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eroyal
她们在年少成长的隙缝里高声呐喊,可是没有人听得到她们的恐惧,她们用流浪、失身、刺青、酒精、浓妆去告别纯真,可是没有人看得到她们的伤痕,她们独自在流浪、堕落、放纵、崩溃的边缘之路,被友情暖暖地爱,被爱情狠狠地伤。但最后,她们中有的人灵魂得到了救赎,有的人却从此沉沦,付出了青春的代价。她们都是被花吃了的达达女孩,过去我们叫问题女孩,今天我们叫非主流女孩。
第一代 为生活所迫的底层女性
时间: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
特征:卖唱卖笑卖肉、无法掌控自己的幸福
银幕标志:周璇、碧姬巴铎
非主流女孩从何时开始存在,这个时间似乎并不容易界定。并不是喜欢拍大头贴、烫爆炸头、纹很多刺青才叫非主流,真正的非主流其实难以真正融入正常的社会,她们或许有着别人看来美好的外表和身体,但内心却已经被社会、经历打磨得充满阴霾。这样的女性一直都在。
看看周璇和碧姬巴铎那些充满了声色光影的角色演出,她们除了可以掌控自己的美丽,便只能把一切都交给了男人和不公平的社会。那些人物在台上的纸醉金迷让人想到了堕落,但在其背后却充满了无可奈何,她们的生死却是无人问津的。
德国默片《堕落少女日记》里的女主人公所经历的一切,跟后来第二代、第三代非主流女孩的更为相似,被迷奸,被家人抛弃,被社会抛弃,但是故事没有一直阴暗下去,女主人公选择通过自谋出路走出边缘。
社会的发展,决定了之后在被物质主宰的生活里,女孩们都开始发生变化,被动放弃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投身进一场又一场毁灭当中,这是非主流女孩命运里挥之不去的阴暗情结。
第二代 受性解放思潮影响、在社会大变革中迷失自我的美丽女孩
时间: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
特征:虚荣而时髦、有着或庞大或渺小的理想、过性生活如吃面包
银幕标志:李丽珍、周迅
美丽,是一些非主流女孩的标志,这样的美貌,令她们那样地不被社会所融合,也因为注意到自己对男人产生的诱惑力,她们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成长。《巴黎最后的探戈》里只用一个眼神就令阅人无数的马龙-白兰度倾倒的法国少女让娜,在有一段稳定的恋爱关系的前提下,与老帅哥展开情欲的拉磨战。
其实对于年轻的身体来说,一切只因为好奇和贪玩,遇到什么样的对象才会经历什么样的成长。《尽诉心中情》里刚刚被妈妈从大陆接到香港的女孩,永远无法理解妈妈为了她衣食无忧的将来而受的皮肉之罪,为了报复和表达自己对母亲的蔑视,她很快丢开老土的过去,融进繁华的香港,混成了太子妹,结果在与男友在窗下激烈做爱时被妈妈找上了门。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许多香港电影里都可以看到这种边缘女孩,比如《我未成年》、《老泥妹》、《飞女正传》等电影。女孩们大多数都有童年阴影,要么成了女童犯,要么是酒楼歌女舞女,要么是街头女混混,给她们带来考验的往往是那个阴暗的社会,而不是某个男人,她们是真正活在夹缝中的女性。
而最会拍边缘女性尤其是美丽女性的导演,就是王家卫。《堕落天使》里李嘉欣隔着黑色长袜进行的自慰,那一幕叫多少男人为之捶胸顿足,一个在人群之外完成一切的冷酷女杀手,对爱的渴求仍然是赤裸裸的。
同时间在内地的电影里寻找这样的边缘女性的角色,似乎一开始只能想到李少红《红粉》里的王姬和何赛飞,其实,与正常社会更格格不入的还是周迅在《苏州河》、《恋爱中的宝贝》里的角色。那个在船上毫无顾忌地利落地脱换衣服露出纤瘦的身体的女孩,那个剖开自己的身体想看看心脏位置的女孩,《恋爱中的宝贝》拍摄于2004年,将其归于第二代,就是因为影片的故事和风格再怎么超前,周迅角色的非主流特色,仍不及第三代的大胆与混乱。
