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图片库 摄影赛事 采风天下 快乐聚焦 知识园地 器材天地 艺术人生 访谈 评论 摄影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空壳村的传说

2011-03-02 17:47:25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

   

    2009年9月开始,在中国摄影界,《空村》成为马卓的标签

    《空村》,是以山西全境11市历史久远却日渐衰败的36个村庄为背景,进行的一组历时14个月的纪实摄影。马卓将"影像视角探触到一个久被忽略的盲区",提出了"一种古老生活方式在都市文明面前迅速衰落、消逝"的现实问题,由此摘得当年"平遥国际摄影节"最高奖--优秀摄影师大奖。

    山西晚报:怎么会想到拍摄空村这样一个题材呢?

    马卓:刚来山西,发现村内许多房屋里随处可见石雕、木雕、砖雕,显示着殷实人家昔日的气派。但走进去拍摄,却发现这么漂亮的房子,几乎没人居住。

    拍摄的时间长了,就会发现村里缺少年轻人,他们全去大城市打工了。留下来的是老人与孩子。后来从北向南走遍山西全省11个市,找出其中的36个村庄,拍摄了上千张作品。村中老百姓,他们在劳动,在聊天,在发呆,在受病痛折磨;他们的身边,是坍塌的戏台,破旧的校园,没完没了的狗。那些尘封的农具、紧闭的院落、"文革"年间的标语,充斥着沧桑,落后与萧条。

    在河曲县的一个村庄,拍了整整一下午,我只见到几位老头与老太太,见得最多的是猫与狗。

    山西晚报:在14个月的拍摄中,空村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将情感慰藉安放在哪里?

    马卓:那种空荡荡的感受,是慢慢凝聚在一起的。

    我在感受山西辉煌历史文化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载体,日渐衰落破败的古镇、乡村;留守在这里的人们,勉为劳作的爹娘,青春待嫁的姐妹,奔跑在空荡荡街道上的儿童。这是故园,是我们走进城市前的归宿,也是中国现代文明遗落的胎衣与襁褓。它们行将湮灭,就要成为中国人数千年生存形态的最后一抹痕迹。

    我在碛口李家山看到一位衰老的妇人,她一个人住在一座大院子里,农具全部上房,她年事已高,已经干不动地里的农活了,可还是不得不劳作。她只能坐在村口卖西红柿,干枯的手臂吃力地往上抻着秤盘。村里的大部分院子都上着锁,可对联是新的。

    故园衰败,让我们这些留恋乡村的人,生出了淡淡的忧伤,它在不经意间袭上心头,弥漫开来,让人总是不舒服。载体不存在了,情感就像被狠狠地闪了一下,没着没落的。

    山西晚报:空村题材是对一种现实社会的关注,角度之特别,被当代摄影批评家誉为探入盲区。你是如何评价自己对社会的这份关注呢?

    马卓:城市化进程,吸引了农村最富有活力的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集结,乡村作为中国最为广大的区域,迅速失去自己的吸引力。我无力挽回什么,更谈不上拯救,我唯一能做到的,是为空村中那些贫弱的生命存真。我希望人们通过我的影像,重拾对儿时温暖的回忆,去感受、去面对残酷现实带给我们的内心哀痛。

[NextPage]

    山西晚报:纪实摄影用来反映图片语言时,还需要更多的文字辅助吗?

    马卓:我在自己的博客里,最初给这组图片命名为《永远的精神家园》。当时随图发一些文字,但参展时省去了这些文字,只标明了地名村名。虽然没有文字,我认为读者也能看到我嵌入其中的淡淡的忧伤。

    山西晚报:哪一个空村最令你震惊?

    马卓:阳泉地界的一个村庄。它依山而建,勾形斗角,层层叠叠,像一座城堡。即使现在破败到全村找不出几块完整的玻璃,但还是能够感受到当年修建时的辉煌。站在村口望去,窗户全是黑窟窿,大门紧锁,空房率极高。

    此外,还有一点是贫穷。我在兴县拍摄时,在一户村民家吃饭。他们穷得没有多余的碗筷与板凳。三四家人凑在一起才能张罗出一顿午饭。这家做面,左邻炒鸡蛋,右舍炒土豆。这是他们能拿得出手的最体面的饭菜了。

    山西晚报:你分析过原因吗,为什么出现空村现象?

    马卓:在一定程度上,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随着我国城镇化的继续发展,这种状况还会持续下去。

    我看着村里景象,也思考着相关的问题。那里的人们生活或许贫寒,但他们有梦想,有追求,有努力。作为摄影人,我怀着一颗平等、尊重和宗教般虔诚的心,平实、质朴地记录下这些人和他们的生活,没有刻意,没有夸张,没有主观强加,一如我拍摄的人们。记者 李旭东 康景琳

  那些正在消失的村庄

    1 太原市阳曲县西凌井乡伙路坪村:9年间2700人几乎全部流失,33个村庄消亡。原因:农业凋敝,学校撤并。

    在西凌井当了31年教师的樊耀宗说,西凌井所属原来3乡63个村庄在上世纪80年代时共有45所中小学,现在只有西凌井乡政府所在地的1所初中和1所小学。学校消失是村庄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长治市平顺县东寺头乡:7年间133个村庄消失。主要原因:种田不挣钱,婚娶困难。

    平顺县东寺头乡,是平顺县面积最大的乡。2002年,东寺头、羊老岩、石窑滩3乡合并到东寺头时,新的东寺头乡共有行政村30个,自然庄368个,人口10900人。到2009年,该乡剩下29个行政村,235个自然庄,133个村庄消失;人口下降为9600余人。

    3 忻州市岢岚县大涧乡寺沟会村:常住人口仅是户籍人口的1/3,光棍多。主要原因:优质教育资源上移,父母外出陪读。

    寺沟会有户籍人口450人,实际在村里的不足150人。三分之二的人在外 "闯荡",却很少有人能安生立业。二是性别比例失调,男女比例高达130-140/100左右,许多成年男子找不到老婆。三是年龄结构严重失调。寺沟会小学校也在日益衰败,寺沟会小学为我们提供的数字:1996年,小学有学生40名。2005年春季开学,学生为23名。至2009年6月,学生仅剩3名!

    4 临汾市襄汾县永固乡永固村:4000居民中近一半"候鸟化",公私建筑长年闲置。原因:外出打工而无法在城市落脚。

    襄汾县永固村,是乡政府所在地,近4000人有一半左右长年在外打饼子。而靠着这种辛苦的小买卖,很少人能凭此外地立足。这样,他们挣来的钱基本用于自身消费和在老家建房。

    5 吕梁市离石区枣林乡任家山、松家峁:约40%农户外迁。原因:教育资源整合,陪读。

    记者调查,这两个村都有40%左右的家户为照顾到外地读书的儿童而举家外迁。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