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框”里 “框”外

2012-07-26 16:56:42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共48张图片,点击查看

  展览名称:“框”里,“框”外

  学术主持:秦风 吴震寰

  策 展 人:林继昌 小鱼儿

  媒体执行:马一鹰

  展览时间:2012年7月29日—8月19日

  展览地点:北京当代艺术馆

  邀请参展艺术家(按拼音排序): 陈雨、邓国源、封加樑、高惠君、葛震、何癸锐、黄立言、江铭、李迪、李奇安、李炎修、林继昌、刘军、马俊、马轲、马可鲁、马新民、马一鹰、孟禄丁、潘皓、祁志龙、沈沁、王爱君、吴震寰、徐松、徐唯辛、张方白[NextPage]

  “一条线性发展的逻辑,一条向静止的,非文字和非真实的艺术史发展过程已经走到了终点。”德国学者贝尔廷先生如是说《艺术史的终结?》(1987)

  古典艺术漫长岁月中,尤其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其实一直是一件集体的事业:沿着线性的轨迹前进,大家一起解决空间问题,透视问题,目标就是在二维空间魔幻出三维立体以致使画面更准确,更逼真。

  后来进入了现代艺术时期,在这一百年的时间里,虽然艺术中更逼真的标准暂时边缘化了,但主流艺术依然是沿着线性的轨迹发展,它先是抛弃叙事性牺牲了逼真,然后抛弃文学性牺牲了笔触,最后抛弃情绪性走向了平涂,直至直接展出一块一无所有的画布。

  我们因此看到,即使现代艺术和古典艺术在形态上判然有别,但线性发展的逻辑不变,有所区别的只是:古典艺术走向的是极真,极像;而现代艺术走向的是极简,极少。

  “艺术史”这个概念,虽然出现的较晚(1550年),但直至1960年,这之间的艺术史家大多是沿着以上线性的思维来书写艺术史或者说挑选艺术史的,为了书写方便或者说挑选的有标准,,还在书写挑选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一个一个的“框儿”:即把艺术从许多个案中挑选出来,归纳成共性定理,科学划分为一个一个的“框儿”(也可以叫风格):古典写实框儿,洛可可风格框,立体派风格框,抽象表现框儿,大色域极简框儿……(在东方则划分为:院体工笔框儿,泼墨重彩框儿,文人画风格框儿)。。。。。然后这些框儿被写进艺术史,符合这些框儿的艺术也一并写进艺术史。艺术史就这样先被挑选后被书写了出来。后继的艺术家大多也按着这些各具特色炯然不同的框儿确定自己的名份,墨守自己的地盘。

  到了当代艺术,这些框儿忽然显得力不从心了;尤其是遇到给个金框儿也不甘画地为牢的艺术家,这些框儿更是显得束手无策了,于是大家开始反思:

  艺术应该有框儿吗?

  应该用既有的框儿去圈定千姿百态的艺术吗?

  圈不进框儿的艺术可以身份模糊的高调存在吗?

  还是该设定新的框儿来圈新的艺术呢?

  还是该摆脱所有的框儿让所有的艺术都抛弃名份撒欢呢?

  本次展览旨在通过27位不愿呆在框子里的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个案的展示,探索一种新的可能:把框儿与框儿之间的排列方式由互不干涉的清晰并置,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模糊交错重叠咬合。

  请大家带着没有“框儿”的眼睛,一起来欣赏“框儿”里“框儿”外的风景。

  请大家带着没有“框儿”的心情,和每一幅作品独自相处一两分钟。

  小鱼儿 2012.7.10

  (编辑:符素影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