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长生殿》整理演出的艺术智慧

2007-12-30 17:28:30来源:    作者:

   

作者:陈燮君 


 

    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迎来了艺坛盛事——上海昆剧团的四本昆剧《长生殿》在兰心大戏院圆满完成了两个演出季8轮32场演出,实现了300多年来完整演出全本《长生殿》的文化夙愿。一时,作为“百戏之祖”的昆剧传为美谈,可谓“笛韵婉转传经典,一曲霓裳显绝恋。水袖播扬水磨调,戏迷争说《长生殿》。民俗风情拨唐弦,跌宕史诗埋艰险。三代同堂识传奇,四本大戏非等闲”。细品全本《长生殿》的整理演出,除了执著的文化态度、综合的艺术修养、严肃的文脉传承和与时俱进的文明眼光外,还有那令人瞩目的艺术智慧。


     对洪昇《长生殿》进行“双线并行”的主题定格

    清朝康熙年间,洪昇(字昉思)创作了《长生殿》,共计50出。《长生殿》在昆剧界和戏曲界获得盛誉,被认为是大唐佳话,人间“绝唱”,文学名著,艺坛经典。

    全本《长生殿》的整理演出对洪昇《长生殿》进行“双线并行”的主题定格。洪昇《长生殿》和白居易的《长恨歌》一样,皆通过李杨故事,诵读“人间”和“天上”的“真情”与“遗恨”。但与之前吟咏的李杨故事相比,《长生殿》“去掉‘奸情’,只保留‘爱情’”,显然,已进一步走出了“历史的真实”,进入“艺术的角色”,体现了“传统的美德”,构建了“千古的绝唱”。《长生殿》实是表现作者的爱情理想,但其中“李杨爱情”和“历史跌宕”却是“双线并行”的。《长生殿》之所以能超越它以前的同一题材的作品,除了“摆脱了困境”,完整地、艺术地、传统地提炼和叙述了李杨爱情故事外,还直入“历史的跌宕”,“对野心家安禄山、大奸臣杨国忠的描写异常成功”,展示了安禄山和“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全本《长生殿》的整理演出十分重视“双重线索纠葛着向前发展”。进行演出本整理的唐斯复对此作了精辟论述:“洪昇先生的《长生殿》剧本借‘男女之情’抒发‘国家兴亡之感’,两者在全剧中各占半壁江山。爱情故事是观众熟悉的,安禄山和‘安史之乱’在常演的折子戏中却很少表现,其舞台形象是被忽略的。在全本《长生殿》中,要将‘安史之乱’的来龙去脉表达清楚,与帝妃爱情构成并重的双重线索,纠葛着向前发展。”在全本《长生殿》中,李杨爱情故事线清晰动人,安禄山和‘安史之乱’是造成唐王朝由盛至衰、帝妃爱情悲剧的原动力,在演出整理本中,突显了它那贯穿的、跌宕的、快节奏递进的戏剧性,以及特有的浓烈和强悍场面。正是李杨爱情故事和历史跌宕的“双线并行”,“两条线索互为经络和血肉,以舞台呈现完成了长眠300年的剧作家洪昇先生的夙愿。”


     对洪昇《长生殿》进行演进路径的时空重组

    全本《长生殿》的整理演出,对洪昇《长生殿》的演进路径进行精心研读,认真梳理,以时空重组体现“删繁就简,调整结构,保持抒情性,加强故事性”的整理演出本的原则。

    一为结构性重组。洪昇的《长生殿》共计50出,第一出为《传概》,第50出为《重圆》,全本《长生殿》的整理演出本删去了《偷曲》、《献饭》、《看袜》、《私祭》、《驿备》、《改葬》、《怂合》、《雨梦》8出,以42出原本折子重组成33出,共计4本,每本重复《传概》,则为每本9出。第一本为《钗盒情定》,第二本为《霓裳羽衣》,第三本为《马嵬惊变》,第四本为《月宫重圆》。经过结构性的重组,一是把洪昇《长生殿》的50出传奇上下两分卷分别进行“小收煞”和“大收煞”的结构改为四本结构,以更好地显示起、承、转、合的古剧结构。二是把洪昇《长生殿》的一出《传概》改为整理本四本每本都有《传概》,起到了结构性的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每本《传概》的定场诗和开场白之后,又有富于每本个性的小结和提示,每本的《传概》起到了结构性透气和引领的作用。三是对洪昇《长生殿》的50出折子进行“删、并、拆、跳”的时空重组,以助于故事线更为合理、戏剧冲突更为强烈、艺术感染更为震撼。

    二为简约性重组。全本《长生殿》整理演出本尊重原著,简约聚焦,驾驭全剧,游刃有余。一是简约性重组有助于“删繁就简,以简胜繁”。1704年曹寅迎洪昇到南京,在集江南江北名士的大会上观看《长生殿》演出,花了3个昼夜。300多年后的今天,全本《长生殿》整理演出本把每本演出时间定格为两个半小时,在传奇内容上做了简约性的重组,精简了一些折子。二是简约性重组还有益于昆剧的“平易近人”,有利于克服“古诗辞难懂和昆剧演唱难懂的两个障碍”。全本《长生殿》的整理演出本对《传概》做了简约性重组,在四句定场诗唱过之后,开场白《传概》被归纳为:“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话说天宝年间,唐皇李隆基、妃子杨玉环,生死同心,终成连理。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而今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演唱传奇《长生殿》。”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气势磅礴,高屋建瓴。三是简约性重组有利于凸显主题。洪昇的《长生殿》内涵丰富,线索交错,排场讲究,剧情起伏,可谓鸿篇巨制。关于《长生殿》的主题历来见仁见智,有“政治主题”说、“爱情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全本《长生殿》整理演出本梳理脉络,重新整合,以“李杨爱情”和“历史跌宕”的“双线并行”进行主题凸显。

