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观众掌声雷动,演员激动含泪,北京人艺被上海文艺界人士形容为一座艺术殿堂。
这样的成功不难理解,《知己》《原野》《窝头会馆》《我爱桃花》等,都是北京人艺经过市场检验的优秀剧目。它们本身就能打破所谓的南北文化差异。濮存昕、宋丹丹、徐帆、杨立新、胡军等名家大腕齐聚,这对任何一地的观众都有强大吸引力。此外,别忘了上海对高雅艺术的喜爱一点也不比北京少。
对于北京人艺在上海的成功,濮存昕总结出了两个观点:一是他觉得搞艺术还得是作坊式、家族式的;二是北京人艺的创作非常自由,艺委会比任何人都要求严格。濮存昕的这两个观点为其它城市发展话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濮存昕说做艺术还得是作坊式、家族式,其实强调的还是师承问题。重视师承不但可以维系艺术的严肃性,而且会强调精神的一以贯之,并且会在这种精神的强大感召下,让后来者对前辈经验有敬畏心。北京人艺的“戏比天大”,就让很多演员能够减少或放弃商演,投入到本职的演出。
若非对师承有强烈认同,他们不会做这样的“傻事”。
至于创作自由,这是北京人艺自己争取来的。端正的创作态度,严肃的创作理念,这会给作品本身带来尊严。这种尊严是不容外界染指的。得到这种尊严不容易,捍卫这种尊严更不容易。濮存昕能说出北京人艺创作非常自由这句话,本身也是一种自信的体现,它申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专注于艺术,就不必有额外的、多余的担心。
北京人艺独此一家别无分号,注重作坊式、家族式的发展模式没问题,但也需有一种开放的心态,推广自身成功经验来影响其它艺术团体。有必要的话应多向别的团体进行“输血”式的提携或帮助。一枝独秀固然好,但如果整体环境不改善,总归是孤独的。没有师承的艺术团体也没必要沮丧。师承其实是没有边界的。伟大的精神自然有其遮蔽不住的光辉,需要做的是善于学习和坚持。
创作自由是保证艺术作品质量的基础,但也只有当它和师承、用功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焕发出魅力。收与放在当下创作环境中很重要,两者都不能少。
(编辑:刘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