘燕妮、柏含、彭志
“不似之似”为中国画术语。意指画家笔下的艺术形像,不只是照搬客观物象,而有所概括、取舍、调节,以求收到比生活更高的艺术效果。历代名家对意象造型的论述,决定了中国画造型的审美观。于是“由物生情,由情生象”造型产生在直觉和情感当中,感悟客观世界,理智地感悟客观物件呈现出的“有意味的形式”。傅抱石曾列作画程序:“不似(入手)──似(经过)──不似(最后)。”——《中国绘画理论》,可见“形似”为绘画的始基,但于形似中求神采,更为艺术造形之终极。
展览共计四位四川美院当代年轻新秀,其创作以中国国画精髓“不似之似”的精神深入发展:优美细腻的柏含锺情于花花草草的世界,寻觅在大自然中寻找到能反映自己感情的东西,画作表现真正创造性的努力是在人的心灵深处才能完成的美丽;潘燕妮利用“鱼”把自己或是其他的人置于一个或不同的环境状态之中,表达内心的压抑、痛苦、迷茫的感受,大面积的冷色调也体现出了精神上的压抑、痛苦,情感通过客观的手法,依靠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外形得以体现,从而借助于某些环境使它们能够显示出颠覆性的效果;彭志捕捉唯美的动态瞬间,昆虫细致的体态停在充满吸引的人体肌肤上,成功制造窥者与视觉的暧昧暇想与冲突;《沉默的黑金》作品题材源自于年前家乡的一起特大矿难事故的王光林,特别关注弱势族群的感受,另38件组画作品《小强系列》,作品试描述一类人在面对压力和生活时的内心状态,善用传统水墨媒材呈现独特的当代美感。
四位新锐艺术家多年研习中国画,水墨根底甚深,却能脱窠离臼,寄语生活片刻种种,风格清新多变。观者能直接阅读他们将笔下的艺术形象承接中国传统美学信念,结合现代视野,体现内蕴传统且与当代共鸣。
(编辑:符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