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前沿剧展”即将在上海大剧院揭幕,都是英伦好戏,而主办方走低票价路线,多数卖50元,最高为150元,薄利多销,大得人心。
多年来剧场票价过高,动辄数百上千,严重脱离我国现实消费水平。前年我赴英国,适逢制作浩大的舞台剧《战马》在伦敦西区热演,我买的中档票,仅合人民币300元左右。
剧场票价居高不下,原因是多方面的。剧目不合市场之需,剧场为保本就提高场租,把风险交给剧团;剧团方面往往着力于向上面讨钱,因为这比走市场容易些。演员和剧组则往往把票价同身价、艺术质量同日而语。高票价——观众减少、场次减少——演员实践机会减少——艺术质量降低——市场进一步陷入“有价无市”状态,渐成恶性循环。 回想上世纪60年代前期,我是天蟾舞台青年日场的常客,票价两毛五分。我家当时属中等收入,孩子们以自己的月规钱即可经常出没剧场。因此今天我为“爱丁堡前沿剧展”的低价路线叫好,为主办者培育市场的拳拳之心叫好。
(实习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