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城市: 北京-北京
展览时间: 2007-12-09~2008-01-09
开幕酒会: 2007-12-09 15:00
展览地点: 西五艺术中心
参展人员: 代瑞雪、杜华、李文、王波、王丽娜、许良、原晓光、张汉普、赵波
展览前言
近年来国内外都开始关注年轻人步入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引发的现象,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崭露头角,显露出不同于以往任何人群的特点。社会学家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每10年分成一个阶段加以研究,1980年—1989年出生的人,美国叫做Y一代,我国则把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出生的这代人称为“80后”。他们奉行自我的独立性,很少标榜崇高,也不喜欢表现痛苦感,几乎不关心政治,也没有精英意识,人们不能理解这一代人,责备他们缺乏思想、崇尚享乐。
《今日美国》在描述这一代人时写到,“所谓‘Y’,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状态和思维逻辑,没有特定的时间概念。如果一个出生在1976年的人也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那他也应该被划到‘Y一代’的圈子里。”我更愿意称我国的这一代人为“信息化的一代”,他们成长于80年代改革开放的时候,那时候我正上初中,社会上流行一种“名著缩写本”,主要是小说,把各个著名的小说缩写下来,短时间之内你就可以了解中外最有影响的小说的故事梗概。当时很多人对此表示不屑,认为这除了能在别人茶余饭后的聊天中插嘴以外没有别的用途。89年我上了高中,忽然之间对知识有了一种近似病态的了解欲,当时出版物也极为丰盛,我天天在图书馆借阅各种书籍,甚至一本很厚的书也能在几天之内看完,学校里这样的人不少,经常能看到手上拿着一本《西方的智慧》散步的同学。现在也不记得当时都看了些什么,肯定是有益的,但糊涂仍然糊涂。90年代末我大学毕业,社会上流行起互联网,网络的好处是降低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成本,现在,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足不出户就可以马上了解,看大师的作品不用买画册了,能和远在他方的人随时交流,想查什么概念都能立刻找到,众多理论和流派,呈平面状态并置陈列在眼前,那就像80年代的名著缩写本。改革开放和互联网带来了庞大的信息量,使人们一时间忙于“知道”,但没有时间思考,“你知道吗?”往往是一段聊天的卷首语。对于一个循序渐进的美术史的发展来说,便捷的信息交流无疑是有益的,而对没有经历过各种流派演变冲击的国人,要首先经历一个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形容为文化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方世界自实现了工业化和技术化以来,进入了现代社会,科学、哲学和艺术在不同的领域内的进步造就了西方艺术今天的样貌,但我们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传统的工厂没有发生什么就倒闭了,谈不上工业化就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所以从观念上说,我们和别人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时代,主观上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客观上,有许多资源可以利用,那些在其他国家已经发生过的将成为可供参考的文本,或者说,思想的启蒙,这应该是一个讨论期,而不是一个收获硕果的时期,70后,80后正是这个时期中的一代。
从电视开始,受信息化影响的这一代人接受的图像信息就远远大于文字信息,年轻的艺术家在题材上使用了一些新的艺术形式,比如卡通动漫,游戏或者图像,作品中具有图像性是很自然的表露,在观念艺术当道的今天,他们作品中却并没有攻击传统的艺术,他们的审美仍是建立在人的感官体验和情感表达上,用象征、比喻的手法对意象进行描述,因此他们作品多少都具有叙事性。这个特点表明,年轻一代的思维方式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他们仍然需要对通过事物的现象表述进行艺术创作。
东方艺术是重表现的,传统绘画中没有西方的再现性具象的特点,中国画注重“意在象外”,讲究传神,包括对象的内在的精神和画家自己的主观情绪的表达,追求言不尽意、意在言外的境界。中心观念是“气韵生动”,“气”是画家的内在激情的冲动,“韵”是“气”表现在画面上的韵味和情趣。可以说是对内心的一种叙“事”,西方艺术发展到今天,是由他们追求真理的特性决定,而在东方,“完善”才是最终的理想,这是传统留下的财富,也是作为一个东方人无法避免的特质。
新德国电影运动(New German Cinema)四杰之一的维姆·文德斯(Wim Wenders)认为童年印象对他全部生活视角的形成,很明显有着重要作用:“我相信如今我们都明白一个人的成型,很大程度是在童年;那些梦想与感性之宝藏,大多自儿时发源。我认识的几乎所有人,写作的、作画的或作曲的,都在汲取这一宝藏。”维姆文德斯自童年开始的记忆,就是向成为美国人发展的漫长道路。他的“进口朋友”们给了他孩提时代很多快乐,美国漫画、美国电影和美国音乐,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比起紧身衣般的德国文化,它们娱乐好玩,带给人伟大宽阔世界的感觉。文德斯认为米老鼠和马克·吐温是真正的“生活课堂”:“对我来说,哈克贝利·费恩的密西西比河要比莱茵河或莫塞河(莱茵河的支流)亲近多了。”(彼得-克劳斯·舒斯特《视角:摄影的尽头——维姆·文德斯的城市与荒漠》)
成名后的文德斯通过影像致力于对德国语言的拯救——“语言是我们所有的惟一丰富的资产。这个国家不再丰富,还没有再次丰富,也许可能再也丰富不起来。”
信息的大量汇集刺激人们的感官,也肯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把陈列在眼前的概念、主意、流派随意挑拣任意组合,这是一种实验的态度,也是一种讨论的方式,最终还是要走向对自我的认知,但需要对结果负责任的不仅仅是年轻的一代,也不仅仅是艺术。当代艺术没有比这个时候更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撑了,艺术需要从小处着眼,需要用极富个人色彩的手法,用切身的真实性,表现日常生活的复杂与多义,交流自身的经验,讨论与虚构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就像“发酵”一样,当面粉已经准备好,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时间去完成这一过程。
(实习编辑:郭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