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女孩和旭日阳刚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是今年春节前后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在亿万观众的注目中旭日阳刚的歌唱跑了调,但观众都很宽容。网友玉西说:“我们应看到旭日阳刚是草根选手,其自身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完美。”但我们也不禁要问:观众对他们的宽容能持续多久,草根音乐的春天在哪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web2.0让人们更容易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上传博客、照片、视频,越来越多具有个性特征的草根被挖掘出来,成为大家追捧的对象。2011年山东春晚上的一首《青岛银》也散发出草根的气息,“青岛银(人),青岛银(人),青岛银(人)大好银(人)……”这首由青岛小强创作的歌曲在青岛几乎家喻户晓,听者无不被其幽默的歌词、诙谐的腔调所吸引,连当地的外国人都能跟着唱上几句。
这位艺名为青岛小强的草根音乐创作人没有进过音乐学院学习,他说:“我从小就喜欢电子舞曲,2002年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自己做舞曲呢?于是我就开始自学舞曲的制作。”如今,他成立了“青岛小强音乐工作室”,经常为一些歌曲制作混音Remix,同时也用电脑进行音乐创作。
对于草根音乐能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青岛小强认为这是一种必然。随着电脑音乐制作越来越方便,喜欢音乐的朋友们不仅可以通过电脑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甚至可以用电脑或手机来制作自己喜欢的音乐,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通过音乐表现出来。歌曲《青岛银》最初的创作动机,就是青岛小强从电影《疯狂的石头》里黄渤饰演的黑皮身上获得的灵感。“他满嘴的青岛话特别有趣,我就突发奇想做了这么一首歌,我把这首歌录完,放到了网上,几天后发现,点击下载率特别高。”他说。
青岛小强创作的歌曲《青岛银》、《哈大了》、《拜年了》等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活化,他不仅唱出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而且唱得诙谐幽默。他说:“我早期做音乐DJ时接触到国外一些音乐,发现国外有一些歌曲很好听,其实研究一下歌词,会发现很生活化、很搞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档次’。这对我现在的创作风格也有很大的影响。”
草根文化最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质朴本色。有专家称,粗陋和自娱自乐的成分会让它无法走得更远,但精细打磨之后的草根作品,其质朴感又会变淡……
文化批评家曾念长对草根文化一直很关注。他认为草根文化具有市场经济所张扬的平等性和消费性,市场经济必然会力挺草根文化的发展,但从社会分层来看,草根文化属于社会底层文化,它永远会有向上流动的冲动,因此,草根文化不会是终点。曾念长说,“张靓颖在酒吧唱歌时,是草根歌手,但在超女经济的推动之下,她已成了不折不扣的娱乐精英。尽管近几年来,文化商人都在吆喝草根文化,但事实上没有人愿意永远当草根,而文化商人也只不过是把草根文化作为他们翻新文化产品的一种原材料。”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认为,草根文化只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代表一个阶层的审美需要,但从文化的深层次角度来讲,草根文化并不一定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所以很难像严肃音乐一样源远流长。
西单女孩和旭日阳刚在网上成名后,很多人怀疑他们能走多远。同样身为草根的青岛小强并不赞成旭日阳刚一直唱别人的歌,“如果他们一直保持这种状态,他们必然会销声匿迹,如果旭日阳刚总是说我们是民工,我们爱唱歌,大家第一次听到觉得新鲜,第二次就会感到厌烦,第三次就会讨厌。旭日阳刚不如就唱民工的歌曲,那是他们的世界,或许可以成功。”
从最初做DJ到现在已有12年时间的青岛小强,在这12年里也走过很多弯路,“现在我几乎天天都在表演,不但在舞台上表演,跟朋友出去吃饭,我也会动不动就来一段,因为我的音乐形式来自于生活”。青岛小强说:“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音乐,音乐创作没想象的那么难,就看你是否喜欢了。我希望所有人都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唱出来、表达出来,尤其是年轻人。”
对于以后如何拿出更好的作品,也是青岛小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说:“音乐作为一个艺术品也好,产品也好,必须要让大家喜欢才能有价值,但是大家喜欢的同时,自己也必须喜欢,这样自己才能坚持下去,如何把大家喜欢和自己喜欢这两点结合起来,这是需要慢慢摸索的。”
曾念长认为,一首经典歌曲的产生是在一定的筛选机制下实现的。市场作为迄今为止最具自由和平等倾向的社会机制,必须得到进一步的保护。真正自主化的市场,不仅有利于大众文化的张扬,而且为小众文化提供了生存保障。他说:“当然,在保证市场自主筛选的前提下,社会精英对文化的态度就显得相当重要,他们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走向。”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陈荃有认为,艺术从来既不只是阳春白雪,也不只是下里巴人。草根文化是一种很有民间民俗文化特性的自然文化形态,它的存在是因为有一定的市场,“我们不能对它太苛求,应提倡文化发展的多元化,让不同的文化满足不同的人群”。
编后:央视春晚,再次让我们看到“草根文化”沐浴在“春天里”。西单女孩、旭日阳刚们的除夕放歌,足以把那个众口难调的舞台变得多元与祥和。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被世俗眼光视之为“底层”的民众对文化的渴望,以及他们的文化表达,从而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注入了民间的旋律、草根的乐章。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我们的草根艺人、我们的草根音乐,也要警惕被商业大潮所裹挟,保持清醒的自我而不丧失质朴的本真。
(编辑:邵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