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蔡国强“我想要相信”大型个人回顾展全球巡展

2008-08-10 13:05:39来源:    作者:

   


蔡国强《舞台NO.1》

    时间:2008.8.19—2008.9.2

    地点:中国美术馆   
    
    展览前言

    《蔡国强:我想要相信》展览是对蔡国强二十几年艺术创作生涯全面的回顾。这不仅是第一次将蔡国强的作品进行整体展示,是他最大规模的展览,而且通过这个经年策划的活动对蔡国强艺术的学术研究作全面的整理和提高,同时也对艺术家在现代世界艺术史的贡献给予最高的评价。在纽约举办的首展占地3500多平米,包括弗兰克.劳伊德.赖特圆顶大厅以及侧楼各展览厅,是美国美术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中国艺术家的个人展览。

    《蔡国强:我想要相信》展览将以年代顺序和不同主题,展示艺术家卓越的创造力和出众的视觉及概念语言。主要通过四种不同类型的媒介予以展示:以铺设在纸上的火药线及火药粉末引燃后形成的火药图画作品;通过影像、照片和预备草图来记录的在特殊场所进行的爆破项目;大型装置艺术;以及通过照片记录的社会项目,即艺术家与当地公众共同创造的艺术事件或展览场地等。艺术家从80年代至今的80余件作品分别来自欧美及亚洲主要的公共博物馆及私人收藏家。该展阐释了蔡国强对国际当代艺术实践及社会活动在形式上及概念上的重要贡献。

    蔡国强最初于1996年参加了古根海姆的展览,正值其膺选由古根海姆基金会主办的奖励当代国际艺术中卓越的创新人物的首届雨果.玻斯奖最后入围人物。在苏荷古根海姆博物馆随同举办的展览上,蔡国强的参展一举奠定其国际声誉,他所展示的装置艺术《龙来了/狼来了:成吉思汗的方舟》(1996),现布置在古根海姆博物馆侧楼五层,成为回顾展的一部分,是古根海姆当代艺术收藏的代表作品。

    策展人汤马斯.克伦斯认为,“蔡国强名副其实地爆破了我们时代艺术创造的公认标准。”克伦斯先生评论说,“他自由无羁地从古代神话、军事历史、道家宇宙学说、毛式革命策略、佛教哲学、烟火技术、中医以至恐怖分子暴力活动取材,他的艺术是社会能量的一种体现,不断变易,将他称之为‘可见的世界和不可见的世界’连接起来。这次回顾展全方位地介绍艺术家意蕴曲折丰富深邃而变化方式无穷、媒体形式多样的艺术。”

    本回顾展副标题《我想要相信》透露了蔡国强广泛艺术实践的核心部分所具有的双关意念,并在此体现艺术家在作品中传达了对宇宙充满好奇和对社会保持怀疑的精神。对蔡国强来说,艺术是相信不可见的或不论是否为人相信而存在的事物的体验,他早期作品的题目经常以外星体和不明飞行物为隐喻,以获得异常新奇的视角。蔡国强的作品,纵横自如地引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核爆炸启示录、药物的威力、大爆炸等等主题,异曲同工,无一不为建立非线性时间和去中心空间的结构而起作用。蔡国强爆炸的目标,最根究底就是已知的世界。[NextPage]

    展览规划

    本回顾展之架构设计为因地制宜的展示,其运作进程和密集效应,用蔡国强的话说,会“让美术馆充满爆炸的能量”。展览集中在蔡国强具个人标记的发明——即使用火药制作巨大的爆炸,同时形成屏幕或画纸上的火药草图和爆炸计划——的演进过程和表现形式。

