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图片库 摄影赛事 采风天下 快乐聚焦 知识园地 器材天地 艺术人生 访谈 评论 摄影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王晓庄:20万张底片定格成都30年巨变

2008-09-09 10:37:19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30多年来,他几乎踏遍四川的各个角落,耗去5000多卷胶卷,拍下20多万张底片。无意中,他用镜头记录下不少改革开放30年中的“那些人和那些事”;近年来,他镜头中的“那些人和那些事”曾多次获得国际国内摄影大奖,同时还被入选各种大型画册。

  王晓庄,1955年出生在成都市。1993年从四川石油总机械厂病退。如今每月靠900多元退休金和卖些小画来维持生计。这位名副其实的超级摄影发烧友从1978年接触摄影,至今高烧不减。“提前病退不为别的,只因为摄影。我一天不拍,手就痒,心里也不舒服。我对那些所谓‘美’的东西不太感兴趣,就是对普通百姓的生活特别关注。因为,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比老百姓还老百姓’。”

  家徒四壁、粗茶淡饭、深居简出……这是王晓庄生活的真实写照。30年如一日背着相机四处拍照,捕捉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记录老成都的生活变迁,成为他每天必做的功课。

  谈起自己清苦的物质生活,他一脸无所谓,而一谈起摄影,他眼睛就放光。在王晓庄凌乱而充满生气的陋室里,他顺手抱出一大叠《社会生活》、《改革路上》、《我们的生活记忆》等各种精美画册,任意翻开其中一本,“这张‘杨百万’是我拍摄的,那张‘广告大战’也是我照的……”

  王晓庄用生动的成都方言向我们讲述当年拍摄这些照片时的情景和照片背后的故事——

广告大战

挤班车

福利彩票

小保姆

[NextPage]

  《广告大战》

  1987年3月。成都旅馆。首届全国糖酒会在成都举行。成都旅馆成为糖酒会的主会场,当时的成都老百姓还是头一次见到那么多的广告。

  《挤班车》

  1978年5月1日。西门车站。早晨王晓庄背起一个军用书包,里面装着刚买的一台理光CR-5相机去车站,准备赶班车到灌县(都江堰)拍照,第一趟班车刚进站,几百名乘客蜂拥而上,只见车门、车窗全部爬满人,因为每天就这么几趟车,如果挤不上就可能再等几个小时,身材“干虾儿”的王晓庄根本就碰不拢。正好,他摸出相机站在一个高处连续拍了几张。没想到这张照片记录了公交车发展之初的一段历史,同时这张纪实照片也成了他今后摄影的一种风格。

  《福利彩票》

  1996年2月10日。成都市体育中心。成都市首次发行2000万元福利彩票。当天有上万市民涌入成都市体育中心抢购彩票。

  《小保姆》

  1985年。布后街。上个世纪80年代初,喧嚣的都市出现了不少从农村来当保姆的小姑娘。这位驻足街头的小保姆深沉的表情吸引住了王晓庄的镜头。

  《日本录像机》

  1988年。春熙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日本录像机成为热销商品,老百姓逛日本录像机专销点就像赶集市一样打拥堂。

  《杨百万》

  1989年3月。青年路。30岁以上的成都人,不晓得青年路“杨百万”的恐怕没几个。这位本名杨义安的生意人,是上个世纪80年代成都个体商贩中出了名的富翁。

  当时,杨老头没啥子文化,唯有一门好手艺:做蚊帐。其蚊帐式样新颖,色调绚丽,做工精细,在蚊帐还是百姓居家必备用品的那个年代,杨记蚊帐是市场上的缺俏货。年轻人结婚,多买杨记蚊帐,这是一种有档次的标志,就跟现在崇尚时髦的年轻人买旅游鞋多买耐克、阿迪一样。1987年,杨百万蚊帐公司成立,据市工商部门的记录,其申请的执照是0001号,是全市首家注册的私营企业。一时间,逗惹得《人民日报》在内的国内众多媒体争相报道“杨百万现象”。杨百万这个绰号在那个年代,昭示着一种经济潮流。杨百万也成为王晓庄镜头中唯一记录的一位“名人”。

 (实习编辑:许晶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