    三为全息性重组。全本《长生殿》整理演出本运用全息方法,从“故事全息”、“折子全息”和“虚拟全息”等视角对洪昇《长生殿》进行全息性重组。一是“故事全息”性重组。全本《长生殿》整理演出本对原著50出折子的故事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精心删选和重组,力求让每一本都能反映出全貌的精彩,让每一折都能体现全剧的神采,让每一个人物上下场、文武场、重点抒情场子、宫调声情、南北曲使用和曲牌的删与联都能凸显故事的全息性。《长生殿》的故事线十分复杂,有重头戏李杨故事,有安禄山的飞扬跋扈,杨国忠的骄奢恼怒,虢国夫人的受宠若惊,高力士的穿针引线,乐工雷海青不受命被安禄山杀害,梨园班首李龟年乱时出走长安流落江南,郭子仪感叹“外戚宠盛,到这等地步,如何是了也”,“我看这厮(指安禄山)有反相,乱天下者,必此人也!”天孙织女为李杨的爱情作证,道士杨通幽为李杨传情达意……然而,经过“故事全息”性重组,其故事线更为明朗,其故事更为感人。二是“折子全息”性重组。《长生殿》是昆剧舞台上常演的戏,其经典折子久经磨砺,脍炙人口。第一本的《定情》一折紧随《传概》之后,也可以说是全剧的开场戏,第二本中的《夜怨》、《絮阁》,第三本中的《惊变》、《埋玉》、《闻铃》,第四本中的《哭像》、《弹词》,都是全本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些名折名段名曲“为全本《长生殿》定场、定位、定调”,“都是全本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深刻地揭示了经典折子和名折名段名曲的传统处理与表演范式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全本《长生殿》的全息性。三是“虚拟全息”性重组。昆剧表演的虚拟性是不言而喻的。昆剧表演以“拟”成“虚”,如以鞭代马,以执鞭迈步为骑马驰骋,以桌为山,以跨步为蹚水过河,全本《长生殿》整理演出本运用虚拟全息方法,“虚拟可以泛化到各个领域,如对山河地理风雨等自然现象的虚拟,对人物动作的虚拟,甚至对时间、空间、心理活动的虚拟。” “虚拟全息”性重组,虚拟泛化,虚拟全息,引发联想,场景延伸,时空交叉,终成绝唱。[NextPage]


     对洪昇《长生殿》的进一步整理演出留下周旋余地

    全本《长生殿》的整理演出,对300多年前洪昇的《长生殿》顺利地进行了时空对接,又理智地对进一步整理演出留下了周旋余地。

    一为让整理走向“动态”。对于洪昇《长生殿》的整理,有过多次探索。当年,洪昇的好友吴舒凫曾删定了一个28出的简本,在梨园中流行,可惜没有流传下来。1987年,上海昆剧团改编了一本的《长生殿》上演,激活一池涟漪,引来八方关注。1997年出现的《新缀白裘》,里面就有六折的新《长生殿》。由顾笃璜先生导演的27出的《长生殿》分上中下三集,“只删不改”,“用爱情来演绎、重塑昆曲的经典,以打动观众的心灵”。全本《长生殿》的整理演出是300多年来洪昇《长生殿》的整理走向“动态”过程中的文化盛事。唐代的璀璨记忆已在白居易的七言古诗中定格,在洪昇的惊世巨制中传承,在以后的动态整理中延续,在全本《长生殿》的整理演出中华丽亮相。“让整理走向动态”已是一种艺术境界,“让整理走向动态”已成一种文化必然。在全本《长生殿》的演出走向“动态”的同时,整理也“逻辑”地走向“动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整理演出全本《长生殿》这只是开始,一定还会出现有志者进行新的整理演出剧本的创作”。

    二为让折子走近“全剧”。《长生殿》是昆曲舞台上常演的剧目,以往多以折子戏组合或以单个折子戏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常演的折子有《定情》、《夜怨·絮阁》、《惊变·埋玉》、《哭像》、《弹词》等。全本《长生殿》的整理演出本在“全剧”意义上涵盖了喜闻乐见的名折,随着这个全本的演出和影响日趋深广,还会推出一些新的“名折”。整理演出本,在全本的整理上和各折的处理上“力求做到不伤剧情的连贯性,不伤形象的完整性,不伤音律的规范性”,让全剧贯穿折子,让折子走近“全剧”。在方法论上,折子依然是折子,但是在全剧思维引领下的对折子的精心处理,已让折子成功地走近“全剧”。循着这个思路,对于全本《长生殿》的演出,既可四本完整地演出,又可灵活地安排折子的场次。

    三为让古典走进“现代”。在全本《长生殿》整理演出的过程中,曾举办“让古典走进现代——长生殿与昆曲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内地及港台地区和美、加、日、韩等国的专家代表50余人参加了学术研讨。专家认为要让古典走进“现代”,首先在于剧本整理的高超的文学性和舞台演出的经典性。另外,要让古典走进“现代”,还要有一流的演员团队,还应当重视舞台设计的视觉效果,这都是全本《长生殿》整理演出所带来的艺术思考与深刻启迪。

    洪昇的《长生殿》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300多年后的今天,全本《长生殿》的整理演出对于洪昇《长生殿》进行“双线并行”的主题定格,进行演进路径的时空重组,并为其进一步的整理演出留下了周旋余地,埋下了“方法论”的伏笔。尽显艺术智慧与科学方法论的才华,已成为全本《长生殿》整理演出的重要特征。


    (编辑:李楠)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