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城市: 北京-北京
展览时间: 2008-01-19~2008-03-21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馆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馆、敦煌研究院
展览前言
敦煌,地处北纬40度,东经92度,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古丝绸之路之重要地标,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公元4世纪开始,随着佛教东传与兴盛,敦煌连续开窟造像,千年不断,形成了中国佛教艺术的辉煌宝藏。特别是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整体保存了一千多年间的雕塑与壁画作品。这是在传统汉晋文化的基础之上,融合吸收外来文化,产生的具有民族风情及民间趣味的艺术瑰宝。敦煌现存812个洞窟,计有历代壁画5万多平方米。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大量8~10世纪的绘画作品得以面世,一般统称为“敦煌遗画”或“敦煌绢画”。而敦煌藏经洞所出的5万余件写卷,年代上自东晋,下迄北宋初年,数量巨大,极大丰富了中国书法史的景观。
20世纪初期,被誉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的敦煌藏经洞的重新发现及国际“敦煌学”的滥觞,使敦煌艺术传播世界。敦煌也成为中国艺术家心目中的圣地。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坐马车、骑骆驼、还是乘火车、汽车或是搭飞机,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和艺术家奔赴敦煌,面对千年艺术经典展开临摹、写生和艺术创作。敦煌的重新发现,慰藉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艺术家的心灵。敦煌,已然成为中国美术发展的源头活水。而今,敦煌的整体保护与管理日益科学规范,敦煌莫高窟已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和中国美术馆的渊源由来已久。戴念慈先生在设计中国美术馆建筑时,从敦煌莫高窟汲取了九层飞檐的传统造型语言。1963年2月落成的中国美术馆,因其独具民族风格的建筑形式,成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北京十大建筑之一。所以,这次“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的举办,某种意义上看,是敦煌与中国美术馆一次睽违已久的约会。中国美术馆和敦煌艺术研究院双方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及人力再现敦煌艺术的盛况,展览融学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穿梭其间,人们有探寻宝藏的趣味,更能在北京直接体会到较为完整的敦煌艺术,获得恍若隔世、神秘吉祥的参观感受将以相当震撼和强烈的心灵震撼。
“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展品绝大部分来自敦煌研究院提供的自魏晋南北朝到元代最具代表的10个精美复原洞窟、敦煌彩塑复制品13尊、敦煌石窟壁画临本120幅、敦煌石窟彩塑真品9尊、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真迹10件、敦煌花砖10件。
(1) 复制洞窟10个,分别为莫高窟第275窟(北凉)、莫高窟第249窟(西魏)、莫高窟第419窟(隋)、莫高窟第220窟(初唐)、莫高窟第45窟(盛唐)、榆林窟第25窟(中唐)、莫高窟第158窟 (中唐,4/5比例复制)、莫高窟第17窟(即藏经洞,晚唐)、榆林窟第29窟(西夏)、莫高窟第3窟(元代)。其中,按照4:5的比例复制的著名的158窟巨型涅槃卧佛将安卧在中国美术馆的圆厅,向世人展示佛教文化的博大与神秘。
