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演出市场红红火火。然而看看票价,话剧《面包树上的女人》最高票价1280元,郎朗新年音乐会最高票价2013元,“中国好声音”昆明站演唱会票价高达2880元,郭德纲2012年圣诞专场相声最低票价1800元、最高票价8800元……层出不穷的天价演出成了百姓追求文化生活的一大障碍。
这个时代是演出市场的美好时代,然而,如果观看一场演出需要花去工薪阶层月收入的一半、全部甚至两三个月的工资时,又有几人承受得起呢?
谁在为诸多天价演出埋单?据报道,艺人的粉丝并不是天价演出的主要消费群,基本是企业、单位在岁末年初请客、联谊、答谢时,才消费这种“既能吃又能玩,还能看当红明星”的娱乐形式。据说天价演出票已成继茅台酒、中华烟后第三大送礼佳品。还有媒体爆料称,一些到了年底财政预算还有节余、需要突击花钱的企事业单位也是天价演出的消费大户。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有些演出票价一年更比一年高,还丝毫不担心上座率。
诚然,造成天价演出的原因有很多,但企事业单位的“烧包消费”乃至于公款消费,是推高演出票价的重要推手之一。这个幕后推手必须斩断,以消除文艺演出市场的畸形。
如何斩断天价演出的幕后推手?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健全管理体制,加强市场调控能力,以消除场地方、票务公司、广告商、黄牛党等引起的诸多不合理的涨价因素,进而规范演出市场运营的粗放与失衡。
另一方面,要消除天价演出票成为送礼佳品或突击花钱的方式。据报道,在吉林,去年一场热门演出有50%的票是“人情票”,为减少损失,演出商不得不将赠票损失加到票价里,转嫁给自费购票者,给普通观众筑起了欣赏艺术的壁垒。要使演出票价渐趋理性,就必须消除文艺演出中的人情消费和公款消费,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若大家对天价演出习以为常,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无从谈起了。
高票价只能让文艺演出虚假繁荣,看似火爆价高,实则只是一种虚火。要让演出市场真正繁荣和发展,就必须依靠广大普通观众的参与。只有好戏多,票价低,文艺演出才会人满为“欢”。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