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戏剧写真 演出动态 戏剧视频 戏剧教室 戏剧文本 札记随笔 理论家专栏 戏剧名家 戏剧评论 人物访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梅兰芳游美记》:中国剧的优点何在

2008-08-26 10:29:04来源:    作者:

   

作者:齐如山

    国内学界研究戏剧的,多数都注重唱工腔调;其实国剧的特长处,并不在此。按歌唱一节,各国有各国的唱工,各民族有各民族的腔调,固然不必强同,也暂不必判断优劣。常听外国人初听中国戏歌唱,大致都说是叫唤,有许多初听外国歌唱的中国人,也讥外国歌是鬼嚎。这都是没有学问,所见不广的人们的议论。

    各民族耳目的濡染不同,歌唱当然就相异,可是虽然歌唱腔调相异,但其引喉而歌的原理,却大致相同,所以可以说中国剧与外国剧里的歌唱,没有什么大分别。那么,它们最显著的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一言以蔽之,在各种组织法与各种动作两种而已。

    现在把国剧各种组织和动作的特点,大概说说。

    关于各种组织

    各事都用美术化的表演法形容出来。如登山涉水,骑马乘轿,进门上楼等等。

    背供和含有背供性质的各种举动。如:听人说话时,把头向旁边转去,用袖把脸一遮,一出神,或表示喜色,或表示忧貌,或表示怒容,或者道白几句,都是表现自己内心的思想感触,对方的脚色须装作不闻不见。

    绕场。如在台上一绕便是换了一个地方。所以戏中常有“戏台方寸地,一转万重山”或“出门三五步,咫尺是他家”等等的词句。

    同场异地。如:一家人正在房中坐谈,忽然有客来拍门,家院先做出门式,方得与客人答话,意思就是与客人在门前说话;以后再做进门式,向主人回话,意思就是在房中说话呢。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

    四个龙套就代表万马千军。因为写实,这种情形就没法排演,至少在中国戏台上决不能排演。

    各脚上下都用锣鼓随之。如:各脚上场下场,应该走若干步,到正场都有一准的规定,并且用锣鼓随着。若有时多走几步,或者少走几步,就算一种小错。

    各脚在台上或坐或立,都有一定的位置。或并立,或单立,各时各处都须有美观的规定,不失分寸,到相当的时候起唱工。[NextPage]

    关于各种动作

    各脚出场时的抖袖理装。这种种身段,都来源于唐朝的舞式,并且极美。我另有一篇文字专论此节,现不再赘。

    各脚步法的规定和姿式。抽象地说,净脚的步法须阔大,生的须圆整,小生的须雅练,旦须袅娜等等。然各脚所饰的人物个性各有不同,举止台步也须有分别。如净一脚,关云长、曹操、张飞、李逵等,各有各的步法。

    说到旦脚,所去的是皇后,是夫人,是小姐,或是丫环,都各有分别,如柳迎春有柳迎春的步法,穆桂英有穆桂英的步法。至于小生,如周瑜与张君瑞,更是截然两样。所以本行人有句话:“小生出场要看鞋底。”因为若穿蟒,就在前面看鞋底;若穿褶子,就在后面看;穿箭衣挂宝剑,就在旁边看,等等的区别。总之,官场、乡间、文武、工商人物的身份,各有各的不同,自然各种有各种的步法。

    转身的姿式。这种姿式也大致来源于唐朝的舞法。转身时的快慢,须与音乐相同,而且还须美观。头、手、胳膊等等,都有很切实的规定。

    坐立的姿式。无论坐或立,其头、手、足、胳膊、腿各部的动作,都有规定。大致净脚须正身,腿脚踏开,肩膀要圆;生脚也要正身,但较净脚的胳膊腿须稍微收敛;小生身子就稍偏,手足更敛;旦脚就须侧身,肩膀越下垂越好,脚须前后踏步。以上不过大概说来,因为各脚所饰人物的个性,固然各有不同(与步法条参看),穿的衣服也各有分别。如:穿蟒的人物,举动的姿式,与穿帔和穿褶子的姿式,自然不能一样;若扎靠的,就更不同了。

    指示的姿式。这种姿式的种类很多。如:远指,近指,怒指等,各有不同,并且生旦净末丑的指示法,也都不同。如:旦脚若远指,手心就朝上,手须高抬;近指,手就须放得稍低;若怒指,手就直向前,而手心朝下。但是无论远指、近指、怒指,在未指以先,手先要向怀里绕一半环,方能指出,眼也须始终随着,意思不过取其有神美观。净脚用右手指示,左手须高抬。生脚的一手,须向背后。

    并且在指示的时候,对五个手指的姿式,各脚也不同。如:净脚就须食指、中指并伸,大指要向外伸,无名指和小指都拳着;生脚与净脚略同,惟大指须稍向手心弯去;旦脚的指法更复杂,食指须向背弯曲,大指和中指交成一圆环,无名指尖弯着交于中指的中段,小指尖要弯着,按在无名指的中段。像这种种的琐细情形,难以尽述,现在不过大概说一点,可想其他。要之,这种种姿式的规定,不过务求其美观而已。

    持物的姿式。如:持刀、持杖、持扇、持麈等事,时时处处都有一定的持法,虽然看着时常有变化,但却只在规矩以内变化。再如《战蒲关》薛艳贞的托香盘,《虹霓关》丫环的托茶盘、持烛等等姿式,尤其讲究,倘演者对此处一松懈,全剧的精彩,就可以失去好多。

    提物的姿式。如《采桑》及《六月雪》等戏的提篮。

    负物的姿式。如:《祝家庄》石秀的提柴,公孙胜的荷牌;《刺红蟒》的挑水,老家人的背包裹等等。

    打仗的姿式。如:起霸、越马、走边和交战时的各种手式,都是在有意义之中,加入许多美观的姿式。

    整冠的姿式。如整冠以后,紧接着抖袖。若不整冠,手落下时便不好看。生脚整冠尤须有身段。


    (实习编辑:庞云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