敦煌壁画有5万平方米,数量之大为世界上前所未有。但是,在长期的自然变化中,风雨沙蚀皆成害,敦煌壁画遭受着众多疾病的侵害。所以,自敦煌保护机 构成立伊始,专家们就想尽一切办法保护敦煌壁画。完成一个洞窟的整窟临摹复制,一般需要4年左右。1954年,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整窟临摹复制完成,这是我国首个完成的敦煌石窟整窟临摹复制。1955年国庆节,285窟整窟复制品在北京故宫展出,引起轰动。第45窟和榆林窟第29窟的临摹复制工作近年刚刚完成。其中,榆林窟第29窟是首个全部用矿物质新颜料临摹复制的敦煌石窟。敦煌研究院几代美术工作者已经完成敦煌石窟12个洞窟整窟的纯手工临摹复制,整个过程长达60年之久。敦煌复制洞窟曾经个别的在北京、上海、广东、日本展出过,但是,在敦煌以外的地方,象此次10个复制洞窟集中展出,却是前所未有的规模。届时,观众可以非常近距离一睹那些难得一见的壁画,切实感受敦煌的历史和气势。
(2) 敦煌石窟彩塑真品9尊,这些可移动文物发现于“千像塔”中,包括6座菩萨彩塑像,1尊力士彩塑头像,1尊弟子彩塑头像。敦煌莫高窟造像以泥塑彩绘为主,少见石雕、木雕,另有1尊六臂观音像,因其木雕材质,实属罕见的珍品。
(3) 敦煌彩塑复制品13尊,包括1尊盛唐时期藏于千像塔中的供养菩萨像临品。
(4) 敦煌石窟壁画临摹品120幅,从题材内容上看,有佛经故事、佛像、飞天、伎乐天、供养人、藻井。其中不乏鸿篇巨制,如《帝王图》、《张骞出使西域》、《都督夫人礼佛图》、《张议潮出行图》、《宋国夫人出行图》、《千手千眼观音》都是长达数米的完整的壁画临品。
壁画临摹是敦煌艺术研究和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兼具保护、展示和传播功能,把敦煌艺术的形象传达给没有来过敦煌的人们。从上世纪40年代成立保护机构起,敦煌研究院的美术工作者就开始了壁画的临摹工作。由于条件艰苦,最初的临摹几乎在白手起家中起步。敦煌的美术工作者曾用镜子反光照亮,并长期自制临摹工具。
60多年过去了,几代敦煌美术工作者不但总结出从起稿、线稿、上色、画面整体调整、完稿等一整套临摹技法,而且建立了以客观临摹、整体临摹和复原临摹为基本方法的敦煌壁画临摹体系。
(5) 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真迹10件,其中八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一份北宋年间手书的“酒帐单”,纵33.5厘米,横118厘米,属国家一级文物,头、尾皆残,存49行。纸张接缝处,钤有“归义军节度使新铸印”长方朱文印。研究者认为酒帐立于宋干德二年(公元964年)。反映了敦煌当时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价值。原纸割裂为二,前11行藏敦煌研究院,后截由日本青山庆示先生收藏,1997年捐赠敦煌研究院。
藏经洞里藏有上起三国,下迄宋代近十个朝代的五六万件历史文物。内容包罗万象,除了佛、儒、道教和其他宗教经典外,经、史、子、集、诗、词、曲赋、通俗文学、水经、地志、历书、星图、医学、数学、纺织、酿酒、熬糖、棋经等一应俱全,还有大量民间买卖契约、借贷典当、账簿、户籍、信札等。有汉文,也有藏文、回鹘、康居、于阗、龟兹、突厥、粟特、梵文等多种文字写本。文书中还有唐、五代、宋时期的印刷品。这些历史、地理著作、公私文书等,是研究中古社会的第一手资料,誉为“百科全书”。敦煌藏经洞的文物至少分散在世界上13个国家中。藏经洞文物流入西方以后,以藏经洞发现为肇端,继而引发国际敦煌学的兴起。
(6) 敦煌花砖10件。其中有著名的八瓣莲花砖,砖面中心突出一圆点,环以八瓣莲花,四周饰以云头纹,四角花蕾。整个花砖的浮雕面齐平光洁,流畅清新,系敦煌莫高窟西夏洞窟出土。本次“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中,八瓣莲花砖的纹样运用到展厅的地面设计上,以期唤起观众对敦煌的遥想。
展览期间将有三本画册同时出版发行,包括由中国美术馆和敦煌艺术研究院合作出版的画册《盛世和光——敦煌艺术》、《面壁生华——艺术名家与敦煌》、《古韵新风——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创作作品》。
“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 是中国美术馆2008年的开年大展,积极响应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是2008北京奥运的重要文化文化项目。展期横跨2008年春节,承载着千年民族文化的敦煌艺术将为我们的国家和百姓祈福纳祥。这是敦煌艺术第一次走进中国美术馆,也将是一次最全面的、最具学术脉络的敦煌艺术展。
(实习编辑:郭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