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 二零零八年六月二日(星期一) 下午六至八时 展期至六月廿三日
地点: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五号衡怡大厦二楼202室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五)上午十时至下午六时三十分、(星期六)至下午六时
查询:2526-9019 tzchang@hanart.com
姚媛1971年出生于浙江,199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从二零零五年个展结束之后,姚媛不再简单去理解绘画(或者“艺术”)是什么,她不仅希望在山水中去寻找理解的可能性,也在自然的花鸟树枝中去投射内心的奇异,同时,那些江南的庭院里的石头、涟漪以及班驳的痕迹,开始在姚媛的内心唤起理解力与感受力。她在变化和流逝的自然对象、古人笔墨和历史遗迹之间往来寻觅。她开始是对自己的理解,可是,时间让她发现了这样的理解还很简单。渐渐地,她开始从别人的理解中寻求对自己的理解,她把理解的范围放大,她从走过的每一处景别并在空气以及阳光或者阴雨中的状态中寻求理解,她清楚了,理解本身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的和加深的。
正如学人们注意到的,中国经典文献中的基本气质就是追忆,正是在对始终流逝着的过去的追忆中,构成了对“永恒”与“境界”的守持,来自佛陀的提醒、来自文本概念的呼唤、来自自然物自身变化所唤起的意识,甚至来自悠远的旋律,其实都是这个意思。这样看来,姚媛的笔砚纸墨就成了追忆流逝的工具,那些从笔端留下来的痕迹——残破的庭院、烟云中的黄山以及飘零中的繁花——就成为我们理解一个特殊追忆的依据。
姚媛的“园林”系列分为两类,一为以花草和树枝构成的园林一隅,另一类为“记忆”。这些作品都来自重游园林的感受。与同类题材明显不同的是,姚媛完全舍弃了对园林的物理状态的关注,她甚至也根本不去在意一些“新文人画家”对园林的笔墨表现。她似乎觉得为什么不去发现生长在园林中的任何一棵微不足道的自然生命——茶花、梅花、桃花或者古老的石笋甚至就是几根残枝和少许败叶——的存在的价值?园林被退到了远处,变得模模糊糊,其实园林已经成为残垣断壁,没有完整性,所有的构图都以片断的方式呈现。看上去,它们的出现仅仅是为了给出对历史的追忆的提示。
(实习编辑:庞云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