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杨小滨·法镭——后摄影主义作品展《涂抹与踪迹》

2008-09-08 18:20:12来源:    作者:

   


后伤口主义系列1583

    展出地点:北京上苑艺术馆
 
    展出时间:08年9月4日-20日
  
    开幕:9月4日下午3:30于上苑艺术馆图书馆展厅,届时由于诗人杨小滨组织诗歌与影像双栖跨界艺术交流活动。
 
    杨小滨·法镭、观众,各有所指。
 
    作者简介:杨小滨·法镭(原名:杨小滨)                 
    
    生于上海,耶鲁大学文学博士。历任上海社科院、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研究院、政治大学等教授、研究职务。曾任尤利西斯国际报告文学奖评委,台湾《现代诗》季刊特约主编,美国《倾向》文学人文季刊特约策划,中国教育电视台《艺术争鸣》栏目主持人、策划。著有《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台北麦田,1995;上海三联,1999)、《历史与修辞》(敦煌文艺,1999)、《The Chinese Postmodern》(密执安大学出版社,2002)等。诗集《穿越阳光地带》(1994)获台湾现代诗社「第一本诗集」奖。
 
    策划:程小蓓     
    
    杨小滨首先是一位优秀诗人、学者,其次才是摄影家。他所拍摄的那些画面引起了我高度的关注,从他拍摄的画面里我看到了所有人类历史阶段都会出现的无意有意的活动痕迹,提供给了关注它的人无限的想像空间,即又常常不被人注意。杨小滨选择、剪切出来的画面,让我看到我小时候孤独和忧郁时,长时间看着天花板或某一个角落里的污迹所出现的想像与幻觉,这些画面是跟随着我的思想而变化的,思想有多远多大画面就有多远多大。杨小滨在画面构成上在图案的述说性、构图的完整性、画面的视觉效果等方面都有考究。他的每一幅图片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幻想起点。
  
    用他自己的话说:涂抹既消泯了踪迹,又产生了更多的踪迹。这些不慎留下来的踪迹在语言和符号的世界里是隐秘的,但它们始终存在。"后摄影"要捕捉的就是被规范的摄影语言所遗忘和排斥的踪迹影像。
  
    踪迹一词来自德里达的概念trace。踪迹:掩盖不住的历史。历史总是从不经意的地方剥落出来。涂抹来自德里达的概念palimpsest。涂抹:对历史的删改。被删改的历史不经意地露出更多印迹。
  
    这种踪迹也正是齐泽克对实在界中疏漏出来的小他物objet petit a的描述――实在界以踪迹的形式时隐时现于我们被符号化的世界。
   
    一方面,历史总是一种在擦拭、涂抹的过程中显现出另样的图景;另一方面,藏在背后的实在界也总是在这个过程的缝隙中显露它的痕迹。
   
    因此,踪迹的信息无法彻底显现出澄明的图景。踪迹既是偶然,也是湮没。 

[NextPage]    部份作品

    劳动者无意在墙壁上留下痕迹,算是首次创作;杨小滨有意对其进行切割与摄取,进行再次创作;观众根据自身生活经验观看作品时,在自己的脑子里进行第三次创作。这就是杨小滨作品的魅力所在。


后废墟主义系列

[NextPage]


呜主义系列

[NextPage]


噗主义系列

[NextPage]


后伤口主义系列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