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戏剧”《论黑暗是不存在的》演完了最后一场。导演说:“虽然以前每一场感觉都不错,但这是最顺的一场。”跟往常一样,戏剧散场后,仍有部分观众留下来和主创人员进行交流。
这是一部没有预算、没有投资、没有商业推广书、没有可控制利益的话剧。说白了,这是一部具有探索和冒险价值的戏剧,导演给他的定位是“行动戏剧”或“即时戏剧”。
“行动”的开始与结束
最初,这部戏的创作灵感来源于2005年著名的佘祥林案,后来,又巧妙地穿插了诸如“芙蓉姐姐”、“超级女声”、“无极”这样的社会文化事件。
在中央戏剧学院旁的一家餐馆里,该剧导演朱修阳看上去显得有些疲惫。毕竟,10天紧绷着的神经终于能暂时舒缓一下了。对于剧组里任何一名演职人员来说,戏的散场既有些解脱,又有些落寞。
话剧结束的当天晚上,导演兼编剧的朱修阳,带领着三十多名剧组成员集体前往北京鬼街的一家餐馆庆祝。剧组人员的到来,立刻让小小的餐馆变得拥挤不堪,那晚大家痛快地喝了很多酒,一直喝到凌晨5点钟。结帐时,导演朱修阳才发现自己忘了取钱,口袋里只剩下了几百块。
戏剧神坛的“终结者”?
在《论黑暗是不存在的》的宣传单上,号称此戏是国内首部“即时戏剧”,同时,最吸引眼球的还有“它是对2005年事件的一次盘点。”佘祥林案件、“芙蓉姐姐”、“超级女声”、“无极”等这些2005年的关键性事件都转化成了这部话剧的故事情节、观点台词。
现实事件与艺术创作上的互动,表演现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表演者与观看者之间的互动……其实,观看者与艺术表演现场的“互动”从观众买票时便产生了,很多还未走进或刚走进剧场的观众,弄不好便会被演员抓住提问。
“你认为什么是黑暗?你的2005年过得好吗?你是否知道佘祥林杀妻一案?你喜欢‘超级女声’三甲里的谁?” …… 不同的人面对这些问题,呈现出不同的表情,有惊慌失措、窘迫害羞的,也有镇定自若、振振有辞的,当然也有打官腔的,还有说真话的……
在剧场里,看到这些与生活相关的回答,在剧场多媒体银幕上播放时,观众发出了一阵阵会心的微笑。那些不巧被访问到的观众,感受则不大一样,有的感到自己被愚弄了,更多的则是乐呵呵地看着自己在银幕上的形象。
艺术的安全与冒险
“我们并不是北京人艺的现实主义,也无意于模仿孟京辉老师的先锋到底!”
这是话剧中的一句台词,也是朱修阳搞这部戏的一个明确态度。
既不是主流的现实主义,也不是先锋戏剧,那《论黑暗是不存在的》究竟是什么呢?有多媒体影像、有现场采访、有正经地表演,在形式的创新上,这部戏可谓是极其之多的,该使用的元素都用了。可在看习惯了传统话剧的观众眼里,这部戏怎么看怎么像是一部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的“大杂烩”。对此,朱修阳并不介意也不避讳,他说“是啊,没关系”
朱修阳并没有将《论黑暗是不存在的》作为一部单纯的艺术作品。他说如果非要是艺术作品,他完全可以把它通过文学、小说或者其它艺术形式来表达。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那是因为他觉得这部戏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
毫无疑问,这部戏以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表达了对现实的一种强烈关注。目前,中国艺术创作的现实是,大多数艺术家已远离了现实生活,远离了创作本原,远离了那些花钱买票进场看戏的观众。观众的逻辑也很简单,既然你的东西和我没关,那我凭什么还要跑到剧院里去睡两个小时觉呢。
谁敢面对这个社会更大的真实?谁敢去冒险地发现和探索它?
这正是这部戏想要探索和回答的。
(编辑:刘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