    蔡国强九十年代初期以来创作的最为重要的八套装置作品布满圆顶大厅前三层斜面和侧楼的三层展厅,使整个回顾展段落分明。这一组作品有《不合时宜:舞台一》(2004),由穿连在闪光胶管上的九辆实物轿车组成,从圆顶大厅中央悬空部翻转而上,模拟一场汽车爆炸的轨迹;有设在侧楼二层的装置《随意的历史:河流》(2001),请观众登上牛皮筏,在一条由纤维玻璃和竹子组成的蜿蜒河床上漂浮,从下流经过一座从穹顶垂挂下来的蔡国强以往装置的集锦。而在《回光:来自磐城的礼物》(2004)中,日本东北渔港原先打捞沉船的当地居民,被邀请到纽约来在古根海姆进行装置。

    古根海姆圆顶大厅闻名的螺旋斜面4-6层,奖专用于展现火药草图如何与蔡国强已在全球二十个以上城市制作的室内室外的爆炸计划同步互相应接,挑战并拓展瞬间、现场特定艺术的可能性。

     (一)早期作品:1985-1988

    展览中的蔡国强早期作品跨越1985到1988年,在此期间他初创了具个人标记的火药画和爆炸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这一部分的早期作品透示初蔡国强如何逐步探索艺术创作的一种方法,对自在状态的自然力量加以直接利用。最后,他到达了一个境界,能控制这些易变的能量,并通过爆发、火和烟,创造出不可预测的排列组成。

    蔡国强早期的画布和纸本平面作品显现了日后确定其观念上重心所在的核心主题。其中之一就是他对中国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挖掘。他使用了流行意象,传统材料,以及寓言故事来阐发其作品的含义。

    从一开始蔡国强就追求把他所说的“看不见的世界”与自己沟通、贯穿到对于诸如宇宙间气与势的升华、太初混沌的状态、形状不定事物的性质的形而上的思考。蔡国强起初试验了很多种材料和技巧,例如将油画颜料放到画布上,手提电扇在画布上方用气流猛烈吹动,形成借助风力的颜料移动踪迹,如《台风》(1985)一作。如此的探索也引领至蔡国强最终将火药视为一主要使用媒材。结果是布满纹理的画面,仿佛经过爆炸——画布上的颜料变暗,烧焦,喷发,定型为火光闪耀中膨胀的状态,如在《火药画第八—第十号》(1988)。蔡国强在1986年移居日本以后,开始在日本纸上直接燃烧火药。[NextPage]

     (二)火药草图

    蔡国强在纸上点燃火药引发爆炸的绘画作品,构成了当代艺术表现的一种新媒体。与之在概念上相通的是“爆炸计划”,即调动自然间的能源力量创造把艺术家和观赏者与爆炸瞬间具有的混沌初始状态联系起来的作品。

    在这些火药画作中,蔡国强经常使用他特别订制的麻纸。麻纸的纤维结构保留并吸收爆炸产生的作用和纸面焦化的效果。他把画纸铺放在地面,安排不等量火药,用炸药粉末和蜡纸板在画纸上布置出轮廓造型。他也会在不同点上放置小木板或玻璃纸用以引导烟雾产生的形态和爆炸后的结果。设置完成后,他用燃香点燃导火线。随着巨大的响声,火药在纸面上奔跑,成组的爆炸按照设计的形态产生,使艺术家和观众沉浸在摧毁性爆炸实质力量的瞬间体验中。当画纸呈现在刺鼻的烟雾中,助手们迅速用碎屑熄灭余烬。最后整幅画从地上揭起,垂直悬挂由艺术家检视。

    蔡国强的火药草图创作可以区分为两个时期:1989年到1995年,是居住日本的时期;1996年至今,是居住纽约的时期。在旅日时期,蔡国强创作了两大系列的火药草图,直接关系到他爆炸计划的进程。这些作品名称是《为外星人作的计划》和《为人类作的计划》。无论是折叠屏风式还是单幅纸本式,他的许多早起火药作品将其概念性的想法和为特定爆炸计划作的视觉设计一一图像化,即“思想片段”。自1005年移居纽约以来,蔡国强对材料的驾驭更加熟稔,技术上愈加复杂,而画面上愈加丰富。

