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英国曼彻斯特的哈雷乐团)在演奏理查·施特劳斯的音诗《唐璜》时,于底气十足、不动声色间竟散发出如此华美细致的管弦乐声,每个声部都恰如其分地把握了自己的尺寸、力度、色彩、句法,每件乐器的出现都自然流畅却每每出人意表。
走过第十五个年头的“国际音乐节”越来越显出它的成熟和底蕴——将设计专业且主题指向明确的曲目通过英国老牌实力派乐团铺台,再引入似乎有“过气”之嫌的两大巨星担纲,当然中国人并不熟知的指挥马克·埃尔德爵士亦属欧美乐坛虽未占尽风光却也热门的新锐人物。如此对资深乐迷来说极其诱人的“菜品”,再加上杨燕迪博士精心撰写的“曲目解说”,所有的“利好消息”都意味着中国古典音乐事业的操作水平已经呈现与国际接轨的势态。
有些遗憾,如此高水准并且很有趣的音乐会,尽管票价较低,还是没能票房售罄。赞助商拿走了最好的票,结果也空出不少的座位,其情其景令人痛惜。不过,相信每一位到场的人在这个深秋的夜晚都会很快享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好和喜悦,忘记这不快。感动来自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他因伤淡出乐坛数年,技术水平已不复全盛时期的灿烂和张扬,但是他呈现的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确实出乎意料的感人并洋溢着独特的风情。我们可以说这来自悠久而强势的俄罗斯传统,也可以理解为文格洛夫本人的生命感悟。因为与他多年前的数个演奏版本记录相比,他的琴声更加浑厚绵长,他的分句来自独到的呼吸,俯仰之间更显大气巍峨。他在技术上有点力不从心,甚至出现几处错音(这在十几年前根本无法想象),但是他以深沉的音乐性和控制极好的弱奏Hold住全场。这种能量感非常强大,因为许多未登堂奥的音乐初入门者在那个时刻被打动了,被征服了。
另外一种感动来自英国曼彻斯特的哈雷乐团。这个在巴比罗利度过艺术生涯最重要时期的乐团实在太具备“帝国气质”了。他们在演奏理查·施特劳斯的音诗《唐璜》时,于底气十足、不动声色间竟散发出如此华美细致的管弦乐声,每个声部都恰如其分地把握了自己的尺寸、力度、色彩、句法,每件乐器的出现都自然流畅却每每出人意表。在德沃夏克的《谐谑随想曲》中,玩笑开得矜持而有分寸,却有一波胜过一波的感觉,硬是把一首散淡随意之作演成管弦乐色彩竞技的范本。
这个惬意舒适而欢畅的夜晚不能离开亚洲第一花腔女高音曹秀美。这是我挚爱的歌唱家,无论是唱片还是现场,我都被她迷倒每一次。她的显赫资历使她拥有每举手投足都要颠倒众生的资格,她曾经是伟大的卡拉扬和索尔蒂的宠儿,见多识广,傲视欧美乐坛。她同时是歌唱舞台的常青树,技巧炉火纯青,表演娴熟,气场威慑全场。能够在北京连续听她的三首代表不同风格的花腔咏叹调,在当下简直不可思议,可谓幸福降临得恍若梦中。
(实习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