[NextPage]第三代 因家庭变故、童年阴影寻求独立和安全感的女孩
时间:二十一世纪初期
特征:性别混乱、很早失身和出来赚钱、没有社会责任感、大多数喜欢奇装异服
银幕标志:梁洛施、田原、林嘉欣
进入二十一世纪,80后和90后之间在社会主导地位中的更新换代非常之快,父辈的艰辛,令活在城市里的这两代几乎衣食无忧,《巴别塔》里菊地凛子扮演的聋哑少女就拥有一个当医生的爸爸,但丰硕物质生活的背后,是无尽的空虚和寂寞,因为父亲的忙碌和母亲的死亡,少女感觉不到父爱和母爱,和同学去广场嗑药,穿着校服在酒吧张开双腿挑逗不熟悉的男生,即使什么也听不到,也要在舞厅里感受那份迷醉,因为那比在家里对着父亲更让她觉得有活力。当别人在意她的残疾时,她宁愿脱光衣服去从一个刚刚有点好感的警察身上寻找被理解的温暖。
这一代的非主流女孩,做的很多事情都看似不问原由的疯狂,但本质反应的还是社会问题。《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自杀的女学生,在她去援交的路上,手机上还挂着大大的厚厚的人偶链,那是她作为一个未成年少女的表面,而她援交的对象却全部都是可以当她爸爸的人,在这种深深的羞愧与自责中,她选择了堕楼。
如果远离阴暗,你就真的可以遇见光明吗?如果你有一个强奸过你和你姐姐的爸爸,如果你还未成年就生下爸爸的孩子,你觉得你的人生应该怎样继续下去呢?《围·城》里14岁的Panadol选择当大姐大,每个学坏的小孩都以为社会里应该有陈浩南、洪兴十三妹,Pannadol就是如此,禽兽父亲可以令她一夜之间学会仇恨,她可以教一班小混混去强奸她的亲生姐姐。
除了没有灵魂的、灵魂被魔鬼侵蚀的,当然还有拥有正常灵魂却失去了性别判断能力的非主流女孩。《十三棵泡桐》里喜欢充老大的“假小子”刀子,就是这样被女孩子喜欢着,又喜欢上彪悍的插班男生,但当她乖乖地穿上父亲买给她的纱裙,那一切都注定成为青春记忆里最刻骨铭心的一次胡闹。
性别混乱似乎已经成为了80后、90后的标志,当你以为那些像女孩的男孩和像男孩的女孩才是性别混乱的一群人时,梁洛施和杨丞林在《刺青》里就演绎了一段正常女孩之间的性交,跟梁洛施相比,似乎杨丞琳在戏中的角色更符合非主流女孩的特点,为了生计进行视频性交易。但不久,梁洛施在《伊莎贝拉》里扮演了一个爱上自己“爸爸”的女孩,比杨丞琳的意识更加自由。
还有永远睁着迷蒙双眼、嘟着花朵般嘴唇的田原,天生就有一张非主流的脸,她在《蝴蝶》和《江城夏日》里扮演过两种截然不同的边缘女孩,尤其是《蝴蝶》里那个在超市里偷东西吃的小叶,干净得犹如一张等待涂抹的白纸,还有那种不知身世的神秘感,也就是因为这种纯真,她才会与蝶在彼此的引导下相爱,床前那错位的亲吻,就算是男人看了也垂涎欲滴。
非主流女孩的女同情结,到《花吃了那女孩》时达到一个集体大爆发,而且到此时,你已分辨不出这种女同关系,究竟是好玩、赶潮流,还是真的相爱。她们对彼此的抚摸、注视都能让人屏息,因为她们都是这样美丽。林嘉欣在《花吃了那女孩》中剪短发还染了色,含着糖果哄其他女孩开心,那些女孩子为她争风吃醋。别人以为她们的生活里只有像爱情又像友情的打打闹闹,可是她们却觉得生活充满了糖果色的三角恋。
在这些描写边缘女孩的电影里,对她们身体的描写都是非常细致和充满诱惑力的,只不过偷窥者有时是同性,有时是异性。《达达》里那个会跳舞的女孩达达,她运动的身体的特写就出现过几次,每一次都更坚定了男孩赵野要为她牺牲自己的决心。的确,青春的身体几乎是达达们唯一的本钱,只看你是用它来生存还是来爱人。这么丰腴的身体和这么曼妙的舞姿,在每个清晨、夜晚吸引着继父和赵野,不过,一个要玷污她,一个要保护她。
不与男孩相爱,是因为怕受伤害。但其实,与男孩相爱,也许更能携手走完流浪的道路和成长的阵痛。非主流只是一种阵痛,当女孩们耐心度过了人生的边缘,抛弃童年、少年时期的伤痕记忆。也许只用剪掉风尘仆仆的长发,就能拥有干净如初的天空。
(实习编辑: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