    (三)爆炸计划

    中国最闻名于世的发明之一“火药”是硝石、木炭和硫磺的混合,最早为道家炼丹术士在寻找帝王的“长生不老药”时发现。蔡国强则开始用火药和导火线来为公关观众制造爆炸计划。他利用地面和现成结构作为形式框架。早期的爆炸计划延续一到十五秒钟,之后蔡国强的实践演变得引人注目。如今他利用与专业烟火师共同发展出的电脑科技,制作空中爆炸计划,创作出更为精致的爆炸画面,其效果延续到二十分钟之久。蔡国强的爆炸计划经常由博物馆、美术双年展、全国或国际性的主办机构委托承办。

    蔡国强的爆炸计划在规模上与大地艺术计划相关联,将环境加以利用达到激进的审美功用从而扰乱环境。但不像大多数的大地艺术,蔡国强的爆炸计划有意识地只存在于瞬间,是为现场公关观众制作的时间作品,运作如同表演活动,轰响、强烈电光、烟雾和漂浮碎片等组成的震撼效应,变幻出剧烈大混乱同时又是庆典仪式。在瞬时艺术的传统中,爆炸计划只有通过文献记录而为人所知。古根海姆回顾展上放映纪录片录像,回顾了蔡国强从1989年到2005年间的爆炸计划。

    (四)装置

    蔡国强多姿多态的艺术直接起始于他跨领域的训练。他早年在舞台设计的探索影响了他对装置的探索,赋予它们独特的时空能动力和表演敏感性。争议性手法和政治题材,如《撞墙》(2006)对业已拆弃的柏林墙提出相关的人类议题,《不合时宜:舞台一》(2004)中用绚丽的光和色彩演示一次骇人的汽车炸弹爆炸事件,或是《不合时宜:舞台二》(2004)中着意渲染的射杀老虎,都是做成场景,让冲突一望即知,由公众去讨论和思考。

    蔡国强在制作和实施他的作品时,经常与当代艺术圈以外的专家和志愿人员合作,从而在国际艺术创作领域中引进社会语境的层面。在《回光:来自磐城的礼物》(2004)中,日本东北渔港磐城原先打捞沉船的当地居民,被邀请到纽约在古根海姆进行装置。[NextPage]

    蔡国强对蛇、蟹、鱼等活的动物的做法,以及实物原样大小的复制品,如虎、狼、沉船、纸灯还有羊皮筏等,在中国社会中都有传统的联想,但是在当代艺术的语景中它们也给西方的诠释留下余地。

    在时间上,当参观者追溯一套装置的进程,行程的各因素会触发让不同的时间和过去经验的回忆穿插起来。对蔡国强来说,用现在和过去共存的体验,重构全面的人生经验,例如在《随意的历史:河流》(2001)中,观众可以登上小船沿弯曲的河床顺流漂下,同时观察到上方随意地悬挂着艺术家自己创作品的小型回顾展。

     (五)社会计划

    蔡国强是一位周游四方、跨越国界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探索并且质疑广阔社会范围内的艺术功用和意义。他的艺术实践的中心,是凭超越文化与时间的限制的意识,发掘即景现场。根据每一个新的地点的条件,蔡国强凭一个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感悟,研究该地域历史、文化遗产和习俗等。蔡国强在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创作被称之为“社会计划”的作品,与非艺术单位和专业艺术领域以外的志愿人员一起工作,创造出辩证的空间场域。这些持续的实验和介入旨在实现艺术家对于社会参与和动员的乌托邦理想,和他对社群中人们所具备转化的性质和对话潜力的坚定信念。其中包含了《什么都是美术馆》系列,在那里艺术家担任起策展人的角色,利用非艺术的空间举办吸引当地社区的临时展览。该系列的记录和客座艺术家所创造的新作品也将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塞克勒艺术教育中心展示。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